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 湖北武汉430071)【摘 要】目的:探讨双向转诊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诊模式,即医生开具转诊医嘱,由家属自行选择联系医院及转运方式或医生负责联系基层医院。观察组采用医联体模式,即医生开具转诊医嘱,本科室负责开通从转出医院-运送单位-接收医院一体式通道,保障信息完善,在患者离开医院大门开始作为时间节点,追踪到达医联体内基层医院接诊时间、急诊处置时间、手术准备时间、在急诊滞留的时间的各个节点作为比较统计数据,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接诊医院医生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途中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汇总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所需要的急诊医生接诊时间、急诊所需处置时间、急诊滞留的时间、在三级医院的住院时间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医护间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双向转诊模式在提高我院病人转运医疗护理水平的同时保障基层患者的安全,给予最佳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服务满意度,也为其他医疗机构开展双向转诊流程制度平台的建立提供一个参考。【关键词】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联体;医改【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387-02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全面推进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医药,医学教育,医院体制改革,国家重大医学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2]。但是,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存在着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供给较弱,长此以往,会严重制约国家医改的效果,引发人民群众对国家医改的不满。为着力解决这一问题,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首次提出双向转诊制度[3]。2009年新一轮医改方案中再次明确了要实施社区、医院间双向转诊制度;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4]。双向转诊制度,已然成为我国目前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情下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服务体验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双向转诊是我国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区域全科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是区域顶级医疗团队与基层医疗服务部门或专科医院之间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和健康的需要互相转诊协作,相互治疗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存在“双向转诊”机制不完善、“急慢分治”政策措施不到位和“上下联动”管理体制不顺的分级诊疗现状,尤其是各个能级的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分工协作机制,导致在大医院慢性病患者长期占用宝贵的床位资源,导致急危重症患者要进不能进的乱象,而与此同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却是门人烟稀少[5]。我院作为湖北省区域医联体主体医院之一与周边多家县级医院,社区医院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在以我院为中心,以急救中心为媒介合作模式下,顺利为院内各科室与院外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双向转诊模式,承担了多例急危重症患者的接诊与应急救治任务,成立了行之有效的双向转诊模式及沟通机制,调查显示应用效果较好,现将经验总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7年7月至12月医联体内基层医院转诊至我科的病例5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23~86岁,平均56岁。2018年1月至6月医联体内基层医院转诊至我科的病例6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42~75岁,平均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转诊模式,即医生开具转诊医嘱,由家属自行选择联系医院及转运方式或医生负责联系基层医院,在患者离开医院大门开始作为时间节点,追踪到达医联体内基层医院接诊时间、 急诊处置时间、 手术准备时间、在急诊滞留的时间的各个节点作为比较统计数据,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接诊医院医生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途中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汇总统计。1.2.2 观察组 采用医联体模式,即医生开具转诊医嘱,本科室负责开通从转出医院-运送单位-接收医院一体式通道,保障信息完善,在患者离开医院大门开始作为时间节点,追踪到达医联体内基层医院接诊时间、 急诊处置时间、 手术准备时间、在急诊滞留的时间的各个节点作为比较统计数据,并对接诊医院医生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途中并发症例数进行汇总统计。1.2.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接诊时间、急诊处置时间、 手术准备时间、急诊滞留时间(Door in door out )、并发症发生率、 医护互评满意率、患者满意率、住院时间。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 M( QR)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平α =0.05。2结果2.1 两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 接诊时间、急诊处置时间、 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者在框架体系内已完善相关准备工作,入院后所需要的急诊医生接诊时间、急诊所需处置时间、急诊滞留的时间、在三级医院的住院时间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医护互评满意率比较、患者满意率比较(见表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医护间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在各种并发症中护理相关共发生3 起,均为管路堵塞,占总数的4.4%,无一起由交接引起。患者对于转诊的满意度增加到92.6%,对医联体医院间的急诊就诊体验有了极大的提升。另外,对于基层医院而言,高效、有序、安全的转诊流程,同样改善了上下级医院医护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创作良好医疗大环境。表1两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接诊时间、急诊处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急诊滞留时间(分) 接诊时间(分) 急诊处置时间(分) 对照组 56 112.12±9.22 4.5±0.7 17.58±5.57 观察组 68 77.12±3.43 1.2±0.4 9.65±2.24 P值 <0.05 <0.05 <0.05 表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医护互评满意率、患者满意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 医护互评满意率(%) 患者满意率(%) 对照组 56 19.6(11) 87.5(49) 78.6(44) 观察组 68 4.4(3) 97.1(66) 92.6(63)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所谓双向转诊是以患者实际病情需要为基础而实行的综合医院与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或综合医院与各专科医院之间的转院诊治过程[6]。有研究表明[7],建立完善的转诊标准程序和对接平台,能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安全性。但目前医疗环境中,信息不通畅、接诊流程不同、交接不完善等原因使转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和不足[3],而通过有效的网络平台,建立就诊信息对接,能有效的保障患者转诊的顺利、安全[8]。双向转诊的作用不单纯体现在“下转上”,更要保障“上转下”的通畅。在我国现有的医联体组织中,并没有形成明确的上下转诊的明确责任主体或执行标准,虽然形成了医联体,但主体医院对患者的虹吸现象仍然严重[7], 越是医院规模越大,越是容易出现“ 一床难求” 的现象。因此,依托顺畅的医联体的沟通框架的信息平台,建立患者转运的上下绿色通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医疗环境中三级医院看病难的困境。由基层医院转诊而来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原路转回,能很大程度上缓解上级医院床位紧张状况。但是在由上转下的过程中,患者因为运输条件和抢救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途中安全隐患。在该模式中,下转的风险评估则由我院专家团队负责,对于患者全面机能及转运安全承受能力评估后,由我院急诊科出诊专业医师,护士团体进行与患者或家属确认并全程负责,这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下级医院转运以及紧急医疗救治的风险。使整体救治更为安全、及时、全面、有序, 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给基层医护人员信心。在以我院为中心的医联体转诊框架内,充分积极发挥医疗联合体的作用,在提高我院病人转运医疗护理水平的同时保障基层患者的安全,给予最佳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服务满意度,也为其他医疗机构开展双向转诊流程制度平台的建立提供一个参考,有利于该项政策的全面开展落实与实施。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该模式局限于以我院为中心的医联体内,对于在其他平行级别的单位中的运行仍有信息沟通中断的问题,这也限制了该模式的扩大化发展,也是今后所需要改进的方向。参考文献:[1]房莉杰. 理解“新医改”的困境:“十二五”医改回顾[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77-81.[2]陈永正, 李珊珊, 黄滢. 中国医改的几个理论问题[J]. 财经科学, 2018(01):76-88.[3]杨立成, 鲍琳辉, 田义娟, 等. 医联体模式下构建双向转诊机制的探讨[J]. 中国医院, 2015,19(07):33-35.[4]李继志, 欧文. 四川省新农合双向转诊政策对某市三甲医院的影响[J]. 现代医院, 2018,18(02):171-173.[5]司海龙, 刘东玲. 老年COPD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24(2).[6]钟艳宇, 陈娟. 我国医联体中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14(16):154-158.[7]王荣英, 张金佳, 赵稳稳, 等. 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双向转诊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21(07):769-773.[8]李桑桑, 时松和, 陈华楠, 等. 医疗消费者视角下双向转诊制运行效果的实证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7,10(07):22-27.
论文作者:王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时间论文; 转诊论文; 急诊论文; 双向论文; 基层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论文;
双向转诊模式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构建及评价论文_王岚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