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论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两大社会主义思潮,虽然都称为社会主义,本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潮。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冲击,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演变。受此影响,原本没有民主社会主义传统的我国也冒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分析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截然对立的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是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思想体系的总称。“民主社会主义”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威廉·李卜克内西1869年在《论社会民主党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对国会的政治立场》演说中提出来的。李卜克内西当时所讲的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实际是同一个概念。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条件地接受了民主社会主义这个名词,虽然认为其表述并不科学。恩格斯说:“现在情况不同了,这个词也许可以过得去,虽然对于经济纲领不单纯是一般社会主义的而直接是共产主义的党来说,对于政治上的最终目的是消除整个国家因而也消除民主的党来说,这个词还是不确切的。”① 1889年,社会民主党创建了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二国际,它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加强工人阶级团结,反对军国主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其成就已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肯定。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第二国际内部形成了以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爱·伯恩斯坦的改良主义理论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思潮。1899年,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中鼓吹社会民主党应该“抛弃事实上已经过时的口号,而毅然决然地按照它今天的本来面目以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政党的姿态出现。”② 伯恩斯坦所说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长期的和平环境和议会斗争的成就使得这种思潮在第二国际内迅速泛滥,直接的后果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社会民主党背叛了第二国际曾经做出的巴塞尔反战宣言,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全面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指出,必须抛弃社会民主党这个名称,改称共产党,认为“现在已经是丢掉肮脏的衬衫、穿起整洁的外衣的时候了”。③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彻底决裂。
民主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其所宣称的“民主”,而“民主”的本质是多元主义。1989年社会党国际十八大通过的《社会党国际原则宣言》宣称:“对于社会党来说民主就其本质而言是多元主义的,而多元主义为民主的活力和创造性提供了最好的保证。”其“民主”表现为“思想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思想民主”即指导思想多元化,实质上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政治民主”就是指政治多元化,即多党制,实质是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经济民主”即经济多元化,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体制。此外,其民主还表现在“社会民主”方面,即实行“职工参与共决制”和全民福利社会保障制,这也是民主社会党人最引以自豪的地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同的理论体系,英国《经济学家》1954年3月20日的一篇文章就讲,“在社会民主党人那里,‘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要比党的宣言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虚伪的称赞表现出来的少得多。实际上,那些虚伪的称赞与其说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或者对这种理论的重视,倒不如说是由于害怕共产党人在知识分子和工人中间成为马克思威信的唯一继承人。”
至于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所说的“社会主义”,用奥地利社会党前名誉主席克赖斯基的话说,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的社会民主党人能够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伦理价值的实现过程,特别强调人道主义和人权原则。原社会党国际副主席、塞内加尔前总统桑戈尔在1981年非洲社会党国际成立大会上就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超过了他的经济学”;“原来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人道的、自由的和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所宣称的人道主义和人权原则并没有突破资本主义民主的框架,丝毫不触动资本主义所有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社会主义制度时,并不再诉诸道德和法,“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科学总不能把它看作证据,而只能看作象征。”④ 他们提出未来社会制度的根据是:“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⑤
当然,民主社会主义虽然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潮,但在反对资本主义这一点上却和科学社会主义有一致性,它的一些政策措施也关心着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例如:在经济领域里,它提出工人参与决策和管理,参与民主包括工业民主、经济民主等,有助于改进企业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企业中各个方面的生产积极性;特别在社会政策上,它推行了广泛涉及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些制度无论从性质上做何种解释,但客观上改善了工人群众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
二、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演变科学社会主义的桥梁
20世纪80年代末,民主社会主义这件被列宁丢掉的肮脏衬衫被一部分人重新拣起并穿戴起来,在苏东剧变过程中,民主社会主义充当了资产阶级演变社会主义的工具。1987年9月,当时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发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把改革的动机归结为“一切都是为了人”,强调“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高于阶级利益”。这种抽象强调“人”和“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的论调,后来发展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概念,把民主化、公开性和意识形态多元化作为苏共的三个“革命性倡议”。其对社会主义的界定,从根本上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抹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所谓“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改革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影响下,原本社会民主主义存在历史悠久的东欧各国民主社会主义回潮,严重冲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1989年6月,波兰团结工会在议会选举中击败波兰统一工人党,9月上台执政,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东欧六国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资本主义复辟。到1991年12月26日,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影响下轰然解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世界版图上消失。历史再一次证明,民主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思潮在震撼世界的苏东剧变中,架起了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桥梁。
在苏东剧变过程中,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积极配合国际资产阶级促进了苏东演变。1989年6月,社会党国际在斯德哥尔摩《原则声明》中公开声明,“社会党国际旨在通过自由化和民主化来改革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切努力”。同年11月,欧洲23国社会党主要领导与社会党国际主席勃兰特会晤时,表示欢迎东欧发生的变化,希望戈尔巴乔夫改革取得成功。1989年11月,社会党国际日内瓦理事会通过《关于东欧的立场文件、问题与机会》决议中,特别强调“欧洲各社会民主党的观点,特别是关于民主、人权以及缓和与欧洲合作的观点,对于致力于实行改革和抛弃以前统治形式的组织已经成为令人鼓舞的衡量标准”。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的这种演变政策不是历史的偶然。社会党国际在成立之初就坚持反共立场,1956年社会党国际伦敦特别会议通过《社会党关于拒绝同共产党合作的声明》,同年社会党国际执行局伦敦特别会议反对社会党国际成员党与共产党接触。在这种政策支配下,社会党国际从20世纪40年代末直至60年代初始终追随美国,支持美国和本国政府反苏反共。1966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为了同苏联、东欧建立外交关系,缓和东西德关系,推行“以接近求演变”的政策。苏东剧变的历程证明,社会党人“以接近求演变”的既定政策,一直在延续。
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演变并不能证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民主社会主义取得了胜利,实际上只是帮了资本主义的忙。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不过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的渐进性改良,并不能触及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相应不能改变资产阶级的国家性质。“社会民主派的特殊性质表现在它要求民主共和制度并不是为了消灭两极——资本和雇佣劳动,而是为了缓和资本和雇佣劳动间的对抗并使之变得协调起来。无论他们提出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标,无论目标本身涂上的革命颜色是淡是浓,其性质始终是一样的:以民主主义的方法来改造社会,但是这种改造始终不超出小资产阶级的范围。”⑥ 民主社会主义只是扮演了“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这样的角色。以国际社会民主党人推崇的社会民主主义榜样“瑞典模式”为例,它虽然以“福利社会主义”方式改善了社会人群的生活条件,但并没有缩小其收入差距。2001年11月,瑞典社会党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党纲中也承认,瑞典阶级差别近十年来在重新拉大。据统计,1989年至2000年,瑞典工人家庭实际收入增长为4.2%,但高级职员家庭却增长11.1%。据估计,瑞典社会差距大体上已回升到20世纪60年代水平。所以说民主社会主义基本上消灭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脑体劳动差别只是一种臆想,没有事实根据。而当瑞典社会民主党人试图用“基金社会主义”去对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有所触动时,资产阶级便迅速联合起来将其赶下了执政地位。因此,美国的布热津斯基在其代表作《大失败》中就说:他并不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或福利国家是传播共产主义的用心险恶的招牌。实际上,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常常是同共产主义学说的吸引力进行斗争和为共产主义模式提出另一种民主选择的最有效办法”。
三、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抵制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蚀
苏东剧变后,社会民主党人欢呼社会民主主义战胜了科学社会主义,断言在20世纪崛起的共产主义将在20世纪灭亡。列宁在1915年总结分析第二国际破产的经验教训时曾指出,第二国际的破产不是社会主义的破产,而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即机会主义和改良主义的破产。运用列宁的观点观察苏东剧变,我们也认识到,苏东剧变只是一种偏离了共产主义理想模式的失败,而不是共产主义理想本身的终结。“社会主义是曲折发展的世界性进程,某种暂时的后退是难以避免的现象,但它改变不了社会主义前进的历史方向”。⑦ 在这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震荡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⑧ “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⑨
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抵制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蚀,就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否则就会使实践改向。但僵化的基本原理同样没有出路,这已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证明。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根本出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此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1992年12月7日埃菲社年终专稿中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为挽救已经解体的苏联的中央集权主义所面临的几乎不可避免要失事的社会主义大船而向马克思主义者作的回答”。但就是这种连资本主义国家都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一部分民主社会主义者误认为中国在向民主社会主义转变,这是一种混淆视听的说法。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的理论、国家理论、经济理论等方面有着原则性的分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坚持改革开放是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只要坚持这些基本原则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会滑向民主社会主义宣称的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想民主”、“政治民主”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民主”。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的说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站不住脚。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抵制民主社会主义侵蚀,最关键的是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维护和落实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人类社会形态,但由于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缺陷和弊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很好发挥出来,这也是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有一定市场的一个现实基础。但体制和机制的缺陷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弥补,而不能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照搬民主社会主义的所谓“民主”纲领和政策。在经济上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政治上要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坚持反对和惩治腐败;在思想领域要坚持不懈加强思想理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减震器、安全阀功能,筑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群众基础。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90.
②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M].北京:三联书店,1958.112.
③ 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6.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9.
⑤ 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1.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31—632.
⑦ 贺金浦.再论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J].学习论坛,2004,(3).
⑧⑨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3,346,321.
标签:民主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政治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共产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