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排毒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_马碧峰

衡阳市中医医院 421001

【摘 要】目的:探寻补肾排毒颗粒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2017年12月-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共计54例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7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治疗方法和尿毒清药物进行治疗,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和补肾排毒颗粒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2个月后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等,从而判断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其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症状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证明采用常规西疗法和补肾排毒颗粒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治疗方法的试验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和尿毒清药物作为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患者(p>0.05),补肾排毒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法具有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补肾排毒颗粒;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治疗;中医药疗法

由于现代人群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与饮食结构的失衡,肾脏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高致死率的肾功能系统疾病之一,由于发病原因复杂,临床上一直缺乏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疾病晚期需要患者进行肾移植和肾透析等方法延长生命,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医疗负担且治疗效果欠佳。我国中医理论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病因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慢性肾衰竭疾病是由于病情拖延,导致肾脏疾病涉及心、肝、肺等其他器官所导致的,目前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中医药治疗方法延缓慢性肾衰竭疾病进展的效果要优于传统西医治疗方法。本文以补肾排毒颗粒作为治疗药物,探究中医药疗法对于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治疗疗效,具体实验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2017年12月-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慢性肾衰竭治疗的患者共计54例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各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包含男14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39岁-68岁,患者平均年龄(45.63±18.11)岁,患者平均病程为(9.05±4.01)年,患者包含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5例,多囊肾3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试验组患者包含男15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40岁-71岁,患者平均年龄(47.61±11.88)岁,患者平均病程为(10.01±5.61)年,患者包含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6例,多囊肾4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治疗方法和尿毒清颗粒药物进行治疗,尿毒清颗粒药物给药4次/d,持续2个月,期间要求患者进行定期复诊,患者日常饮食要保持优质低蛋白、低磷、高能量饮食,并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密切的监控。

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西治疗方法和补肾排毒颗粒药物作为治疗方法,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将对照组所采用的尿毒清药物替换为补肾排毒颗粒,治疗时间持续2个月,随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在2个月后进行对比分析,对患者的血液样本采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测定,测定的主要指标包括患者的SCr、BUN、Ccr等指标,最后将各项维度转换得分进行处理,使之转化为0-100分制以进行疗效比较(维度转化得分=【(实际分-最低可能评分)÷平均一般得分】×100);依据得分的不同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定级,其中显效为80~100分,有效为60~79分,无效为60分以下。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采用ELISA测定方法进行血液检测,并将检测维度得分转化为评分,患者的具体治疗疗效详见表格一:

表格一: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表(例/%)

三、总结

补肾排毒颗粒的主要成分构成包括党参、黄芪、土茯苓、大黄、当归、三七粉、山茱萸、牛膝、杜仲、生地黄等,我国的传统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疾病是由于阳气太盛、阴气不足导致的,慢性肾衰竭疾病导致的临床排尿不畅、浮肿、我先呕吐等病状“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排毒补肾颗粒的药物构成就是要条例病人体内的阴阳亏虚,从而缓解患者的慢性肾衰竭病症。

目前医学界对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没有一项明确的了解,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也往往效果不佳,慢性肾衰竭疾病发展到后期往往需要患者进行肾移植和血液透析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不但价格昂贵,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医疗负担,治疗效果也往往欠佳,肾移植手术需要患者终身进行肾透析治疗,并且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年限。当前慢性肾衰竭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5亿患者,并且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致死率也在不断提升,及时寻找到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了当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我国的中医理论对于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发病机智有着独特的见解,特别是“虚损性肾衰”这一病名的提出,对于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概念进行了有效的界定,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大量实验证明中医药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疾病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程,调理患者身体,并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较小,在保证治疗疗效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当前国际上对于中医药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疾病具有一定的认可。

本次实验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补肾排毒颗粒作为药物疗法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9%,采用西医尿毒清药物疗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07%,试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也证明中医药疗法在纠正贫血、提高血蛋白等方面的治疗疗效并不显著(p>0.05),因此,补肾排毒颗粒药物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疾病的疗效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本次试验中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均以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疗法为基础治疗方法,这在一个方面也证明了对于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治疗是不能仅靠中医治疗疗法的,应当将西医治疗法与中医药药物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让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优势互补,提升对于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次实验结果证明补肾排毒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疾病具有有效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慢性肾衰竭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包小丽.壮肾排毒颗粒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2]姜晨.益气活血化浊法治疗中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3]刘培培.化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4]李志更.基于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候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5]张大宁,张勉之,陆伟根,车树强,张敏英,孙岚云,徐英,李立,孔德云,沈伟樑,于顺义,焦剑,崔宇晨.“补肾活血降逆排毒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5(09):34.

论文作者:马碧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补肾排毒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_马碧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