【摘要】基于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围绕四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氛围;学习欲望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092-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得到广泛重视。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同时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学进行探究。
1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初中时期,是学生综合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1]。在初中阶段,学习学习压力较大,无法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节奏。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学习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提出心理。而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耐挫能力。目前初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全家人的宠爱。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产生挫败感,对学习出现抵触心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利用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身不足,以勇敢的姿态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再次,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初中学生刚刚深入初中,无法适应初中快速的学习节奏和生活节奏。面临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同学,很容易出现不适应。而开展心理健康交易,可以提升学生适应能力,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开始新的旅程。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初中阶段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其出现学习不积极的情况。利用心理健康教学,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2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应用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首先,尊重学生思想,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此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其次,善于表达对学生的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减少对学生的批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批评和鼓励,都应从积极正面的方向引导,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体会体育学习的乐趣。
2.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单一、枯燥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出现疲劳,厌烦的学习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性学习,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以此提高教学效率[2]。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掌握体育技能,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培养学生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式即爱学法、游戏法等等,以此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性格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3竞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态度
目前,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竞争是一种重要的淘汰机制,也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体育项目与其他课程不同,利用竞争的方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同时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提升。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也就是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体育精神在学生未来学习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是学生良好品质养成的重要环节。而体育精神的养成,需要学生提升自身的抗压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竞争意识,耐挫能力才会提升。竞争的方式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竞争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在学生参与竞赛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学生参与竞技活动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用平常心态面对,不要出现负面情绪,以此形成健康的心态。
2.4开展心理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处于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较差,集体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团结精神的培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不同家乡偶尔方式,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为集体发展做出贡献,以此培养学生团队写作能力。例如,开展跑步运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跑步技巧。当教师教学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比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优势,以此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推动学生身心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有利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竞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态度;开展心理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学生未来发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志胜.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11.
[2]马校和.初探初中体育健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4):103+105.
[3]王国栋.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6,3(40):375-376.
论文作者:郝秋懿1,朱,燕1,柯富中2,童永玲1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学生论文; 初中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