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北辰区青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4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社区内糖尿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检查以及生化检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糖尿病II级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社区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糖尿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糖尿病相关血糖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卡氏生活质量评分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积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并可加强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社区糖尿病;血糖水平;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现出患者年轻化与病情复杂化的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社会公共卫生难题[1]。对于糖尿病目前尚缺乏根治手段,仅通过对患者血糖的控制预防或遏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预防、遏制、逆转因高血糖导致的全身性病变,改良患者的临床预后结局[2]。本研究以护理学角度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效果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社区内糖尿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检查以及生化检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明确为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第八版《内科学》中有关糖尿病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合并有晚期癌症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凝血机制异常、免疫功能缺陷者;合并有脑梗、腔梗、心梗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60:70,平均年龄(56.2±4.9)岁,平均病程(5.4±0.5)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研究方法
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充分与患者沟通,耐心与其交流,掌握其实际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等及时予以专业的心理疏导与干预;②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以分发图册及观看视频形式普及糖尿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原则,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降糖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掌握正确的胰岛素使用方法与剂量等;③饮食护理,需家属配合强制性进行饮食控制,采用激励与目标设定方法,根据患者实际血糖水平制定相应的个性化食谱,积极改善、转变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按时进食,严格禁烟禁酒;④康复护理,鼓励患者根据护理方案、自身体质、病情等积极进行长期运动锻炼,采用目标设定及替代经验法指导患者运动康复。
1.3 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干预措施持续性进行2个月,干预2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HbAlc、FPG、2hPG水平;生活质量采用卡氏百分法评估患者治疗期间整体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获取数据输入Excel表格并采用IBM SPSS 19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血糖水平、生活质量采用t检验,性别、合并症等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bA1c、FPG、2hPG水平变化
对照组干预前FPG(10.9±1.5)mmol/L,2hPG(10.4±3.1)mmol/L,HbA1c(9.32±0.55)%,观察组干预前FPG(10.6±1.4)mmol/L,2hPG(10.6±2.5)mmol/L,HbA1c(9.35±0.69)%,两组患者治疗前HbA1c、2hPG、FPG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干预后FPG(8.9±2.5)mmol/L,2hPG(8.4±1.3)mmol/L,HbA1c(8.66±0.47)%,观察组干预后FPG(7.0±1.5)mmol/L,2hPG(7.4±2.1)mmol/L,HbA1c(7.81±0.59)%,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2hPG、FP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92.2±4.1),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84.5±4.3),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血糖水平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实验回顾分析可知,社区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对糖尿病与相关治疗缺乏足够认知,患者在糖尿病早期在服药、胰岛素等应用中往往不能够严格遵照医嘱进行,并且受社会整体认知以及疾病伊苏的影响极易发生焦虑、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4],而通过对社区患者进行综合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够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并且本研究综合护理是基于社区护理建立[5],具有范围化、具体化的应用优势,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行为控制,改善其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进而实现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持久控制,提高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黄英鸽,周欣欣.综合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2):152-153.
[2]梁小琳.社区护理干预在2 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44-45.
[3]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4-366.
[4]李华.综合护理干预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38-39.
[5]廖冬辉,涂晓荣,曾根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31-33.
论文作者:邢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患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