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急重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丁倩茹1 陈露露2

摘要:以了解急诊护理路径对急重症观察效果的影响为目的,为后续临床护理的开展提供参考。以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调研的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以一般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分析两组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再PCI率。实验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为17.1%,实验组为2.8%;对照组再PCI发生率为22.8%,实验组为5.7%,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对急重症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救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重症;观察效果;影响

急重症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具有病情严重、变化快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急重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对该病的治疗成为关注热点。“急救时间窗”是治疗急重症的关键,良好的护理管理则是缩短“时间窗”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重点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重症观察效果的影响,旨在为后续临床护理的开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70例急重症患者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调研的医院接受治疗,以此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诊断符合WHO关于急重症的诊断标准,同意干预。排除标准:合并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将70例患者按照接受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女比为18∶17,年龄52~79岁,平均(62.3±2.3)岁;实验组男女比为20∶15,年龄50~80岁,平均(60.2±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一般护理路径开展护理:患者入院后开展相关检查、分诊操作,进入观察室,监测患者生命安全,并采取吸氧、扩血管、溶栓等对症治疗方法。要根据医嘱开展对应性护理分析。实验组患者则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第一,成立护理路径小组。科室护理组长应根据护理人员情况组建护理路径小组,护士长为组长,迅速开展相关工作指导,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培训,详细讲解急救相关程序和步骤,明确各人员工作内容,缩短救治时间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第二,护理路径实施。患者入院后,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实施分诊,分诊结束后进行入院登记,通知医生进行观察。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进行观察,检查患者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除颤准备,然后进行转运护理。在患者进入急诊室的30min内,护理人员要做好备皮、术前排尿、更换衣物等准备,对具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开展心理辅导,协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在转运过程中避免碰撞,保证患者安全。在救治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协助医生展开治疗,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患者感受,注意患者的保暖,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计算两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和再PCI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2结果

2.1 两组救治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救治时间比较

2.2 院内情况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生6例,发生率为17.1%;实验组中,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生1例,发生率为2.8%,两组差异显著(χ2=9.05,P=0.009)。对照组再PCI为8例(22.8%),实验组再PCI为2例(5.7%),两组差异显著(χ2=10.26,P=0.000)。

3讨论

急重症为心内科常见疾病,以胸闷、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不齐为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急重症发展速度较快,临床需要开展紧急救护。为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需要加大护理力度。急诊护理路径是根据临床护理方法发展而来的一种护理模式,针对急诊科的疾病特点而制定,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医疗和相关服务环节中的滞留时间,避免手术时间延长,在标准时间内采取规范化护理措施,使治疗更具有时效性。本次实验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首先建立护理小组,通过人员整合、护理技术提升和相关制度完善使护理路径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其次,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最后,积极协助医生展开临床救治以减少救治所需时间。在救治过程中,要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协助其建立治疗信心,进一步提升治疗顺利性。经以上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该护理模式可显著缩短救治时间,为下一步临床处理争取更多可利用时间。实验组患者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生率、再PCI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经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后,患者的预后效果理想,相关结果与前人报道基本一致。

结束语

经本次临床干预后可知,对于急重症患者在急诊急救过程中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在后续临床急救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进一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潘晓文.传统护理与急诊护理路径对急重症观察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35):130-132.

[2]邱杰,李玲,于洋.急诊护理路径对急重症观察效果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17(20):155-156.

[3]韩彦辉,王素梅,李海霞.急诊护理路径对急重症观察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0(03):25-26.

[4]张晓芬,袁承军,何玲.急诊护理路径在急重症观察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J].河北医药,2016,38(08):1272-1274.

[5]范锦娣.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重症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26(14):16-17.

论文作者:丁倩茹1 陈露露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科急重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丁倩茹1 陈露露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