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解膝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及其干预效果评估。方法:调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几种因素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将所要分析的因素进行量化,将各种分析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是感染部位与病原菌种类。结论:加强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及其医院感染监测,开展健康教育,规范抗生素使用行为,是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负担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医院感染【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02-02
膝关节置换在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已被认为是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且费效比较高的治疗手段。与其它外科植入物一样,最早的膝关节假体也是由医生与工业企业合作设计生产并引入医疗市场的。本课题对我院骨外科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指导,从不同角度分析影响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的相关因素,找出影响其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医院住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1例为调查对象,年龄在34~76岁之间,平均年龄5262±1317岁。其中男性为51人,平均年龄5315±1304岁;女性为40人,平均年龄5128±1429岁。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疾病史、生活饮食情况等。
122 健康教育指导方法:由医院专人负责对入院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周一次,并且每个出院病人都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通过发放宣传单及面对面讲解等形式继续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健康教育,随访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前后行为变化以及对疾病相关基本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123 健康教育指导内容:(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相关的基本知识。
(2)告诉患者该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症状完全可以控制,不会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消除患者对膝关节置换的恐惧心理和过重的心理负担。告知患者积极调节心态,消除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可以延缓该疾病的进展。
13 手术后的护理
13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将患者入监护室进行监护,护士及时向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了解术中情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 卧位患者术后常规睡硬板床,手术患者取平卧位,限制腿部活动,两侧用砂袋固定,患者术毕取平卧或侧卧位,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即给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采取轴线翻身,即翻身时保持头、颈、脊柱呈一条直线。
133 观察伤口敷料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14 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相关因素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调查和分析有关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在手术室进行空气和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在手术室询问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观察记录,在病房察看病历、床旁调查和询问主管相结合;在病案室收集有关资料。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正态性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指导前后患者行为变化与健康教育指导前相比,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吸烟及饮酒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规律服药、适量运动、平衡膳食、保持乐观心态的等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分析几种因素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首先将所要分析的因素进行量化。将各种分析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是感染部位与病原菌种类。
3 讨论本次研究通过健康教育指导评估、实施、检查量化、多途径、个体化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手术持续时间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手术时间长,切口感染的机会就越大[1],因为手术操作和切口暴露时间长,创面细菌感染的机会和数量增多,且由于手术造成切口及组织损伤加重,局部抵抗力下降。同时,长时间的操作,出血量增多,且麻醉时间的相应延长,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2]。本次调查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膝关节置换术是一个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因此切口感染率较高。
术后住院时间长、患者与医院的环境、医务人员、探视人员、其他患者接触增多,导致携带的菌株增多,再加上患者的皮肤及体内寄存细菌和医务人员贮存的细菌毒力强,细菌相互交替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术后患者又未注意营养补充,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切口感染。因而缩短住院日是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手术后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和种类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术后如发生切口的感染,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种类会有所增加。大量资料报道[3-4],抗生素使用过度,会增加医院内微生物生态压力,加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危险性,随着使用种类的增加感染率增高。
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切口的细菌污染主要来自手术间的空气、手术器械、手术敷料、手术人员及患者本人的皮肤,显然,牢固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是减少切口细菌侵袭数量的关键,而妥善处理技巧如精细操作,组织的保护,减少异物存留。手术人员洗手不认真,洗手后仍带菌是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人员加强责任心,认真按时间程序洗手可以减少术中细菌污染的来源。
参考文献[1] 马海清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3(2):108-109.[2] 杨银玲6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其感染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41(2):13-15[3] 王忠诚,张俊廷,杨少华等.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J].医学信息,2007,20(8):87-88.[4] 邹烂辉.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9,17(6):126-129.
论文作者:朱之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膝关节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因素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