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_表达能力论文

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_表达能力论文

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学习中不少同学应用物理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较差。对于如何培养其物理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就此问 题做一探究,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将面临的升学考试有所帮助。

一、影响表达能力的因素

1.概念混淆

物理学中许多概念或名词、术语往往是一字之别,貌似相同而实质却大相径庭,以致 于相邻或相近的概念常常混淆,表述时词不达意。

例如:(1)“物体铁块的质量”表述为“物质铁块的质量”。

(2)长度测量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表述为“最小值”。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常常表述为方向“垂直向下”。

(4)热平衡方程中“热量”表述为“热能”等。

2.对规律认识不清

在观察和实验时,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常常走马观花,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对于 物理规律的建立认识不深刻,没有全面理解其物理意义,因果关系颠倒,断章取义,或 者忽略了规律成立的条件,致使表述错误或不完整。

例如:(1)欧姆定律表述为“导体的电阻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

(2)牛顿第一定律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和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3)电磁感应现象表述为:“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

(4)光的反射定律表述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

3.受习惯用语和思维定势的影响

由于受习惯用语或惯用说法先入为主的影响,造成有的人不能用物理的专用名词或术 语进行表述或表述不准确、不规范,甚至出现错误。

如:(1)“重力”表述为“重量”。

(2)速度“1米/秒”读做“每秒1米”。

(3)温度“1℃”读做“摄氏1度”等。

4.综合分析能力薄弱

学到的知识不能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对于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物理 现象或物理问题,不能透过现象,抓住物理的实质;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系统有机地结合 起来;不清楚要用所学过的哪些知识去解释现象或解决问题。

例 分析说理:冬天,小明往不锈钢饭盒里倒了大半盒开水,盖上盖子就去上课,上 完一节课回来一瞧,发现盒盖子下陷,而且打不开,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请你帮小明 想一想,怎样将饭盒打开?此题涉及的物理知识较多,要求学生能透过力学现象找出热 学的知识,从而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对同学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

5.程序性思维能力薄弱

在阐述实验的探究方案,或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表述的内容较多,或涉及到多个物 理量,由于同学们程序性思维薄弱,导致思维无序,表述的条理性差,常出现语言表述 混乱或不完整的情况。

例 (1)描述“水沸腾的现象”。要求同学描述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沸腾前后水 中气泡数量的变化,沸腾前后气泡从烧杯底部上升到水面的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2)设计探究方案“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此实验涉及三种基本色光的混合与三 种基本颜料的混合比较,此方案的设计对大家的程序性思维的要求较高。

二、培养表达能力的方法

1.加强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打牢夯实我们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俗话说:“心中有,口上才有。”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坚实的知 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物理概念、规律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在概念 教学中,把形似质异的物理概念,名词、术语列举出来,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弄清 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记忆。如:“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中的“物体”与“物质”“属性”与“特性”两对概念 。

对规律的教和学,要立足于观察和实验,全面理解规律建立的过程,找出书本中有关 规律表述的关键词,认真咀嚼,深刻体会。如:“功的原理——利用任何机械做功时,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其中“任何”机械即没有哪 一个机械可以例外,“所有”阻力指包括机械自重及因摩擦而形成的内耗力。

2.立足观察和实验,课堂内多做语言交流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培养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途 径。在学习中认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拟定探究方案,描述实验现象,归 纳实验规律,通过教师分层提示,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程序性思 维能力;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动口的机会,通过教师面对面的纠正,在课堂教学中规范物 理语言,强化使用物理语言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不断提高物理语言的表达水平。

3.构建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突破典型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对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说理,是教学中 的典型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可采用找出相关知识点,构建有关模式的办法来突破。

例1 汽车急刹车时,为什么乘客会向前倒?

答案 乘客的脚因受摩擦停止下来,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运动状态,所以 乘客会向前倒。

相关知识点:惯性。

构建模式认为:物体的一部分因受力××,而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还要保持×× 状态,所以……。(××表示运动或静止。)

例2 为什么向后划浆,小船却向前进?

答案 向后划浆,浆对水施加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浆也将施 加一个大小相等的向前的作用力,所以小船就向前进。

相关知识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构建模式为: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物体对甲物 体也施加一个相反的作用力,因此……。

4.激发写作兴趣,搞好科学作文

撰写科学作文是新课标下物理教和学的新要求之一。这是需要学生在一定知识的基础 上,通过收集、整合资料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培养的良好途径 。老师可通过批改后,选出优秀的作文在班级、年级、学校的学习园地、校刊、校园广 播、网站等栏目进行张贴或宣传,甚至推荐到有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或报刊上发表(如本 刊的“小物理学家”栏目),使同学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写作热情。

不少经验表明:同学们在物理方面的知识积累愈丰富,思维能力愈强,其物理语言的 表达能力就愈强,物理文字表达能力亦就愈强。因此,可以说:“口若悬河”或“笔下 生花”一定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标签:;  ;  ;  

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_表达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