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采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观察论文_徐恒,,王克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212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应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中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应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干扰素;抗病毒药物;临床疗效;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导致角膜盲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1]。临床主要是进行抗病毒治疗,选用频率较高的抗病毒药物有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等眼用凝胶制剂,但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欠缺,且产生耐药性比例较高,该类疾病的正确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讨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应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血常规、肝肾功能、角膜、视力以及眼底检查,排除其他方面的眼科疾病,患者的病情诊断均符合临床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标准[3],且在近半个月内未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入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同意配合该项研究。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患者年龄在22~58岁,平均年龄(38.56±2.31)岁。研究组的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38.72±2.2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消炎痛治疗,25mg/次,每天3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应用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感染防控,对于虹膜睫状体炎患者合理应用扩瞳剂进行滴眼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浓度为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制剂(商品名:丽科明,生产厂家: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滴眼治疗,1滴/次,每天4次。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生产厂家: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每天100万U,2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8次。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判断[4]:经治疗后患者的眼部充血和刺激性的临床症状均消失,角膜溃疡的病变完全愈合,经荧光染色法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角膜基质的水肿现象均消失,前房闪烁现象消失,角膜炎完全吸收判断为痊愈;经治疗后患者的眼部充血和刺激性的临床症状均减轻,角膜溃疡的病变呈现减少的趋势,角膜基质的水肿现象均消失,前房闪烁现象消失,角膜炎缓解判断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眼部充血和刺激性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角膜溃疡的病变无改变甚至加重,角膜基质的水肿现象没有改善判断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的中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患者2例出现眼部疼痛;对照组1例球结膜充血,另外2例出现眼部疼痛,均未给临床治疗带来影响,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生与病毒的潜伏、入侵、转移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关系,另外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存在密切的关系,该类病毒不能使角膜出现感染性破坏,但能通过免疫系统出现一系列疾病,常见的有基质型角膜炎,临床主要通过药物进行病毒防控.

更昔洛韦是常见的一类抗病毒药物,是一类核苷酸类物质,该药物进入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被特异性胸苷激酶磷酸化,生成单磷酸更昔洛韦,而后再次被磷酸化生成三磷酸更昔洛韦,该类物质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5]。更昔洛韦的抗病毒性具有高度选择性。干扰素是一类广谱抗病毒药物,是一类高活性诱生蛋白,能组织病毒衣壳蛋白的合成,直接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另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增强抗病毒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的中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应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参考文献

[1] 谈仁勇,谭庆雄,莫优.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分析[J].华夏医学,2015,28(5):78-79.

[2] 韩晓玉.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6,3(22):50-51.

[3] 李爽,田涛.角膜溃疡冷冻清创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223-224.

[4] 许超,刘光辉.抗病毒药物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50例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2):165-166.

[5] 徐建晖.干扰素α-2b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2例[J].中国药业,2013,22(5):58-59.

论文作者:徐恒,,王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  ;  ;  ;  ;  ;  ;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采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观察论文_徐恒,,王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