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金琦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金琦

金琦 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第一小学 330038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思维导入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然后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25-01

前言: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习作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小学生在面对写作文时仍然存在一种畏惧心理,作文水平也不是很高。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开发,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得到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首先,学生的习作基础不扎实,缺少写作素材。在目前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在教学中没有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技巧,造成了学生写作能力不强的情况。另外,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知也处于比较浅显的层次,学生在生活中没有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学生常常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其次,教师的教学形式化,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悟。在目前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规范学生的写作形式上,却忽视了文章内容的要求。有些学生在作文中没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失去写作的兴趣。另外,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他们往往为学生提供题目之后就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没有对学生做出有效的指导[1]。还有的教师会让学生背诵一些范文中的句式,却没有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写作方法。学生常常找不到写作的思路,作文中也缺乏情感。最后,教师不重视对学生作文的修改。在以往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修改不是很重视,他们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批改,或者在学生写作很长之间之后才进行修改。这样的修改方式不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长处与不足,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思维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出现不知应该如何表达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2]。思维导图可以对一个关键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然后从多个方面进行拓展,最后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作文的立意,在写作时能更加有内容可写。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在一个关键点之下,学生能够拓展出不同的侧重点,最终的写作风格也是不同的。比如,在一篇主题为“家乡的景物”的作文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家乡的景物的特点,找准一个关键词,然后再思考以什么样的顺序来写作文,哪些部分进行详细的描写,哪些部分进行简略的描写。有的学生将文章的主题定为了“我爱家乡的小河”,并将此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然后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分别阐述小河的特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且根据思维导图的框架来丰富自己的作文,这样学生的作文内容就会更加充实。

(二)利用思维导图,激活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就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个状况。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的知识转换成图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来理解所学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3]。学生在思考习作素材之后,可以根据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扩展相关的内容,然后根据思维导图来进行作文,从而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在一篇主题为“奇思妙想—未来的世界”的作文练习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想写的事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学生将自己的作文题目设定为“未来的汽车”,他将汽车的形状描写成一个萝卜的形状,并且在车中安装了不颜色的按钮,按下不同的按钮,汽车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功能。通过思维导图的辅助,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写作内容,并且能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写作思路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对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很难做到很好的把握,在写作时找不准思路,写作水平也不是很高。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清晰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的写作过程更加顺利。比如,在一篇主题为“真实的自我”的作文练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要想向别人介绍自己,学生在作文中可以呈现自己的外貌、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使学生在写作之前获得完整的写作思路。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思路,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在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利娟.“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82-83.

[2]朱柯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43.

[3]张立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5(16):105-106.

论文作者:金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金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