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民 董俊锋
【摘 要】 目的 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胆结石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8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另一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记录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分别是(6.2±0.8)d、(45.4±4.6)min、(1.4±0.2)d,对照组分别是(8.6±0.4)d、(57.7±2.3)min、(4.1±1.1)d,差异性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0%,对照组患者是37.5%,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胆结石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既能够保证患者胆结石清除的彻底性,又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 治疗效果
胆结石[1]是肝胆外科临床治疗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以左肩疼痛、右腹部疼痛、恶食油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几年,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胆结石临床治疗中,我国多使用手术治疗,其中以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为主,小结石可使用保守治疗,大结石的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需使用手术治疗[2],以提高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通过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0例胆结石患者开展探究,随机分为两组,实施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以统计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胆结石治疗的效果,现将探究经过与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诊治的80例胆结石患者,均经过腹部B超与CT确诊,排除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心脑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24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患者年龄最高是75岁,最低是25岁,平均是(49.6±1.4)岁;观察组中,26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分布范围是27岁—72岁,平均是(48.7±2.3)岁,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的差异性,差异性不明显(P>0.05),但有可比性。80例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以参与此次探究实验。
2.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做好术前准备与术后防感染治疗,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实施气管插管麻醉,手术切口位于右侧肋缘部位,长度在10cm左右,对患者腹壁依次切开,并离断结扎患者胆囊三角区域中的胆囊管、动脉,从患者胆囊床中剥除胆囊,并切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医务人员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与胆囊床缝合方法;患者选用气管内插管进行麻醉,选择平卧位,医务人员选择患者肚脐下与剑突下的1cm部位为穿刺点,分别用于观察孔与主操作孔,通过气腹针穿刺构建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0—12mmHg,手术通过三孔法或者是四孔法进行,利用腹腔镜探查患者的胆囊三角区与胆囊之间的部位,并对患者的胆囊炎症、粘连以及解剖结构等进行观察,利用钛夹夹闭患者的胆囊管和动脉近端,并留置腹腔引流管。
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等。
4.统计学处理 利用版本是SPSS12.0的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表示分别利用( )、%,并分别完成t、X?检验,P<0.05说明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结 果
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 在本次探究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等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
组别 住院时间(d)手术时间(min)术后排气时间(d)
对照组(n=40)8.6±0.4 57.7±2.3 4.1±1.1
观察组(n=40)6.2±0.8 45.4±4.6 1.4±0.2
2.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中,1例切口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1例腹腔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是10%,对照组患者中,8例切口感染,4例呼吸道感染,3例腹腔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是37.5%,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讨 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同时在饮食不规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胆结石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一旦发病,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胆结石属于我国外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群体,具备较高的发病率。胆结石体积较大的患者,易发生胆道阻塞,刺激患者的胆道系统,促使其癌变[4],因此多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在胆结石传统治疗中,我国多选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但开腹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后患者的恢复较慢,瘢痕大,手术风险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需选用具备良好安全性与可靠性,且风险小、并发症发生低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备痛苦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多种特点,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医务人员可在短时间完成患者病灶的探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6]。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8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展探究活动,分别实施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与柴秀媛[7]等人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而且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晓华,曾鹏飞.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结石临床治疗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4):5168-5168.
[2]刘友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50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11(7):21-22.
[3]王伟,肖勇,温达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7-68.
[4]崔鲜锋.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66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6):30-30,32.
[5]付克伦.腹腔镜与外科常规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1,02(z2):25-27.
[6]盛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14):57-58.
[7]柴秀媛.胆结石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24):5081-5081.
论文作者:夏建民,董俊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患者论文; 胆结石论文; 胆囊论文; 时间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