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和2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另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身体疼痛、生存活力、精神状态以及总体健康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住院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护理措施,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综合干预护理;慢性胃炎;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285-02
慢性胃炎是一种由各种因素而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可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滥用药物以及食物刺激是引起慢性胃炎复发的高危因素[1],这些高危诱发因素与患者的遵医行为紧密相关。本组研究对慢性胃炎住院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护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42例,均符合我国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与沟通障碍,具有良好的配合性。42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50~75岁,平均(65.1±7.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1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组另实施综合干预护理,内容如下:①心理干预。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要进行耐心地解答;对疾病存在错误认知的,要通过医学知识予以纠正;而对于存在严重的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的患者,要通过安慰、鼓励、情感支持、疾病讲解、疾病预后等来缓解情绪,并做好家属工作,多关心、多陪伴、多理解患者。②认知干预。向患者讲解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诱发因素以及常见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等,特别强调规律用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③膳食干预。指导患者合理搭配膳食,三餐要定时、定量,注意补充维生素。忌浓咖啡、浓茶等刺激性强的饮品,戒烟、戒酒,慎食辛辣、过酸以及可能损伤胃粘膜的食物,少食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④治疗配合性干预。指导患者规律用药,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疾病复发,尽可能规避高危诱发因素,出现不良症状时,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干预护理前、干预护理后(出院6个月后)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用36项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量表内容共包括8个维度,每项维度均采取百分制评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多数患者长期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嗳气以及其他不适症状,临床治愈较困难,病情易反复发作,由此可导致患者机体多系统失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胃炎患者疾病的反复发作与日常不良的遵医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良好的遵医行为表现在正确用药、合理选择食物、规律进食、劳逸结合、科学锻炼等[2],这就需要临床给予有效的综合性干预,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组研究对21例慢性胃炎住院患者从心理、认知、膳食、治疗配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干预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患者身体疼痛、生存活力、精神状态以及总体健康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表明了对慢性胃炎住院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疾病诱发因素,从而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义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4(18):2429-2430.
[2]沈斌林.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1):1401-1402.
论文作者:龚红燕,臧道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患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因素论文; 疾病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