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性纳入我院2016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32例患者均于内镜下实施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方案,对比2组手术疗效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2组患者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均告有效切除,但观察组32例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32例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方案,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内镜;手术切除;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040-02
Endoscopic colorectal adenomas sex polyp resec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endoscopic colorectal adenomas sex polyp resection method and effect. Methods Selective into from July 2016 to February 2017 treated 64 cases of colorectal adenomas during sex polyp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random number grouping 64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ll 32 patients in endoscopic polyps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adenomas, the control group of 32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surgical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difference operation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operation schemes, 2 set of colorectal adenomas sex polyp was effectively removed, 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3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index of 32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For colorectal adenomas sex polyp were treated by endoscopic polypectomy, treatment with the exact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ehabilitation, is worth popularizing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Key words】Colorectal adenomas sex polyp;Endoscopy;Surgical resection;Effect
结直肠息肉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体是由黏膜表面突出至肠腔而诱发的隆起性病变,依据病理分型具体可划分为增生性、炎性、错构瘤性、腺瘤性等几大类型,其中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最为常见,是发于腺上皮的良性肿瘤,若不及时给予治疗干预易诱发结直肠癌变情况。因此,针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及时采取手术切除息肉,一劳永逸的解决患者机体健康威胁,现实而必要[1]。但基于不同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性,合理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机体伤害,也是临床待考虑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为选取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适用的手术治疗方案,系统纳入了我院2016年7月以来接收的64例同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划分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分别给予了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及常规手术治疗方案,并对不同手术方案治疗下的2组患者预后情况实施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64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术后送检确诊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临床主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便血、腹泻、腹痛等症状,系统排除肠梗阻、炎性肠病史、非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肠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区间24~63岁,平均年龄(48.2±10.4)岁,其中单发息肉26例,多发息肉6例,共计39枚,息肉直径0.4~4cm,平均(1.7±0.9)cm。病理分型:管状腺瘤患者22例,绒毛状腺瘤8例,混合型腺瘤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25~65岁,平均年龄(49.3±11.2)岁,其中单发息肉25例,多发息肉7例,共41枚,息肉直径0.4~4cm,平均(1.8±0.7)cm。病理分型:管状腺瘤20例,绒毛状腺瘤9例,混合型腺瘤3例。2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32例患者均采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患者均于术前8h禁食、禁水,全面清洁肠道,待肠道泻出物呈清水样、肠道准备充分之后,采用Olympus CV-170电子肠镜,进镜至回盲部,而后缓缓退镜实施全结直肠情况观察,明确了解患者病变息肉位置、大小、数量、性质、表面特征。实施病变息肉常规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后,予以视野调整,确保息肉充分暴露在术野范围内,依据腺瘤性息肉实际情况确定手术方案,对直径小于5厘米的小息肉,可于内镜下直接采用热活检钳钳除或氩气刀进行灼除,带蒂病变者则能采取内镜下实施圈套器切除且组织铗夹闭创面,实际操作过程如下:先行基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以圈套器圈套住蒂部,以高频电切刀切除,对待病变位置较深、体积较大、处于结肠弯曲部息肉,应以针刀予以蒂部切断,再以组织铗夹闭残端创面,蒂部较粗者可采用尼龙绳套扎根部后实施电切,钛夹夹闭残端[2]。对待平坦无蒂病变息肉<2cm患者,可将正常黏膜、病变息肉作常规圈套器电切除;若患者息肉较大,则需以负压吸引病变息肉之后,再作圈套电切除。最后,以氩气电凝处理或止血夹闭合创面。术后,患者卧床休息l~3d,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照组32例患者均采用肛门拖出式切除术治疗,游离全结肠、直肠,盆腔游离直肠时尽量接近直肠壁,避免产生盆腔自主神经损伤,进而将直肠远端游离至肛提肌平面,待直肠上、中部离断之后,远端肠管采用7号线实施缝合,暂不打结以备牵拉所需。其后实施肛门消毒、充分扩肛,从肛门插入一环钳,夹住7号线将直肠缓缓向外拖出,翻出肛外,肛门外齿状线上方1cm位置以闭合器离断直肠,回纳复位直肠残端、肛管,实施回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回肠贮袋长度10~15厘米,以33号管状吻合器经肛门实施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骶前置引流管经由腹壁引出,部分患者行预防性回肠造口,3个月后实施造口还纳术[3]。2组患者术后均将切除组织标本送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患者组织标本边缘有无癌组织浸润。术后适当补液、止血,术后1个月复查,全面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是否存在病变复发、残留情况。
1.3 观察指标
综合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手术指标及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对各项手术指标作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开展2组患者手术疗效差异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本研究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3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6.8±11.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4.2±9.5)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0.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1.8)d;相比对照组3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7.9±13.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4.2±12.3)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7±1.1)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7±1.4)d。综上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本研究2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均未出现腹腔出血、其他脏器损伤等严重手术不良症状。2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32例患者中,仅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患者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2%,组内未见死亡患者。相比对照组32例患者,术后共出现手术伤口感染2例(6.24%),术后麻痹性肠梗阻1例(3.12%),吻合口瘘患者2例(6.24%),术后并发症发生总率15.60%,组内未见死亡患者;综上可知,观察组3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脂饮食、不规律饮食等因素,均相应导致了胃肠道负担的加重,由此也诱发了诸多结直肠疾病,对人们正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即为主要结直肠疾病之一,若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干预,则易诱发出血乃至癌变的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亟待合理重视[4]。以往临床针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治疗,多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切除方案治疗,但需注意开放性手术治疗易产生较大的手术创伤,患者预后恢复时间较久,且易出现相应较多的并发症情况。尤其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会导致患者较强的痛感,进而持续影响到患者的进食及康复水平[5]。因此,如何合理择取一类即可以安全切除息肉,又能切实促进患者预后机体功能恢复的手术治疗方案,值得临床综合关注。
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过程中,对内镜诊疗技术的应用更加娴熟,通过依托电子结直肠镜预先分析患者病变形态,进而合理选择适宜的治疗操作方案,极大提升了治疗精准度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机体损伤程度。比如针对病变深度未超出黏膜下层的息肉,均可在镜下完整切除,甚至是局限于黏膜层的结直肠早期癌也可在内镜下完成切除,极大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6]。当然,内镜手术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需综合考虑息肉形状、部位、有无结蒂组织、性质等因素,通过内镜综合分析病变息肉情况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患者治疗更具针对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32例患者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后,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组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情况,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预后康复水平较好。由此,进一步表明了内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价值,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徐伟,许海尘,薛绮萍等.老年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178例临床特点分析[J].胃肠病学,2015,20(2):106-108.
[2]顾秀梅.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5):36-37.
[3]王亚儒,李超敏.结直肠次全切回肠与中下段直肠吻合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2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8):648.
[4]李锦,孔令斌,黄志诚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癌变机制研究进展[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3):196-201.
[5]李雅琳,占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6,36(3):139.
[6]陈晓飞,周继勇,马伟华等.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腺瘤性息肉29例[J].肿瘤学杂志,2015,21(5):443-445.
论文作者:唐祥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患者论文; 直肠论文; 腺瘤论文; 息肉论文; 性息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