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綦翠霞,李战华

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綦翠霞,李战华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90-0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的患者 56 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 34 例,女性患者 22 例,年龄 37 ~ 87 岁,平均年龄(56.29±4.02)岁。此组患者经心肌酶以及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

1.2 治疗方法

患者起病 12 小时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来进行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进行溶解。可以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在通畅,心肌细胞得到再次灌注,面临坏死的心肌可以存活或者减少心肌坏死的面积。常用药物有:(1)尿激酶:在 30min 内静脉滴注 150 万~ 200 万 u。(2)链激酶:在 60min 内静脉滴注 150 万。(3)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首先将次要静脉注射 15mg,再在 30min 内静脉静点 50mg,其后 60min 内再静脉静点 35mg,同此药治疗时必须联合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否则会出现血管早期在闭塞的现象发生。

1.3 结果

此组患者在急性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救治后抢救成功率为 98.2%,一例患者抢救无效临床死亡,出现并发症的 4 例,其中心律失常的为 3 例,心源性休克的 1 例,经救治均痊愈出院。

2 临床观察

2.1 溶栓前患者评估

了解患者是否有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病史、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倾向等禁忌溶栓。溶栓前检查血凝时间、血型和血常规。遵医嘱准确给予溶栓药物剂量治疗,注意观察溶栓后患者的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以及周身皮疹等。(2)出现收缩压低于 90mmHg,(3)出现出血反应,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咳血、颅内出血、定期做尿便常规及时发现血便、血尿等现象。

2.2 心电图的观察

2.2.1 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ST 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特点:

(1)在面向透壁心悸坏死去的导联 ST 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出现病理性 Q 波,T 波倒置。(2)在背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地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非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1)无病理性 Q 波有普遍性 ST段压低≥ 0.1mv,但 aVR 导联 ST 段抬高,或有对称性 T 波倒置。(2)无病理性 Q 波,也无 ST 段变化,但有 T 波倒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动态性心电图变化

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过程为:

(1)在起病数小时内 T 波可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不对称的两肢;(2)数小时后,ST 段呈弓背向上明显抬高,并且与 T 波直立相连接,形成 ST-T 单相曲线;随后数小时至几天内同时 R 峰降低并形成病理性 Q 波,此期为急性改变期。会出现永久性 Q 波。(3)如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给予早期及时治疗,抬高的 ST 段可在数天至 3 周内 T 波逐渐回到基线水平平坦或倒置,此期为亚急性改变期。(4)数周以后,T 波出现 V 型倒置,两支对称,为慢性期改变。非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则表现为普遍压低的 ST 段(aVR 和 V1 除外)和对称倒置加深的 T 波逐渐恢复,但始终不出现 Q 波。

2.3 溶栓期间观察要点

可根据以下指标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1)胸痛2h内基本消失;(2)心电图ST段于2h内回降>50%;(3)2h 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血清 CK-MB 酶峰值提前出现(14h以内)。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判断冠脉是否再通。

3 急救护理措施

3.1 氧疗

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立即给予持续吸氧,根据病情可以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氧流量,当病情严重,疼痛难以忍受时给予 5 ~ 6 L/min 氧流量吸入,保证氧浓度在 40% 左右。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可将氧流量控制在 3~4 L/min。氧疗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控制或缩小梗死的面积,因此氧疗是急救心肌梗死的首要措施。

3.2 建立静脉通路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最好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此项技术操作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建立静脉通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抢救药品迅速输注体内,快速达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建立两组以上的静脉通路以供抢救治疗。随时观察静脉通路的通畅情况,并遵医嘱迅速正确的给药。

3.3 对症处理

患者胸部剧烈疼痛可以遵医嘱选取以下药物进行治疗:(1)哌替啶50mg~100mg肌肉注射或者吗啡5mg~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 1 ~ 2h 后在注射一次,以后每 4 ~ 6h 可以反复使用,注意观察给吗啡时患者的呼吸情况,因吗啡可以抑制呼吸中枢。(2)患者疼痛较轻者可以用可待因或罂粟碱 0.03g ~ 0.06g 肌内注射或者口服。(3)使用硝酸甘油或者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患者疼痛。增加心肌血流量。

4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情具有较为复杂,发展迅速,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可以控制病程的发展速度,减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杜宁.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监测与护理[J].临床荟萃,2010,25(8):915.

[2] 陈佳文.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J].现代护理杂志2010.14(7)34

[3] 乔智蔚.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 [J] 中外健康文摘 2010(11)

[4] 王红梅.5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0)

论文作者:綦翠霞,李战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綦翠霞,李战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