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模板施工技术的加强措施论文_周成成

工民建模板施工技术的加强措施论文_周成成

身份证号:32088219921006XXXX 江苏淮安 223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工民建工程的数量显著增加。模板施工,为工民建工程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确保施工质量达标,是提升工程稳定性的关键。但就目前的情况看,部分工民建模板施工技术,仍需进一步加强。可见,为改善工程的施工效果,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功能寿命,有必要对相应的施工技术加强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工民建;模板施工技术;加强措施

一、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在现代化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技术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核心。在混凝土工程中,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混凝土模板工程,这需要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质量及强度。所以在模板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地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人员要重视这项工作,相关的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施工的操作进行,保证施工的质量。模板技术就是将混凝土建筑的相关大小以及尺寸作为依据,设计以及制造相关的模板,之后对模板进行应用,完成建筑工作及施工工作。这样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整体质量。

二、工民建模板施工技术的现状

1、模板施工技术重视不足

模板施工技术一定意义上而言,是对整个施工作业工程建设起到基础性的稳定加固作用。然而在实际工民建施工作业环境中,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并不能充分意识到模板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施工中缺乏足够的专业认识,甚至是施工工艺不娴熟,都有可能给施工质量留下安全隐患,严重的则将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模板施工技术不完善

在进行模板施工技术时,作为施工作业人员首先要想到当下施工作业环境及施工作业目的,在不影响施工作业环境及成本的前提下,可以对模板施工技术加以改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工民建施工作业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一些施工作业人员普遍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较为落后,加之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技术的标准性,进而导致整个施工作业工程中模板施工技术不科学、不完善的现象比较普遍。

3、模板施工人员素质落后

基于施工作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工民建施工作业环境,导致多数工民建施工作业环境中,作为主导的施工人员整体素质都不高,且有些缺乏基础性的技术操作能力。不难发现,在实际施工作业环境中,由于施工人员自身素质以及工艺水平所导致的质量问题频频出现,且在后续解决的过程中并不能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进而长期以往便影响整个施工作业结构的稳定性。

三、工民建模板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1、前期准备工作

1.1方案的选择

为确保工程能够于工期内顺利完成,确保施工质量达标,对模板施工方案进行选择较为重要。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应考虑如下问题:①工程模板结构应安全可靠,以免影响建筑的稳定性。②对结构进行选择时,应确保构造简单,便于拆卸,以免导致工期延长,提高检查验收的便利性。③工程所选模板材料,保养与维护应具有便利性。以上述要求为准,对模板进行选择,可有效确保施工质量达标,避免发生超工期的问题。

1.2材料的选择

为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材料进行合理选择是关键。工民建工程模板施工的过程中,所用材料以“梁”、“板”、“墙模板”、“柱模板”等为主。以“梁”为例,本工程所选材料中,面板材料以“胶合面板”为主,厚度为18mm,具有成本低廉、质量良好的优势。工程所用木方,参数为60×80,需采用可回收M12对其进行加固。工程所用脚手架,由钢管绑扎而成,钢管尺寸为48×3.5,承载力达标,可保证安全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模板安装施工

2.1模板安装方法

本工程所应用的模板安装技术如下:①安装模板前,为提高摩擦力,需首先对墙体的接茬部位进行凿毛。如墙体内存在杂物,需给予清除。针对清除困难者,可考虑采用空压机清理。②施工前,应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此外,安装模板前,同样应于底板部位粘贴海绵条,以确保粘贴平整。③如模板就位方式为单块就位,则应自四周开始铺设,逐渐向中间过度,按照设计要求,当跨度>4m时,应起拱0.2%,确保安装质量达标。

2.2模板拼接方案

模板拼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如工程的模板拼装方式为现场拼装,则应注意对相邻两模板之间接缝大小的控制,避免接缝过大,导致施工质量下降,致使漏浆的问题发生。②实践经验显示,将卡子设置于模板与模板之间的接头部位,同样可达到预防漏浆的目的。③拼装完成后,施工人员应采用钢丝对模板进行固定,确保模板可成为一个整体。④模板拼装时,应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确保其处于误差允许范围内。

2.3模板定位措施

模板施工的过程中,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往往具有一定的强度。此时,施工人员可采用手给予按压,如未见痕迹,且无松软现象,则可着手进行模板定位。模板定位时,应首先以轴线为基准,对控制线进行确定,为模板的校正提供参考。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对标高进行测量。施工前,模板的边线、控制线,以及内线,均需处于合理的区域内,应到位,以免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4模板支撑措施

采取相应的支撑措施进行模板施工,有助于提高模板的稳定性。以“梁”为例,本工程中,梁模板需以木方为基础进行施工。施工期间,可采用M12,对螺栓进行加固。再如:当对柱模板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应用竹胶合板,完成现场拼装工作,柱箍应以48×3.5的圆钢管制作。本工程为斜向支撑,起步为150mm,每隔1500mm设置一道,双向钢管对称分布,柱与柱之间,应采用拉通线进行验收,以及时发现异常。

3、模板拆除措施

本工程中,模板拆除的施工方法如下:①当拆除墙体模板时,应确保混凝土强度已达到了1.2MPa,应确保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墙面不会因碰撞而发生损坏。内墙的模板,应最后拆除,外墙模板,应首先拆除。②拆除模板时,应首先拆下穿墙螺栓,继而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能够自行与墙体分离,便于拆卸。施工人员不得自墙体中“撬”模板,以免导致墙体损伤的问题发生。

4、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在模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水平会对施工的整体效率以及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建筑企业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知识水平。在对员工完成培训技术之后,可以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通过考核的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工作,没有通过考核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加强培训。这样才可以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还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结束语

在建设民用建筑以及工业建筑时,施工者均需要将模板施工技术正确使用,基于模板对于整体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施工人员要始终秉承着正确的施工理念,按照规定来组建以及拆卸模板,在初期的模板组建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及时做好模板质量检查,在拆卸模板之后也要对工程体系进行查看,以免工程出现细节性的质量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建筑模板施工存有的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展开探讨,并给出了技术加强的建议,施工人员在工作之余的技术性学习工作也必须要保持持续开展,以便于为工民建建筑提供更多可靠的工程模板。

参考文献

[1]马国栋,马洁.如何加强工民建模板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7(1):169.

[2]俞尉良.简析如何加强工民建模板施工技术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6(6):314.

[3]吕晓磊.加强工民建模板施工技术的途径分析[J].低碳地产,2016,2(16).

论文作者:周成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模板施工技术的加强措施论文_周成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