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从而带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然而,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生态建筑应运而生,并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本文主要是针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并探讨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设计;建筑设计;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也越来越快,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了更好的居住理念。绿色生态建筑,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绿色化,还要更加注重生态平衡,是一种新的概念,要求建筑在使用的寿命期间内,不仅要满足人们居住使用的要求,而且建筑对周围的的环境充分利用,再利用的同时又不会污染环境,不会破坏环境,保持环境的生态平衡,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生态建筑的建造和施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最大程度上节约建设资源,建设的同时对环境有更好的保护,在这些前提下为人们提供一个环保、健康和舒适的居住环境,人与建筑更加的和谐。绿色生态建筑,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使绿色生态理念在住宅建筑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1. 生态建筑的涵义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现在有一些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这些建筑基本不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而是在节约经济的条件下达到原生态的目的,但这类建筑虽然具有生态化的特点,但其达不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也缺乏可持续性,所以不适宜普遍性,另外,不使用现代化的技术,也不符合可持续的生态观。所以,对于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将现在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建筑设计当中,从而达到普适性,通常称为“适宜技术”。
生态建筑需要“适宜技术”的设计手段来实现,适宜即是具有一定适宜性、普遍性,因此我们可以基本的居住环境要求出发,得用适宜技术,再结合当时环境的特点,而设计出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从而使生态建设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趋势。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传统的技术进行改造或是采用选择的技术来满足适宜技术的需要来实现,或时直接进行实验研究,从而直接为适宜技术服务,达到从“原生的”向“适宜技术”转变的过程。
2.建筑工程设计中合理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虽然我国生态建筑实践多年,但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保证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得到更加有效的运用,设计人员要认真遵守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对原有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改进,推动我国生态建筑的绿色发展。在建筑工程设计当中,通过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成本,减少不合格材料的使用,保证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与传统的建筑工程不同,生态建筑工程消耗的能量较小,能够保证各项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真正实现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目标。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运用到建筑工程设计当中,能够打造一个良好的低碳环保生活空间,保证该地区的各项自然资源得到高 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建筑设计目标与原则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各地区的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已开始全球性的蔓延,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者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繁荣昌盛和负面作用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提出了生态建筑的设想,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建筑,通过对物质和能量的合理、综合运用,从而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有效的利用可再生资源,从而在最大限度内避免建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3.1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
生态建筑首先要满足空间和功能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集约化,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节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建筑注重于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
3.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物质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考虑节能节水、方便美观、适用等因素,实现人类居住的舒适、高效,使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即是一个良好的建筑生态系统,并达到和谐、良性循环的目的。
4. 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4.1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化
生态建筑在建设立项和整体规划时首先要重视选址,即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要协调。设计应该遵循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景制宜,合理恰当地处理好环境、建筑、经济效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新、旧建筑的矛盾,合理预测和控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做某公园绿化、美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时,将回归自然作为设计主题,具体体现为不破坏现有的植被,依山造舍,就势建馆,不因经济利益而建设大的活动场馆,突出自然风光,建筑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点缀,将那些必要的人工建设痕迹淡化到最低点,人造山石、卵石铺小路、仿真泥木墩、石砌条凳、矮小的红色坡顶小屋在葱郁的绿色中若隐若现,漫步公园,大自然的气息迎面扑来,使人意趣盎然。
4.2方案设计应个性化
生态建筑设计的宗旨即注重环境,与环境相适宜,但不等于抹杀了设计方案的个性。生态建筑更应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使其融于环境,“建筑的目的在于创造完美”。建筑师必须如何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使建筑作品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建筑要求能够良好地把握设计尺度,将建筑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与周边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建筑功能使用便捷,流线明快顺畅,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地貌,将各个空间有机组合。利用各种设计手法、造景手法。使整个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与周边背景相呼应,将其统一在大自然的“神妙”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具备了这种朴素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在南方多雨潮湿的林区,建筑采用干阑式构造,使房屋下部架空,既可以使空气流通、减少潮湿、又有安全感;在黄土层肥沃的黄土高原,多采用生土技术建造窑洞,依山就势,节约耕地,较小地破坏地面植被和自然环境,这两种建筑形式都是古代人民朴素的生态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属于传统的生态建筑。
4.3对建筑结构体系进行生态化设计
在设计建筑结构体系时,通过运用先进的生态化设计理念,能够有效提升物质的循环率,加快能量的流动率,满足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目标。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根据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对原有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进 行优化与创新,保证建筑内外物质交换更加科学,形成一个更加稳定的物质循环体系。另外,建筑设计人员还要对建筑的“表皮”进行生态学设计,保证生态建筑室内与室外环境的高度统一。建筑室外环境因素对室内环境起到一定的调节与装饰作用,设计人员可以在建筑外墙部分设计附加结构,保证生态建筑工程的装 饰效果得到更好提升。在一些高层建筑工程当中,设计人员可以将建筑表皮系统设计成双层结构,采用隔热玻璃和多孔洞通风层,有效加强表皮的利用率,保证生态建筑内外空气流动率不断提升,减小外界环境因素对生态建筑内部环境的 影响。通过对建筑结构体系进行生态化设计,能够更好的提升 能源的利用效果,保证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更加稳定。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要结合建筑工程结构特点,不断优化并改进原有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在提升能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建筑工程当中,设计人员要根据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合理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提升生态建筑设计水平的同时,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4.4 提升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水平
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效果,保证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符合生态设计需求,进一步提升建筑空间利用率。例如,在某建筑工程中,设计人员通过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将建筑空间进 行科学分区,在满足生态建筑节能要求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建筑的舒适度。由于建筑内部结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了建筑空间设计难度,因此,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功能分区要求,做好建筑分区生态设计工作。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第一,结合建筑内部功能分区的不同,将建筑内部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第二,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认真遵守经济性设计原则,对建筑空间生态性进行综合考虑,并设计相应的辅助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第三,加大生态资源利用效率,科学设计建筑内部的通道,保证建筑内部的自然光 符合有关规定,在满足建筑内部通风要求的前提之下,减少生态能源的浪费。
4.5科学运用生态节能技术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建筑设计人员更好的了解建筑工程结构特点,有效提升建筑生态节能技术的利用效果。在运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时,设计人员要忍者恩遵守循环再生原则,对各项建筑能源进行再次利用,并不断减少废弃物的出现。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外界环境特点,最大限度的利用外界自然资源,保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另外,在对建筑进行采光设计时,设计人员要结合外界阳光照射情况,尽量减少灯光的使用率,真正实现节能目标。在建筑通风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建筑中原有的通风位 置进行改进,并结合自然风向,妥善设计窗户的尺寸,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保证各项能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之下,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 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建筑设计人员要妥善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尽心设计,明确生态建筑设计方向,尽量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施工材料进行施工,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空间。
结语
生态建筑需要“适宜技术”的设计手段来实现,适宜即是具有一定适宜性、普遍性,因此我们可以基本的居住环境要求出发,得用适宜技术,再结合当时环境的特点,而设计出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从而使生态建设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趋势。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传统的技术进行改造或是采用选择的技术来满足适宜技术的需要来实现,或时直接进行实验研究,从而直接为适宜技术服务,达到从“原生的”向“适宜技术”转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丹,李设姣 . 浅议基于生态经济的绿色建筑结构设计 [J]. 建材与 装饰,2018,(41):105-106.
[2] 陈威 . 高层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学的应用探究 [J]. 低碳世界,2018,(10):207-208.
[3] 王玮 . 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J]. 绿色环保建 材,2018,(09):97
论文作者:梁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适宜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