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策略研究_社会教育论文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策略研究_社会教育论文

多元文化视野下职教中心建设的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视野论文,策略论文,文化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0-0016-02

在当今多元文化频繁交流,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社会语境中,职教中心在教育的和谐发展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多元文化要求我们把多样性、不确定性、差异性等贯穿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给受教育者提供适合发展自己独特个性和发挥创造性的活动空间。多元文化不仅表现为课程内容、教育方式、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还表现为学制的多元化以及学校类型的多元化。职教中心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科技兴农、促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职教中心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县级职教中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在当时“农科教统筹”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种农村县办职业教育新模式。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

1986年,以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为首的调查组多次到河北省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国家教委于1987年2月27日~2月28日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在涿州市召开河北农村教改试验区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把阳原和完县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和教育改革试验区,把河北省已有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与教育改革实验点——青龙满族自治县作为国家教委联系点。1989年7月,在国家教委的指导下,河北省获鹿县(今鹿泉市)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将县内职业高中、农民中专、技工学校、师范学校、卫生学校、电大、农广校等融为一体,建成了全国第一所综合型职业技术学校——获鹿县职教中心。

职教中心的主要特点在于集中与综合,它融县域内中等以上各类职业教育为一体,职前、职后教育兼顾,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委协调、多校一体”的办学体制,具有“人才培养、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作用。职教中心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获鹿县的农村职业教育面貌,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的新体制,又为职业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提高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获鹿县的改革试验得到了原国家教委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1993年3月9~12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带领国家教委、人事部、劳动部的有关领导,视察了获鹿等11个县市职教中心,李铁映在对河北职教中心考察结束后指出:河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出现了新形势,其标志就是职教中心建设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实现了农科教统筹在农村的结合,探索出了专业技术教育通向农村使农民能够迅速致富奔小康的模式和路子,这是农村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河北省的引领下,全国的职教中心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之势。2006年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和劳动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组织各省(市、自治区)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通知》要求:规划编制要紧密围绕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建设现代化服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养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力争实现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和组织实施。中央专项资金投入60亿元,除2005年已安排10亿元外,2006~2010年每年各安排10亿元,重点支持建设一千所左右县级职教中心(或县级职业学校)和一千所左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①

近年来,职教中心发展迅速,目前全国有县级职教中心二千所左右②,这些学校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广大职教中心办学观念、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服务面不断拓宽,学校内部活力不断增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等做出突出的贡献。

二、新形势下职教中心存在的问题

县级职教中心整合了县域内各类教育资源,改变了过去农村职业学校办学点分散、条件差、规模小、效益低的局面,使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效益得到了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教育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教中心原有的办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社会对职教中心的认识不足。现阶段,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全面展开,培育特色经济、主攻民营经济、发展配套经济、壮大园区经济、提升劳务经济正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维。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人才的支撑。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发展,增强实用人才的培养能力,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受传统习惯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教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偏差。其一,受历史积淀、传统教育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广大农民习惯于用封闭的思维方式来审视教育。农民的朴素想法就是借助教育让自己的子女变为“城里人”“机关人”,光宗耀祖。因此,农村教育一直沿着应试教育的轨道,从未发生过动摇,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读职中持消极态度。其二,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尤其是在职教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效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等方面的重要性上认识不足。其三,由于我国就业市场准入机制不够健全,大批没有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廉价劳动力直接进入第二、三产业,使得从农村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缺乏接受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

2.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健全③,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职教中心经过20年的持续发展,虽然为经济社会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它与普通教育未能很好地沟通,其体系还不健全,并且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一是初等职业学校教育还很薄弱,学校规模不大,专业缺乏特色,未能紧扣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二是企业培训持续动荡,并且呈现出日渐萎缩的不良趋势;社会性培训缺乏强度、广度和执行力度;民间培训则处于短效、无序、自发的状态,国家关于培训与就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乏力。三是多数职教中心并未把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对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认可。四是中、高职的衔接还仅仅停留在以招生为纽带的浅层次结合上,缺乏专业、技能前后发展与纵向衔接的内在机制。

3.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等方面将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部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相同或类似情况,具有专业品牌的特色学校不多,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呼应度不够;另外,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部分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职高教学普高化的现象。

三、职教中心建设的举措

职教中心是县域经济的助推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现阶段,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要加快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引导,突出职教中心的地位。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是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史上的一大创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办学体制的瓶颈。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教育与劳动部门的协调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难题。职教中心实行了“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多校一体”的办学体制,突破了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体制障碍。但是,受历史积淀、传统教育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尤其是对职教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效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等方面的重要性上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广大农民习惯于用封闭的思维方式来审视教育,农民的朴素想法就是借助教育让自己的子女脱离农民身份,很多农民对职教中心的建设持消极态度。因此,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社会贡献,转变重学历、轻技能、鄙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技术教育观。

2.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形成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的合力。要实现县级职教中心的高效运作,并发挥职教中心的整体作用,其根本思想就是要强化县(区)政府主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地位,理顺各相关部门及乡(镇)政府的关系,依托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协调、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因此,首先要强化政府主导,优化资源配置。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是县域内职业教育的主办者和责任者。同时,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加大县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也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对县级政府的客观要求。其次,要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发展合力。加强职教中心的建设,统一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统筹职业教育的发展,高效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不应当侵占部门阵地和损伤部门利益,不能削弱相关职能部门的职权,而是要集中部门优势,发挥部门作用,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县改革与发展局、县财政局、县劳动和保障局等职能部门既要各尽其责,充分发挥统筹事业发展规划、保障经费投入、实施业务指导管理、统筹招生与就业等方面的职能与作用,又要做到职能互补、优势互补,形成职教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合力。

3.建立健全经费投入和管理的保障机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国家发改委已决定,在今后5年每年投入10亿元,重点支持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决定》还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省、市两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配套经费),用于支持和鼓励县级职教中心校舍、专业、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拨款,行业企事业组织合理负担,办学单位自筹,受教育者缴费,校办产业创收,社会捐资等多种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机制。同时,健全经费管理的保障机制,使职教中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形成职教中心办学特色。根据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职教中心应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调整原有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职教中心的办学特色。为就业服务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把握的根本原则,县级职教中心应坚持就业技能教育的办学方向,立足于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由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由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书本知识与技能教育并重,只有明确了这一办学目标定位,县级职教中心才能具有独特的发展空间和办学活力。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县级职教中心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这是县级职教中心必须面对的课题。县级职教中心一方面要根据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配合当地农业现代化项目的实施,积极引进和开发农村科技致富示范项目,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要开辟专门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项目,强化培训服务的专门职能,形成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符合劳务市场要求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起一批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基地。

当前,我国正在进入经济全球化、农村城市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时期,我们要努力加强职教中心建设,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谐发展,进而构建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循环发展。

注释:

① 张玉文.中央投入专项资金60亿支持中职基础能力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6-08-04.

② 周济.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推动公办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在全国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5.

③ 董新伟.农村职教中心建设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22):42.

标签:;  ;  ;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策略研究_社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