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所有制改革问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的所有制改革思想的经验_所有制论文

关于所有制改革问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的所有制改革思想的经验_所有制论文

在所有制改革问题上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习十五大报告中关于所有制改革思想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有制论文,五大论文,实事求是论文,思想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是从理论逻辑上讲,还是从我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上看,所有制改革均已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如果说70年代末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进而回答了社会主义要不要改革这一历史命题;如果说90年代初围绕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是市场经济的大讨论是第二次思想解放,从而回答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体制;那么,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尤其是报告中关于所有制改革的思想,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所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建立在怎样的财产制度基础上?围绕这一命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至少作出了四方面的重大突破,切实体现了党在所有制改革上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对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尽管以往我党已经制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但是明确指出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采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将此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党历史上还是首次。作出这样的制度选择,应当说是有着充分的历史根据的,也是总结我党长期以来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从我国的经济实践来看,非公有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外资等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将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所有制中的重要构成,是历史的要求。据统计,1996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各类非公有经济所占比重已达33%;在城镇就业中,非公有经济吸纳就业比重已达15%左右,在农村近5亿劳动力中,除去3亿多从事农业生产外,在其余近2亿农村非农劳动力中,非公有经济吸纳20%左右;在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经济所占比重已达30.8%。尽管非公有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公有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包括国有和各类集体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仍高达67%。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达69.2%,在城镇就业中比重达85%,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中比重达80%左右。可以说没有这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化,不仅不可能实现经济体制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转换,而且不可能巩固我们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上的成就。因此,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是实现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双重转轨的历史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二、对公有制本身实现形式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长期以来,我们把公有制的实现方式限定在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上,尤其又强调国有制形式,从而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产生了许多矛盾,公有制本身也未能得到有效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报告至少创造性地提出了两方面的新思想,一方面是对于股份制这一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有了新的认识,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股权控制在谁手中。也就是说只要股权控制在国家或集体手中,股份制同样是公有制的实现方式,股份制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本身并不存在姓“公”姓“私”的问题,这就为以股份制的形式改造公有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也是我国企业改革,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到1996年底,我国已有股份公司9000多家,其中90%左右是由原国有企业改组而来,在这90%的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的股份公司中,国家股和法人股平均达到60%以上,具有显著的公有性质,并且在提高公有资本运营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另一方面,是对股份合作经济有了新的认识。股份合作经济是我国改革中的一项创造,在西方并不存在,我国的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经济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报告》将这种新型经济明确定义为集体经济,并且要求予以提倡和鼓励,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我国改革实践的充分尊重。把股份合作经济作为公有制实现的一种新形式,不仅为在制度上规范和改造乡镇企业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为放活中小国有企业创造了一条新道路。

三、对国有制经济的功能、作用及比重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报告》对国有制经济的认识至少有两方面的突破。首先,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作出了清晰的界定,强调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的控制力上,体现在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上,而不是一般的比重扩张上,只要在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条件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降低国有经济比重,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要求。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来说,只要国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作为交换的经济,本质上是产权的交易,如果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资产是国有,那么就意味着占统治地位的资产运动必须首先服从国家的意志,从而必须首先接受行政约束,而不可能接受市场规则约束,因而,市场对占统治地位的资产便难以起调节作用,市场经济也就不可能成为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进程之所以能够取得迅速进展,重要的基础便在于国有制比重的下降。到1995年,国有企业约30多万户(不含军队办的企业和国家在境外的投资以及金融类企业),总资产(按1995年会计账面价计)达7万多亿,占全社会总资产比重为66%左右,较改革初期比重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但国有资产在总量上的扩张速度明显提高,从1950年到1995年,国有资产年均增长速度为12%左右,从1980年到1995年国有资产年均增长速度为14%左右,而从1990年到1995年国有资产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显然改革促进了国有资产增长。同时,国有经济对我国经济命脉的控制是牢固的,据统计,国有资产百分之百控制的领域主要有三个,一是航空业,二是铁路运输业,三是邮电;国有经济占90%以上的领域主要也有三个,一是电力,二是石油,三是钢铁;国有经济占80%以上的领域主要也是三个,一是煤炭,二是金融,三是汽车制造业。从这种结构分布来看,关系到社会基础等社会先行资本,能源动力,原材料生产等国计民生的命脉领域,国有制是居统治地位的。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上来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据统计,1992年以来我国年均12.1%的经济增长率中,8-9个百分点是非国有经济的贡献,国有经济的贡献仅为3个百分点左右;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只占28.8%的比重,其余均为非国有经济份额;在城乡总就业中,国有经济从业人员只占16%,其余84%是在非国有经济中就业;我国之所以在1996年能够成功地实现“软着陆”,即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把通货膨胀率压到6%左右,除去有效的宏观调控等原因外,重要的原因也在于非国有经济的成长。非国有经济一方面更适应市场竞争,能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另一方面又必须接受市场硬约束,不可能获得财政补贴和信贷优惠,必须自负盈亏,从而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避免了盲目扩张,从而在高增长的同时,减轻了对财政和信贷的压力,为实现高增长低通胀创造了条件。其次,《报告》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作出了明确的战略布署,并且把国有企业改革的焦点确定在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上,一方面对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革的目标明确为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并且以资本为纽带,把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对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更是明确为产权上的改造,并且提出了包括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具体形式,这些具体形式都是围绕企业产权改造展开的。“放小”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对小型国有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非国有改造,当然这种非国有改造并非简单的私有化,可以包括部分私有,但主要还是以新的公有形式来替代传统的国有形式。

四、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构造根据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报告》在深刻总结党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所有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选择根据明确建立在“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之下,指出:“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种从生产力发展历史要求出发来思考所有制改革的态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也是基于对我国国情和所处阶段的深刻认识作出的清醒判断。实际上,这是把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命题纳入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根本历史命题统一处理,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就所有制论所有制的教条主义倾向。

总之,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政治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思想,是极其深刻的,内容极其丰富,并且切中我国改革发展的要害,是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生动体现,贯彻和落实这一思想,定能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创造坚实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

标签:;  ;  ;  ;  ;  ;  ;  ;  

关于所有制改革问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的所有制改革思想的经验_所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