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王海涛 武作河 杨明利 张春淼
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肿瘤与脊柱结核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的差异,以减少误诊比率。方法 对17例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17例均因X线、CT、MRI表现而误诊,最终经病理、骨穿被纠正。结论 脊柱肿瘤与脊柱结核,典型病例不难鉴别,但不典型病例,两者较难鉴别。特别是对椎旁有软组织肿块的脊柱肿瘤,常常误认为结核脓肿。误诊率虽不高,但会导致病人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应提高重视。
关键词: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误诊
有些脊柱肿瘤在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上与脊柱结核极为相似,常被误诊为脊柱结核。我院自1996年2月-2014年12月在接诊的386例脊柱结核中有17例误诊,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7例中,男9例,女8例;年龄17-68岁,误诊时间最短5天,最长9周。其中颈椎2例,胸椎8例,腰椎5例,骶尾部2例。合并根性症7例,截瘫5例。合并肺结核3例,颈淋巴结瘘管1例。
1.2误诊经历 17例中均以颈、腰、背痛为主诉,5例因截瘫就诊,9例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症状。病史1个月至1年。13例先到县、市综合医院就诊。经CT或MRI检查,均诊断为脊柱结核脓肿形成,而转入我院治疗。4例直接来我院就诊,门诊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脊柱结核收入院。入院后给予平卧硬板床,规律抗结核及对症治疗。2例因严重贫血,伴肾功能异常,经综合医院血液科会诊,认为血清白球蛋白比例严重倒置,而无肝硬化,浆细胞骨髓瘤可能性大,最后经骨穿确诊,误诊时间较短。7例表现为低热。2例持续高热抗结核治疗长达1个月,经内科多次会诊,更改治疗方案均无好转。最终术后病理确诊,误诊时间相对较长。17例影像均报椎体结核,椎旁脓肿形成。15例手术病人,术中未见明显脓肿、死骨及干酸物,仅见灰白豆渣样、鱼肉样质软组织,1例质硬,5例异常出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典型病例
例1 女性,46岁,因颈部疼痛一个月,右上肢麻木无力1周入院。查体:颈5、6棘突叩痛阳性,右上肢放射痛,颈部不敢活动,双手托腮。颈5、6皮肤感觉减退,右肱二头肌肌力3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霍夫曼氏征阴性。CT、MRI均报颈椎结核并咽后壁脓肿。病人伴有低热。经颈椎持续皮牵引,抗结核对症治疗二周后体温降为正常。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病清术,术中见灰白色豆渣样坏死组织,出血不明显,术后病理报“转移性鳞癌”,后转入肿瘤科治疗。
例2 女性,23岁,因腰痛半年,左下肢无力一个月入院。查体:腰椎无明显后凸畸形,腰4、5棘突轻叩痛。腰部活动受限,拾物试验阳性。左小腿外侧及足内侧皮肤感觉减退,踝背伸肌力3级,左膝腱反射减弱。左腰大肌饱满,质硬,波动不明显。CT、MRI均报腰4、5椎体结核,左腰大肌脓肿。经卧床休息,抗结核治疗2周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倒八字入路腰椎结核病清术。术中见左腰大肌内巨大实性肿块,质硬。术中异常出血,刮取少许肿块后缝合,术后病理报“骨巨细胞瘤二级”。转入上级医院。
2.结果:
17例患者2例经骨穿确诊,其余15例均术后病理证实。分别为转移瘤7例,多发骨髓瘤3例,骨巨细胞瘤3例,淋巴瘤3例,软骨肉瘤1例,脊索瘤1例,尤文氏肉瘤1例。
3.讨论:
随着肿瘤患病率的不断上升,患病年龄的低龄化,脊柱肿瘤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转移瘤有上升趋势,在临床上已占50% 以上【1】。尤其是40岁以上及高龄病人,勿因其患有肺结核而轻易“确诊”为脊柱结核。本组即有3例因患有肺结核,1例因颈淋巴结瘘管而误诊。原发脊柱肿瘤近年来明显增多,如多发骨髓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尤文氏肉瘤、软骨肉瘤、淋巴瘤等常有发病。常发生与青少年,临床表现及影像上常常难以鉴别,现总结如下。
3.1椎体结核与肿瘤临床表现相似:均有乏力、消瘦、食欲差、疼痛、贫血等症,部分病人出现低热或间断高热及盗汗症状。存在局部叩压痛、放射痛。活动受限等。部分病程呈慢性过程,如转移鳞癌、软骨肉瘤等。因此易于混淆。
3.2影像学表现相近:脊柱肿瘤椎旁软组织浸润阴影与结核脓肿影相似,常常误诊为结核,本组17例均有椎旁软组织肿块,是误诊的注意原因。部分脊柱肿瘤亦有椎间隙变窄,如软骨肉瘤、转移瘤等。部分脊柱结核椎体残留小于1/2,与脊柱肿瘤楔形变不易区分。部分椎体结核无死骨及增生骨痂,与肿瘤溶骨性改变相似。成骨性肿瘤与结核的骨质硬化及增生在影像上难以区别。单一椎体中心型结核与单一椎体转移癌,跳跃型椎体结核与多发椎体转移癌,相邻椎体结核与相邻椎体肿瘤影像相近,因此脊柱肿瘤与脊柱结核易于混淆。
虽然脊柱肿瘤与脊柱结核有时难以鉴别,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脊柱后凸畸形,结核常常有典型成角后凸畸形,肿瘤常无。2.疼痛性质,结核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肿瘤疼痛夜间加剧且休息后不缓解,静息痛是鉴别的关键[2]。3.椎间隙改变,结核往往明显变窄而肿瘤即使变窄也很轻微。4.椎旁阴影的大小、形状。结核常成梭形且流注较远,肿瘤常成半球形或不规则型,常伴分叶状。5.椎体破坏情况,结核常呈洞穴状或蜂窝状,严重者呈碎裂状,破坏区内可见小点状死骨影。椎体骨质破坏、塌陷,多呈上下缘内凹,前后缘外膨,圆钝扁长形,病灶呈溶冰状骨质破坏,少数可为象牙骨样成骨性或混合性转移,附件受累常见[3]。6.病变进展速度,结核发展缓慢,出现截瘫时进展亦缓慢。而肿瘤常常发展迅速,截瘫进展快。7.抗结核化疗症状改变情况,结核经治疗后,发热好转、血沉下降、疼痛减轻。肿瘤则无好转反而加重。总之,对难以鉴别的病例,要想到肿瘤的可能性。行全是骨扫描,肿瘤标志物检查,CT引导下病灶穿刺细胞学检查,提高确诊率,防止因误诊时间过长,使病人丧失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饶书城.主编.脊柱外科手术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90-293.
[2]张妍,黄永波,王峻.脊柱肿瘤误诊为脊柱结核五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9,21(12):843.
[3]翟冬枝,朱敬松,冯广森.脊椎结核与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J].山东医药,2006,46:62—63.
论文作者:李勇,王海涛,武作河,杨明利,张春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0
标签:结核论文; 脊柱论文; 肿瘤论文; 脓肿论文; 椎体论文; 肉瘤论文; 影像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