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论文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论文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

◆李晓丽

(郑州师范学院)

【摘要】 教育公平下的师幼对话是师幼双方彼此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和分享的过程,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对幼儿不够尊重、不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等现象依然存在,需要教师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孩子的兴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视非语言的沟通策略,实现真正的师幼对话。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师幼对话 师幼互动

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平等意识的逐渐增强和政治参与热情的日益高涨,教育公平聚集了全社会的关注目光。“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是当下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强烈呼声。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指每个人受到的教育是同量的,每一个儿童接受的学校教育能够使其达到同样的既定标准,学习最终的结果能够达到常规的要求。幼儿教育中的教育公平,体现在教学、互动、游戏等各种活动中,表现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平等。

一、教学活动中师幼对话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忽视

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因幼儿自身发展有限,很多时候是教师在讲幼儿在听,教师在讲述时很少询问幼儿的感受和意见,幼儿难以取得话语权,这种单向的互动也就不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注意力的分散是在所难免的。教师没有意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话是一种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同时获得成长。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不能以传道者自居,不能独揽话语权,教师也要多多倾听幼儿的表达,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根据互动的场景、内容、对象等实际活动,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影响幼儿。

火草布,透气性和保暖性十分好,冬暖夏凉,有棉毛混纺的效果。火草布是傈僳族人衣着的主要材料,制作成衣服、包、被子等生活用品,也是丧葬中必需的用料。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制作和使用火草布的历史悠久,文献记录已有500多年。衣着为火草衣的民族众多,包括傈僳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其采用野生植物的叶子为纺织原料,在中国纺织史上十分独特且罕见,可以说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一项重要的创造发明。

2.教师对幼儿的不尊重

3.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按照3.1节中计算结果,试验时,循环加载曲线如图5所示,上限转速保载2s,一个循环时间约为120s。试验分5个阶段进行,分别进行5 200次,5 200次,5 200次,2 600次和2 600次,每个阶段完成后进行无损检查,检测有无裂纹萌生。

(73)白边鞭苔 Bazzania oshimensis(Steph.)Horik. 马俊改(2006)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一个事实。但是在师幼对话中,不少现象反映了幼儿教师对于这种认识的忽视,不是不知道,而是忽视了,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分。对于那些表现优异而且听话服从的孩子定义为好孩子,而那些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的孩子定义为坏孩子。幼儿教师的这种行为就是“挟权威以令幼儿”,从我者为好,逆我者为坏。大部分幼儿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的,这种“好孩子与坏孩子”的说法可以利用幼儿的向善心理,使幼儿争取去做一个好孩子。但是也正是幼儿的这种要做一个好孩子的心理,可能会让他们疏远那些被定义为“坏孩子”的幼儿,这对于那些被疏远的孩子可能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了。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复杂的个体。针对幼儿个体差异性,教师应该有区别的对待,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育方法。前提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这样才会促进每个幼儿发展的最优化。

幼儿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不同气质类型,不同年龄特点,了解幼儿的性格、爱好、兴趣等,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并非是装载知识、技能的容器,幼儿不是教师的教具,幼儿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体系,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尊重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形式和表现方式,教师不是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划者和决定者,只是幼儿兴趣发展的促进者和材料提供者,并引导幼儿的兴趣使其得到正确良好的发展。

教师不能以幼儿年龄小为借口,不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再小的幼儿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理解他们,孩子才能接受教师提的要求。教师不论在任何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中都应该理解幼儿为前提,时刻维护幼儿的自尊心,要和他们讲道理,不应该大声呵斥他们,让幼儿感受到和老师的相处是愉快的。幼儿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问题,尊重和肯定孩子,使幼儿产生一种被接纳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形成积极得到自我意识,促进自我完善,并使幼儿形成一种内在驱动力,学会正确地评价他自己、了解他自己,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

4.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不论是何种情况的师幼对话都要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需要教师做到对每一位幼儿的态度平等,尊重和爱护幼儿的想法和做法,需要教师有恰当的角色定位和较高的自身修养。师幼对话是基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基础上而进行的对话,教师只有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有一个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进行真正的师幼对话,所以,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学会选择对每个幼儿符合自身特点、适合幼儿本身发展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幼儿生理心理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现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

1.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加拿大的LNG发展存在“冒进”风险。未来加拿大政府需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发展规划,对相关LNG项目进行优化。总之,LNG设施建设对未来加拿大天然气市场有重要影响,如果LNG设施建设优化不到位,加拿大天然气产量将维持2015年的水平。如果LNG设施优化得好,到2023年加拿大的LNG出口量有望达到4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620亿立方米。

2.尊重孩子的兴趣

3.教师不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对话的和谐能够让师幼关系更具人性化,但和谐的师幼互动存在的基础是师幼关系的平等。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的任务是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创设适合幼儿学习的平台,帮助幼儿积累有益的经验。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观察者、对话者,不应该存在教师支配幼儿,幼儿听从安排的现象。当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幼儿的所有行为,只是要求教师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为幼儿的成长发展提供积极帮助。每个幼儿都是平等的权利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享受平等的待遇,教育是为了满足每个儿童成长的需要,实现发展的可能。教师要认识到,教师与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话敢说,才不会因害怕教师的权威,在互动中总是被动回应。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形成师幼之间平等的话语。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抓住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迎合幼儿的兴趣,使其幼儿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应结合幼儿的兴趣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进行,还可以使师幼互动更为灵活多变。在师幼对话中,教师尊重幼儿兴趣的前提是教师的语言表达。首先,教师对幼儿要多鼓励,少责备,言辞诚恳,语调平和。其次,教师对幼儿不要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要幼儿释放自然的天性。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使他们开心快乐的成长。

在幼儿园中不论是教学活动还是生活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不尊重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教师对幼儿权利的不尊重,不尊重幼儿的心声和感受,忽视幼儿的自然天性,主观决定和规划幼儿的发展。有的教师以保护幼儿安全为理由限制幼儿的自由,并且对待每个幼儿的态度并不是平等的,教师以幼儿乖不乖为评判标准来决定对待幼儿的态度,这是对幼儿的不公平,不尊重。

“国学”指的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它属于中华民族的瑰宝。让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可以使他们的整体素养得到提高。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将国学经典引入进来,不但能够让学生受到熏陶,还可以全面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应该怎样将国学经典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呢?

师幼对话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教师不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是师幼互动中常常会出现的问题。在幼儿园,很多的幼儿教师的这种问题普遍存在着,并没有认真的去倾听幼儿的表达。由于教师不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不能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进而影响活动质量,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童年时期都会喜欢看一些动画片、连环画,比如唐老鸭与米老鼠、西游记等这些动画,七个兄弟葫芦娃、无字天书等这些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的图画。语言简单充满童趣,生动而又形象的特征是它们深受儿童喜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语言要用词浅显,多用形象化词语,让幼儿在听到语言之后自然在脑中形成相应事物的联想。从儿童广泛喜爱动画作品可以看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能够快速抓住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记忆。教师可以模仿儿歌里面的语言使幼儿更理解教师所说的话,模仿儿童故事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

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是教师语言儿童化的必要准备。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特点,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者表象进行联想,有形、有声、有色、有动感的语言才能唤起幼儿对事物的感知。教师要学会各种形象化的语言,能够使幼儿的脑中出现想象的画面,使幼儿更易于理解各种抽象化的东西。教师要有目的地锻炼口语,抑扬顿挫的声音,鲜明的节奏感,夸张的语气更易于吸引幼儿的注意,这种较强的语言表现力怎么会抓不住幼儿的心呢?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叠音词、摹色词、象声词、感叹词、语气词和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复、顶真等口语修辞手法,使口语变得风趣幽默、直观形象,这样的师幼对话互动幼儿才会觉得轻松有趣。

5.重视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师幼互动时,幼儿向教师表达自己想法时,不全都是依赖于语言的表述,有的时候会用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之类的非语言表达,同样幼儿也可以通过教师的非语言活动了解教师的喜怒哀乐。师幼互动中,非言语的沟通也能实现真正的师幼对话。3~6岁的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的言传身教水平,也就是体态与能力的强弱影响幼儿对教育意图的理解,进而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以无意记忆为主的幼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象的外部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引起幼儿无意记忆,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记住,并能长时间保持。面带笑容,给幼儿一个善意,鼓励的眼神,幼儿会领会教师的非语言交流,脑中就会有发散性的思维意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学活动中也会变得有趣起来。教师轻摸幼儿,幼儿可以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与亲昵,自然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教师真诚地点头,幼儿被赞赏和期待,可以激发幼儿表达、参与活动的勇气;对遭遇了挫折的孩子,教师的一个拥抱,幼儿的心里对教师的信任又增加了一分,幼儿也会变得越来越与教师亲近,向教师敞开心扉。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是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起点公平、师幼平等的环境,这才能实现真正的师幼对话,这样的师幼对话才能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总体说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提升活动有效性,就应该对各种硬件设施进行完善,并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以此来保证区域活动开展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新宇,裘指挥.关怀理论视域下的师幼关系重构[J].教育导刊,2017,(09):23.

[2]张薇.哲学解释学视域下新型师幼关系的建立[J].教育观察,2018,(07):77.

[3]王江慧.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师幼对话教学[J].怀化学院学报,2011,(03):106.

本文系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情绪管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SJYZD-056)。

标签:;  ;  ;  ;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