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颈部CT论文_朱广金

朱广金(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人民医院1516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对小儿头颈部CT 检查技术的优化。方法 选择在2014 年4 月到2015 年4 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70 例作为分析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采取同步减影扫面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CT 扫描,观察组采取的是逆位扫描法,而对照组采取顺位扫描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重建效果,并确认最好的扫描方式。

并结合患儿的注射速度、注射剂量、心率、体重、固定方式等主观因素进行图像的质量评估。结果 观察组的图像的伪影分级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注射速度、注射剂量、心率、体重、固定方式等主观因素对图像的构成具有较大的影响。结论在临床上针对小儿头颈部血管进行扫描,采取逆位扫描法所取得的效果最佳,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小儿;头颈部;CT 检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80-01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影像器材分辨率的提高,多层螺旋CT 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临床血管的病变通过CT 扫描的方式可以得到很好的诊断。扫描之后对血管进行的空间定位和三维重建,可以很直观并且高精度地将血管的情况呈现在诊断医生的面前。由于该技术无创,因此可以针对同一个患者多次使用,以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状况[1]。但是临床经验显示,针对贴骨血管的显示,常规的多层螺旋CT 的效果欠佳,尤其是针对颅底血管的病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都不高。而采取同步减影CTA 技术则可以很好客服这一问题,并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扫描方式来确定最佳的图像建立方式[2]。本文针对我院从2014 年4 月到2015 年4月收治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共计70 例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临床对小儿头颈部CT 检查技术的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性资料针对我院从2014 年4 月到2015 年4 月收治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共计70 例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孩41 人,女孩29人,患儿年龄为5 个月-12 岁,平均为(4.4±1.5)岁;身高62-156cm,平均身高(109±17)cm;体重6.8-40kg;平均体重(22.5±6.2)kg;心率105-121 次/min,平均为(112±6.1)次/min。

1.2 扫描方法采取西门子的AS 128 通道螺旋CT 对患者进行扫描,参数设置为重建厚度:1.0mm, 准直厚0.75mm, 电流60mA, 电压120kV[3]。对患者头颈部进行固定,采取仰卧体位。固定之后,先进行头颈部平行扫描。将非离子对比剂碘帕醇(370mg/mL)从前臂静脉注入患者体内。当右颈部中总动脉达到100Hu,延迟4s 自动触发CT 扫描。观察组采取的是逆位扫描法,而对照组采取顺位扫描法。

1.3 判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图像重建后双侧的椎动脉、颅内大脑中动脉和双侧颈内动脉、降主动脉等主血管的高密度残影可以划分为5 个等级。

5 级:减影失败,无法对图像进行诊断和判断;4 级:伪影的面积较大,诊断受到限制;3 级:在主干上的伪影超过1/2. 但是基本上还可以做出判断。2 级:主干上的伪影<1/2。对于诊断不构成影响;1 级:没有伪影,判断准确且清晰。根据患儿的注射速度、注射剂量、心率、体重、固定方式等主观因素进行图像的质量评估。最后采取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采取SPSS21.0 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采取( )的方式来表示计量性资料,组与组之间的比较采取t检验,采取X2 的方式来检测计数性资料。当P 值<0.05 时,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从表1 中可以看出,观察组1 级人数为15 人,2 级人数为11 人,3 级人数为5 人,4 级人数为3 人,5 级人数为1 人;而对照组1 级人数为5 人,2 级人数为7 人,3 级人数为9 人,4 击毙人数为8 人,5 级人数为6 人。两组在图像质量的分级比较上,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逆位扫描要明显优于顺位扫描。

表1:两种不同扫描方式的图像分级情况比较

3. 讨论在研究中发现,患者的固定是影像质量的重要保证前提,其次患者的自制力较差,容易出现行动且配合度较低。其次为情绪上的紧张、造影剂的刺激和自主性呼吸,都是造成影响造影不清晰的负面因素[4]。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患儿采取了头部三带进行固定的方式进行全身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多层螺旋CT 的成像是建立在造影剂在血液中的流动,因此成像的质量还和血液中造影剂的循环时间和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注射速度快一些,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以为血液流动造成的稀释倍数,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到患儿身体的承受能力。过往的研究表明,4-4.5mL/S 的注射速度是个良好的选择[5]。而在扫面的方式上,采取逆位的扫描方式,能够显著降低由于图像重建所造成的伪影。数据显示,观察组1 级人数为15 人,2 级人数为11 人,3 级人数为5 人,4 级人数为3 人,5 级人数为1 人;而对照组1 级人数为5 人,2 级人数为7 人,3 级人数为9 人,4 击毙人数为8 人,5 级人数为6 人。两组在图像质量的分级比较上,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逆位扫描要明显优于顺位扫描。综上所述,在临床上针对小儿头颈部血管进行扫描,采取逆位扫描法所取得的效果最佳,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1] 沈冬元,王勤英,施晓平.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病变中的诊断分析[J]. 中外医疗.2012(36)[2] 陈新,顾海峰,周长圣,罗松,郑玲. 双源CT 颈部CTA扫描方案选择原则的探讨[J]. 医疗卫生装备.2012(12)[3] 冯美琼,李庆明. 多排螺旋CT 头颈部血管成像扫描技术的应用[J]. 医疗卫生装备.2012(10)[4] 林丽红,韩丽萍,胡毅,段凯,陈宁,彭国球,许梓童.64层螺旋CT 头颈联合CTA 成像技术优化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3)[5] 史恒峰,韩萍,吴发银,桂广华,陈平,余佑高.64 层螺旋CT 数字减影后造影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09)

论文作者:朱广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小儿头颈部CT论文_朱广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