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敬东 ( 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21)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特点,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减少和杜绝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患者发病原因、药物构成、季节相关性及转归情况。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用药过量(25.93%)、用药时间过长(29.63%)、非医生指导下服药(35.19%)。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为影响心电活动(27.78%)和心肌收缩力(18.52%)的药物,以及不明详细成分的中药汤剂及中成药(24.07%)。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在冬季(51.85%)。结论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其特殊性,应针对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更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发生后提高诊治的成功率。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老年人
[ 中图分类号 ] R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老年人因各脏器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且常并存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特点和一般成年人有明显不同。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率。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发生后提高诊治的成功率,现将本院54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收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老年干部病房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收治的住院患者54例,年龄62~94岁,平均73岁,其中男48例,女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54例患者中均患有各种慢性内科疾病。其中有2种以上慢性疾病者42例(77.78%)。有3种以上者12例(22.22%)。最常见的为心脑血管疾病.其次为慢性肺疾病和糖尿病
1.2方法统计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不良反应药物构成、发病季节和疾病转归情况。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和规律
2结果
2.1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原因(1)不能遵前次出院医嘱及时对所服药物进行减量并停药造成用药过量l4例(25.93%),其中最常见的药物有地高辛、酒石酸美托洛尔、普萘洛尔、胺碘酮、尼群地平、甲硫氧嘧啶、呋塞米、吲达帕胺、华法林等。(2)不能遵前次出院医嘱及时来院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电图、甲状腺功能、出凝血时间等造成用药时间过长16例(29.63%),如地高辛、普罗帕酮、胺碘酮、酒石酸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甲硫氧嘧啶、罗格列酮、呋塞米、吲达帕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3)非医生指导下自行服药19例(35.19%)。自行购买并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健胃药、止痛药及各种保健品等引起不良反应,如降压药过量致血压过低出现头晕.降糖药过量引起心悸、出汗、头晕等低血糖反应.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和胃酸药或抑制胃酸药服用时间过长.最长甚至达6个月,引起消化不良、便秘。另外一些非正规医药销售店出售的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及保健品中可能含有激素成分,患者服用初期止痛、减轻症状、增加食欲等效果明显.但连续服用12个月后出现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4)药物误服5例(9.26%),本组误服5例中2人误将降压药重复服用.致血压过低晕倒后被家人送来医院.1人每日原服25mg,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4片共100mg,家人将药物更换为0.1g/片的拜阿司匹林后向患者讲明只需服1片.但患者忘记.连续多日每日服4片拜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另2人均为多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多年.对并发症低血糖反应非常清楚.由于合并了高血压,诊所医生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降压治疗.服药期间患者出现低血糖晕倒,但晕倒前未出现心慌、出汗等症状,分析原因是因为服用了酒石酸美托洛尔抑制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反应.从而掩盖了低血糖症状
2.2药物构成(1)不良反应以影响心电活动为主的药物15例(27.78%),其中最常见的药物有地高辛、酒石酸美托洛尔、普萘洛尔、胺碘酮、普罗帕酮,引起心律失常加重,早搏增多,P—R及Q—T间期延长,出现大于2s的长R—R问期等。(2)以影响心肌收缩力为主的药物10例(18.52%),最常见的药物为地高辛,老年人地高辛中毒多仅表现为顽固性乏力、纳差。(3)以降压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为主的4例(7.41%),分别为卡托普利引起干咳.拜心通致牙龈增生红肿胀疼痛出血.阿司匹林引起局限性固定性皮肤药疹.利血平致抑郁症各l例。(4)以造成肝肾功能损害为主的药物8例(14.81%).常见药物有胺碘酮、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二甲双胍、阿司匹林、中药等。(5)镇静安眠类的药物2例(3.70%),如艾司唑仑、司可巴比妥。(6)不明成分的中药汤剂及中成药物13例(24.07%)。(7)其它2例(3.70%),其中1例为硝酸酯类药物引起头痛.1例为螺内酯致男性乳腺发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发病季节的分布春、夏、秋、冬4季分别为12例(22.22%)、5例(9.26%)、9例(16.67%)、28例(51.85%),以冬季最常见。2.4药物不良反应转归情况51例经积极救治后药物不良反应痊愈.死亡3例.其中死于地高辛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服用抗结核药物加中药汤剂致多脏器功能衰竭l例.死于长时间服用甲硫氧嘧啶致自细胞严重降低合并严重感染l例
3讨论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34亿.占总人口的l0.46%.并且每年以3.4%的速度递增。由于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各种防治用药的品种日益繁多.加之老年人群中各种疾病相对高发.是药物治疗的主要人群.但患者往往并无全面的医疗知识来指导用药.所以老年人群中药物不良反应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较青壮年减退,如肝脏、肾脏重量减轻,血流量减少,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肝微粒体酶活性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等.使药物代谢和清除减慢.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血药物浓度升高…。这些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必将引起靶器官药物的浓度增高和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加重对组织器官的损伤老年人常并存1种或几种慢性疾病.器官储备和代偿能力明显降低.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严重者甚至死亡[
本组结果显示。出院后不遵医嘱造成用药过量、用药时间过长和非医生指导下用药是造成老年人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其次老年人常2种或2种以上疾病并存.服用药物至少在2种以上.有些甚至4~5种.出院后的老年人服药基本自理,而老年人大多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儿女又忙于工作对老人照顾欠周.在自行取药时.有的药物多服或重复服用.而有的药物少服或未服由于身体上的慢性疾病致老年人需长期服药.因此老年人无论身体和心理上都容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而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同时还受各种急性病、饮食、季节、甚至情绪、活动量等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即使种类不变,剂量也可能要因人因时调整.然而老年人由于行动的不便及不愿给子女带来麻烦的心理.导致在身体不适的早期忍耐不诉.甚至自认为身体不适是因所服药物剂量不够所致.因而错误地加药或加量.也是造成用药过量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因此.对于长期服药治疗的老年患者.子女应该给予更多关心.居住的社区应该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最好定期上门服务。以便老年患者及时得到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另外.由于老年人对健康的过度关心及对医学知识、药理知识的缺乏.易出现偏听偏信,容易被各种类型的药物广告所引诱.购买并服用一些配方不明.说明书中药物成份及不良反应不详.甚至未经国家药监局核并通过的药物.这类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甚至给医生的诊治都带来很大难度.因此.社区要做好医药广告的管理.同时社区医生要适时多做医学知识的宣传另外.接诊老年患者的医生要警惕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细致耐心地了解服药史。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对病因做出准确判断对积极有效地救治患者非常重要
本组结果提示.冬季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季节.这与北方冬季寒冷、空气污染重、老年人易受各种病毒细菌感染、活动少、机体相对代谢减慢,以及老年患者冬季由于活动的不便,更加不能及时去医院复诊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组死亡3例.均为85岁以上高龄患者.其中死于地高辛蓄积中毒造成严重心律失常1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院外长期服用小剂量地高辛,但当患者身体有感染灶、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时.易致地高辛耐受性降低.即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有可能已出现中毒症状,或因肾功能不全排泄受限.引起蓄积中毒.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重度乏力、食欲下降、恶心。死于服用抗结核药物加中药汤剂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有胃肠道不适反应。就近街边中医诊所就诊,未说明结核病史,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患者服药后腹泻.入院时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营养不良、合并肺部感染。死于长时间服用甲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致白细胞严重降低又合并严重感染1例.患者未遵前次出院医嘱.未做到每2周来院复查血常规及甲状腺功能,4个月后因肺部感染再次入院.化验白细胞低于1.OxlOg/L
以上提示我们对于就诊的老年患者在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同时还应详细询问既往服药史.对于老年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要考虑到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14-957.
[2]段春波,于普林.WHO/~国老年社区卫生服务研讨会纪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765—766.
[3]傅得兴.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287-288.
[4]郭代红.老年人的合理用药[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6,878-80.
[5]蔡长虹.药师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oo8.10:217—218.
收稿日期:2015-11-14
论文作者:渠敬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药物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老年人论文; 老年论文; 发生论文; 汤剂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