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人类社会中,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与一定的文化和教育相联系的。长期接受一定文化和教育的熏陶,会使这个民族的成员在发展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比较相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使得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和特质与其他民族相异。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社会,不同的民族或个体在审视对方时,总会从其中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中,发现许多值得深思和借鉴的东西。美国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渗透式教育,它是美国文化与教育长期发展,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影响着美国的家庭、学校,甚至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渗透式教育进行初步的研究,从一个侧面认识美国教育的性质。
一、
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是以美国社会和个人主义文化为基础长期发展的结果,因而,它十分重视对个体的教育以及为个体的发展和教育创造相应的条件。美国的渗透式教育主要表现为,无论从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于个体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相应文化的渗透式的影响,注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一种较为宽松的教育气氛和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实行较为弹性的管理,反对强制性的教育,使得个体在发展中和选择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同时,也使得个体在发展中要面对社会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
美国渗透式教育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它是美国社会个人主义文化长期发展和熏陶的结果。美国学者霍华德·金在《独立宣言——美国意识形态剖析》一书中指出:“我们是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成长起来的。这个社会里思想观念的选择有限,某些思想观念占据着统治地位。我们从自己的父母那里,从学校里,从教堂里,从报纸上,从广播电视中,听到这些占统治地位的观念。从我们开始学习走路和说话时,这些观念就充斥在我们周围。这些观念构成了‘美国意识形态’——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模式。这些观念的流行并非某个集团把某种观念强加给社会的结果,也不是人们真正自由思考后做出选择的偶然结果。实际上存在着的是一种自然的(也可以说不自然的)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些正统观念受到支配我国文化的那些最强大的机构的鼓励、资助和促进”(注:转引自段连城著:《美国人与中国人》,新世界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1页。)。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个人主义文化,这种文化在美国社会中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这种文化以及伴随这种文化的发展所形成的从家庭到学校以及到社会多层面的、广泛性的、有重点的熏陶方式,使得美国人从小就在多种因素、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和渗透下,注重个人的价值、个人的存在和面对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挑战,提供了美国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大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同时,它也使得美国儿童个体的发展,以及儿童个体的教育处于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的包围之中,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这为美国渗透式教育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其次,它与美国社会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软性管理的特点有关。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协调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问题。如何使人的活动和社会的活动都能在一种有序的管理中进行,尽量减少个人与社会冲突,使人和社会的关系处于一种比较协调的状态,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这成为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向前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实行社会管理实际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社会管理分为软性管理和硬性管理两种。软性管理主要指一个社会的风俗习惯、舆论导向、宗教信仰、表扬批评等;硬性管理主要指一个社会的行政手段、法律程序和规章制度等。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管理都是软性管理和硬性管理相互结合的结果,区别主要是在于软性管理和硬性管理二者在社会管理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从美国社会的管理特点看,美国也非常重视采取各种手段使个人的行为不许超出美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但由于个人主义文化的作用,与不同历史文化的国家相比,美国社会似乎更强调软性管理的作用。一般说来,美国的社会管理比较宽松,硬性管理比较弱,软性管理比较强,有“小政府,大社会”之称,即政府的管理权限有一定限度,社会主要通过法律制度和各种传统的风俗习惯、舆论导向对个人进行管理。实质上,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的个人主义文化和来自多国的移民所追求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发展的结果。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崇尚个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发展,它使美国人长期重视追求一种个人自由的生活方式,反对外部的过多干预。美国的多元文化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反对用统一的文化取代各种文化存在的价值。这两种价值观念相互融合,构成了美国社会管理中强调个别性,反对统一性的基础。这种混合型文化不仅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信念和价值,也通过美国人对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而体现出来,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因而,在美国,虽然社会的一般管理主要是通过立法进行,联邦和各州的各种法律条文又多又细。但美国人认为,法律不是为了干预个人的自由,而是为保护个人的自由而设立的。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而在法律之外,政府是无权干涉个人的自由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法律不禁止,人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属于个人权利范围内的事。而在法律之外实行一种强制的手段或措施来干预人们的生活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在美国,人人强调自由发展,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
,但在法律的制约下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下,整个社会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散而有序的状态。这实际上是美国人在社会管理问题上的对一种适合自己、保护自己的管理方式的选择。它为美国的渗透式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基础。总之,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使美国人选择了自由的生活方式,而美国的法律制度又保障了美国人的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这就使得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要带有非强制性的特征,渗透式教育成为人们主要选择的教育方式。
再次,它与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的传统和美国教育理论对个体发展和教育的认识有关。从历史上看,美国的教育是按着美国人反对国家行政过多干预地方事务的传统信念建立的。美国的宪法规定,美国中央一级教育管理机构,即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各级别和各层次的教育行政、教育政策和教育事务没有统一和严格的规定,教育行政权主要在各州。各州除了对本州教育进行一般的规定之外,主要通过各州设立的学区教育委员会负责本学区的教育事务;同时,学区内的各级学校又按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不受统一的模式束缚。由于这样一种教育管理体制的传统和特点,使得美国的教育在管理中特别反对以强制性的手段或行政命令式的方式,干预地方教育的发展或教育活动的进行,而是强调应给地方更多的权利,使地方能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教育。同时,地方教育也特别注重强调自我发展的必要性,反对盲目地追求不合实际的目标或随和统一要求的目标。这使得美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和非中心化的特点。从美国教育理论对儿童个体的发展和教育的认识来看,美国教育比较注重儿童个体的天性和潜质开发的重要性,而不把统一的管理和严格的训练放在儿童个体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他们看来,儿童个体的发展是复杂、多方面和有很大差异的。儿童个体在智力、情感和体力发展速度方面,在兴趣和热情方面,在表达自己的方法方面,在游戏和学习的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教育中要求大多数儿童通过同样的教材和以同样的速度获取进步的作法是行不通的。美国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给儿童个体发展较大的自由空间,注重儿童个体教育的渗透性和非直接性,反对统一的模式和硬性的灌输,反对教育交往中以成人的意志代替儿童的认识的绝对权威的作法,使儿童个性的养成和教育适应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价值观念的发展。美国教育管理的特点及教育理论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形成了美国渗透式教育的教育思想基础。
由于有这样一个广泛的基础,美国渗透式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在儿童个体发展的家庭、学校环境中,既注重外部社会环境渗透式的影响,也注重家庭和学校内部环境渗透式的影响,使儿童个体在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和刺激中,在较为宽松的环境里,在一定的范围内,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美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合格的成员。
二、
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在家庭教育中,美国人的作法是,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气氛的创建和家庭成员之间平等关系的建立,使幼儿从小在充满亲情和充满理智的环境中成长。美国人认为,儿童的成长除了一些气质、个性等是先天生成的以外,大部分是受后天影响的。因此,创建适当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美国人强调,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儿童生活在父母的接纳和认同中,便容易学会爱父母和爱他人,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目标;如果儿童经常受到肯定、鼓励和赞赏,便会学会自重、自信,欣赏自己和关爱自己;如果儿童经常受到公平的对待,经常生活在诚实和友爱中,就会学会公正地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学会追求真理,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相反,如果儿童经常生活在讽刺和羞辱中,便会对自己产生罪恶感,自暴自弃,失去生活的目标和信心;如果儿童经常生活在恐惧和敌意中,便会学会焦虑和攻击别人,形成不良的性格。因此,美国人在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视对待儿童如同对待成人一样,一方面强调双方各自的独立性;一方面注重双方以朋友式的关系友好相处。同时,针对儿童的特点,强调教育以鼓励、表扬和肯定为主,反对过多地指责、挖苦和教训儿童。在家庭教育中,美国父母比较注重通过自身的行为教育和影响孩子,不主张强迫孩子立即盲目服从大人的作法;不主张命令孩子做他们不想做的事;也反对使用教条式的容易引发罪恶感的管教方式来对待儿童。如果儿童做错了事,一般也不打骂,而是像大人似的与其谈心,讲道理。对儿童的惩罚,经常是让儿童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好好想想”,或是扣除孩子的零用钱等等。在家庭里,由于父母经常与孩子进行接触,因而在家庭的渗透式教育中,美国人十分重视成人自身榜样的重要性。他们强调,成人要以身作则,从家庭的最基本的礼节开始,让儿童模仿大人的行为。美国人认为,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就能表现出良好的餐桌礼节,那么在公共场合也不会差;如果孩子在家庭中通过模仿学会待人接物的礼节,那么在走向社会后就会很容易与人相处,为社会所接纳。
进入学校教育以后,美国渗透式教育的作法是,仍然重视美国家庭和社会所认定的人际关系的标准,即重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关系的平等性,重视儿童个体的自由发展。同时,承认美国的学校教育所受到的社会各方面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不把学校价值观念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这使得在美国的教育中,学校的重要性和师道尊严不占重要的位置。据一项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与一些其它国家的学生对学校的较高的重视程度相比,美国学生的思想很少为学校的事情所占据,电视、家庭以及社会等其它媒体的影响往往大于学校的影响,特别是广告、电视等在儿童上学前或上学后,便成为儿童最早的、最重要的教师。由于儿童经常通过这些媒体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使得一些在校的学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的学生学习勤奋,有的学生学习懒散。而这些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以至于美国学校的教师为了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常常在课堂上模仿电视里的内容来取悦儿童。同样,美国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各种事件的报道,也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压力。这样就使得美国儿童的发展,不仅有来自学校教育的影响,而且还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的影响。美国的学校教育在社会各种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美国的渗透式教育在学校教育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学校管理、学校教育和学校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适应和促进不同学生个体的发展。
在美国学校的管理上,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特色。美国的许多学校,包括从小学到大学在学生管理方面都比较松散,只要学生不违反法律和校纪,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学校不能干涉;而校方如果破坏纪律则会遭到学生的指控。
教学方式上,美国学校教学不以教师的灌输为主,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一套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十分注重调动和迎合学生的兴趣,常常运用许多幽默、故事和儿童语言,或讨论一些与教学无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中学和大学的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更加明显,更加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初期往往对所学的内容不太清楚;学习后缺乏明确的概念和坚实的基础。对于这一现象,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教授认为,这种渗透式教育是美国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从知识的学习角度来看,它不在于给学生什么明确的、系统的知识,而主要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体会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不能形成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但它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上,美国的渗透式教育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其突出的特点是重视道德教育各个阶段的层次性和渗透性,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结合起来,为学生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成员作准备。美国学校德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公民学”课程的学习来进行。在德育的内容上,美国各级学校的教学是有区别的。美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主要传授一般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而在大学的德育中,公民教育虽然仍是重要的内容,但不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而是把有关的内容融于整个教育活动中并在层次上有所提高,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好公民。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认识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要认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教育使学生以自己的积极行动影响社会,改善现实世界,并使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为大家的共同利益做出贡献。美国大学的公民教育的内容主要由一些专题课所代替。如,“美国的总统制”、“欧洲的政治思想”、“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男女平等理论与妇女运动”等。美国的德育工作也十分注重层次性和渗透性。例如,中小学的德育教学强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德育方式上主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注重启发诱导,联系实际,避免直接讲授规则或强迫灌输某种意识形态。同时,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讨论,通过学生自己的判断,进行一定的价值选择。美国的道德教育很重视联系美国社会的实际,为避免课堂教学或讨论流于形式,许多学校还把现场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补充形式。例如,组织各种社会活动、旁听审判大会或政府咨询会、模拟竞选总统讲演以及联合国大会等形式。大学的德育则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除德育融于整个教育过程外,还注重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和校园建设、咨询指导、纪律管理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美国的德育内容比较宽泛。例如,咨询指导的内容就有新生指导、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又如,美国大学学生的培养规格要达到"wellness",即良好状态,包括学生个体的社会发展、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职业发展、情感发展和精神发展。当然,美国学校的德育也有来自榜样或楷模的作用,但它不是来自行政的干预或学校的导向,而是在社会各种媒体的影响下,学生个体依靠自我判断对某种对象的认同。因而,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往往是电影中的“超人”或现实中的文体明星、警察等,学生所崇拜的是那些“能干任何事情”的独立性强的英雄人物。
美国学校的渗透式教育还表现为重视学校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立,为学生的发展创建有利的条件。美国的学校一般都有优良的条件,学校环境优美,学校除有较大的运动场外,还设立了一些多功能的运动馆或活动厅。美国学校的教室空间大,桌椅可调节,便于学生的活动,教室环境也充满轻松、活泼的气氛。例如,一些小学教室的四周多布置或张贴各色的英语字母或画着苹果的图片;而一些中学的教室后面还配有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美国学校教室的现代化水平较高,许多教室都备有投影机、卡式录放机和电视机,便于教师进行多种教学活动。美国的许多学校的班级人数都有一定的限额,班级学生人数较少。以小学为例,通常小学低年级每班平均20人左右,高年级每班平均30人左右,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美国公立的中小学校一律实行免费,许多学校备有校车接送学生,学生在校还免费享有学校提供的午餐。与优越的物质环境相适应,美国的各级学校还十分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美国的许多学校都设有自己的校训、校旗和校徽。一些学校还悬挂学校创立者以及历任校长的照片。美国的学校十分重视美国精神的教育,所有的学校都规定设有《美国历史》、《美国宪法》、《西方文明史》等课程。美国的法律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小学讲美国历史故事,中学讲140多学时的历史课,大学的学生要必修一门美国历史课。这些课都充满了美国的政治观和价值观。
美国的渗透式教育不仅表现为学校的各种措施和管理注重对学生的分层次、启发式的教育,而且还注重通过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创造和展示,对学生进行反映着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教育。据有关资料表明,1988年,美国成立了“开国文件委员会”,专门研究和宣传美国的《独立宣言》、《联邦宪法》和《解放宣言》。认为,这三个文件是美国的开国之本和立国之本。三个文件所宣扬的“两院制”、“三权分立制”等思想反映了美国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美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体系。另外,建国以来,美国政府在首都华盛顿不惜大量投入巨资,进行社会教育环境和场所的建设,修建了像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等规模宏大的场馆。这些场馆集中地展示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成为美国对青少年进行美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基地。另外,在场馆的管理和使用上,美国也很注重教育的功能。例如,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对一切游人实行免费开放,其中近半数是中学生。参观者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国会开会的会堂,也可以坐在旁听席上听讲解员讲美国国会开会的情况,以及怎样辩论,如何表决,议员坐在哪里,议长坐在哪里,怎样主持会议等等。通过精心的安排,来宣传所谓的美国民主制度。美国也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传统教育。在美国,随处可见飘扬着的美国国旗,甚至连一个小的消防队也要挂上一面美国国旗。美国各地还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这些场馆或利用历史的资料、图片、模型实物等,让青少年了解美国人艰苦创业的历史;或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手段反映美国现代科技的成就。例如,在波士顿的历史博物馆,人们可以看到美国人在一百多年前如何生活和开发的历史;在华盛顿的航空航天科技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实物、电影、电视,不仅可以看到人类研究飞机上天的艰难历程,看到各式各样的飞机,还可以看到现代最高的航空航天技术,看到巨大的宇宙火箭、人造卫星、宇航飞机,以及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各种照片和实物;而在迪斯尼乐园,人们还可以看到逼真模拟林肯总统当年在美国国会大厦演讲的场面。显然,美国的教育正是通过这些物质的和精神的展示和宣传,使美国的文化和精神渗透到每一个美国人的心中,使美国人形成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社会制度的信念。这种教育是非强制性的,但确是有效的,这正是美国渗透式教育所具有的美国文化本
质的反映。
三、
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是美国历史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构成了美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基础的重要内容。如何看待这种教育,这种教育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或者说它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教育发展的一些规律,这也是我们研究美国渗透式教育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首先应当看到,美国的渗透式教育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如何保持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念(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念),促进个体的发展问题。在个体发展和教育方面,美国渗透式教育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在一个开放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如何处理好个体发展与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关系,提供个体发展的有利条件问题。由于美国渗透式教育存在的前提首先是,承认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个体发展和个体教育的多方面的、开放式的和渗透式的影响。同时,肯定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自由选择、自愿接受、自我负责的作用和自我发展的重要的地位。因而它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是:(1)在儿童个体发展与成人的关系的问题上,重视儿童个体的自由发展,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关系的平等性。在家庭教育中,反对成人对儿童进行严格的说教和强制性的管理;反对把成人的价值观作为绝对权威强加到儿童的身上,给儿童的发展带来过重的压力,从而禁锢儿童的思想;强调成人要为儿童个体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帮助或引导儿童接受各种价值观念影响的同时,增强儿童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摄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2)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创建和管理的关系问题上,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强调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教学的管理上,重视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法,重视教学管理的层次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宽松性,强调教学在一种对话性的、间接性的、随意性的、趣味性的和激励性的过程中完成;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参与性,淡化教学的目的性,反对教学的强制性,使学生在无过多压力,有较多兴趣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发展。(3)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大环境影响的关系问题上,强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内容与美国的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一致性,从最初的感官教育入手,从最基础的美国社会的物质文化入手,认识家庭的各个成员,认识学校中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认识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对美国社会的理性认识。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社会教育设施的投资,* 用社会各种场馆、设施和各种资料,全方位的对青少年进行美国的政治观、文化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渗透和教育,使青少年的发展与美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相融合,为美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渗透式教育尽管带有强烈的美国文化的色彩,但它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发展和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所反映的问题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个体的发展与教育要求的关系的问题。在当今时代,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使个体的发展既能满足于个体的需要,实现个体自身的价值,又能使个体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都在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也是现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共同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是在其教育长期发展的基础上,选择了渗透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表现在处理个体发展与教育要求的关系问题上的重要特征是“宽松+规则”的形式,即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既尊重和信任个体,为个体创造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教育者又与个体制订一定的规则,使个体宽松的发展有一个限度,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在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既保证和促进个体的发展,又有利于教育的进步。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模式固然有其美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长期影响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基本特征,顺应了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的基本需求。从美国的历史和现实上看,具有创新精神和法制精神成为美国文化和民族发展的重要特征,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与美国渗透式教育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我们的教育目前正在进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在强调给儿童个体发展以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那么如何操作,美国渗透式教育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其次,个体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个体影响的关系问题。现代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高度发展对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已成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使个体在现代文化的冲击面前把握住自己,以一种进取和创新的精神去迎接挑战,已成为各国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各国教育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共同思路就是要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个体。现代社会是一个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这种联系和竞争突出地表现为各个国家对本民族个体素质培养的高度重视。现代社会对个体素质需求的重要内容,就是个体的发展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发展,还包括情感、体力和精神的发展,以及个体的社会性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素质全面的个体,需要的是充满活力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体,那种素质片面的、被动的、缺乏创新精神的个体是不敢面对和抵御不了现代文化冲击的。在现代文化的影响面前,美国渗透式教育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强调教育必须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必须面对美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变化,面对美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发展变化。同时,它又强调必须在教育中,把个体的发展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利于个体素质的发展和个体创造精神的培养,使个体在社会各种文化和思潮的冲击面前,经受考验和锻炼,适应美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美国渗透式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它不是使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回避现代社会各种文化的影响,而是使个体在与现代文化的接触中,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保持同步,培养个体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学会生存的本领。当然,开放式地、全方位地与现代文化相接触,又不可避免地使个体受到社会负面文化或消极文化的影响,容易导致个体对自己发展的放任性。这是一个有得有失的问题,但美国教育家认为,不让个体接触或回避现代文化,则失更大于得。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现代社会应当把个体的发展、培养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应当建立一种有利于个体发展,又有利于个体与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进行密切联系的教育机制,尽可能地减少现代文化的负面作用,使个体在与现代文化的接触中,增强抵抗力,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的机制。
第三,个体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方式的多样性问题。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全新的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各级教育教学内容,设置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课程,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进行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目前也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各国普遍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承认各个民族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应当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价值的差异,应当吸收各民族文化中有利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容。对此,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也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主张。文化的差异性,源于民族的差异性,而二者又集中体现为个体的差异性。从民族差异性的角度看个体,一个人就是一种文化;从民族共同性的角度看个体,不同的个体也具有不同的文化。因而,尽管在教育教学中,内容的改革是必要的,但从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来看,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更为重要。因为,个体的发展是复杂的、多面性的和有很大差别的。教育中使用单一的内容,就会形成个体单一的认识;教育中使用单一的方式,就会形成个体单一的思维。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内容需要有不同的层次,而且方式更应有不同的变化。教学中只用同样的内容和只以同样的方式的作法,是会抹杀个体的差异性的,也是会限制个体思维发展的,这些都是违背现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美国渗透式教育主张教学要有多种方式,其出发点就是注意到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问题和个体将来的发展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更加强调不同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认知特点,更加强调教育教学富有个性化和人性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个体得到真正的开发,才能为社会提供真正合格的人才。
标签:美国社会论文; 美国教育论文; 个人管理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生活管理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