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哲学解读
麻海山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 在现实中,人类作为特殊的存在,人类的发展与万物的发展有着质的不同;近现代意义上的发展与进步、进化范畴密不可分,发展是进步与进化的统一;发展既包含着客观事实也包含着主观选择,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关键词] 人类发展; 万物发展;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应该怎样理解发展,这直接关系人们能否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从哲学角度来看,亦即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发展是指事物的一种运动方式: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但在现实中,人类作为特殊的存在,人类的发展与万物的发展有着质的不同;近现代意义上的发展与进步、进化范畴密不可分,发展是进步与进化的统一;发展既包含着客观事实也包含着主观选择,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本研究选择的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它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有效的清除自由基的疏水性和亲水性,这样就能够使得缺血灶的体积得到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氧化的负载,也能增强患者内源性的氧化剂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凋亡细胞受到抑制,进而对于患者的神经进行改善。而本研究的调查能够证实上述说法。
首先人类发展与万物发展的区别。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来自于自然,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从属于自然,人类的存在与发展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人类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1]38。但人类作为特殊的有“智慧”的存在,人类与自然万物又有着本质区别。一是从二者的具体的存在和发展来看,二者的存在和发展的状态不同。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自在的存在,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起作用的都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力量。而人类社会中的个人则是自觉的存在,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但是,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在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中,无论在外表上看得出的无数表面的偶然性,或者在可以证实这些偶然性内部的规律性的最终结果中,都没有任何事情是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2]38。与自然界的自发运动过程不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的自觉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自然界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被动的,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则是主动的或能动的。二是从二者的整体的存在和发展来看,自然界中的物与物的关系所构成的整体与人类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虽然都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但其联系的方式是不同的。自然界物与物的联系是机械的,事物的发展变化受机械必然性制约的。而社会中的联系则充满了偶然性,受自由律制约。正如黑格尔所言“自然界是注定了只有用必然性去完成理性。但精神的世界就是自由的世界”[2]35。马克思也言:“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3]5。因此,人类发展相对于万物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根据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理论,人类发展与万物发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类发展的主体性;人类发展的创造性特征;人类发展的目的性特征;人类发展的“延续性”或“积累性”;人类发展的唯一性,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没有竞争者;人类发展的对象性,“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4]107,对于动物来说,动物是与自然界直接同一的,与自然不存在对象性关系。
其次发展是进步与进化的统一。发展是进步与进化的统一。相对于以前的古代社会及中世纪即传统社会的“不变”或变化迟缓而言,现代人类社会,一个总的特征就是“变”,也可以说是“速变”,即变的主要特征就是突出“速度”。当然,根据几何学原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也就是说两点之间,走直线,速度将是最快的。因此近代以来的人类的“变”,无论是发展还是进步,以及进化,都是强调直线的、向前的变化,即突显速度型的线性变化方式。发展、进步、进化3个概念,都是人类近代以来所确立起来的观念。他们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说明或呈现近现代以来人类的“速变”历程。发展是哲学范畴,具有极大的普遍性,既可以指人的发展也可以指物的发展,具有世界观意义,其最一般的含义就是泛指事物向前的或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到大的运动、变化,是一个描述性的中性概念,根据不同的发展主体及时空条件,发展的具体内涵也是历史的变化的;进步一词属人类学或社会学的范畴,其理论源于中世纪的“原罪”说,“在现今我们认为代表性时间的形象中,进步观念是蕴含的。它是同前进的观念联贯在一起的,而前进观念使人忘记不了基督教希望中的上升的意义,其目光即使不是盯着令人鼓舞的明天,至少也是盯着前途有所改善的许诺”[5]13。而产生于近代以来人类对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的积累的认识,后普及开来,被人们专门用来说明人类社会的“速变”,构成人类发展观念的主要内容。在《进步的观念》一书中,伯瑞认为:“这一观念最早萌芽于16世纪”[6]2,“直至17世纪末和18世纪上半叶,随着理性主义进入社会领域,知识进步观才逐渐拓展为人类的普遍进步观”[6]2。进步发展观念集中体现了启蒙运动的乐观主义精神;进化概念晚于发展和进步观念的兴起,它是19世纪伴随着生物科学的兴起而形成并被广泛运用的科学范畴,进化范畴的形成与兴起,进一步巩固了进步发展观念。后来H·斯宾塞等人把进化论机械地运用于人类社会领域,用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后人称之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进步基础上形成的进步主义,以进化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发展的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时间上来说,应该首先是进步观念对发展观念的影响,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大飞跃,启蒙运动的乐观主义精神,使得进步主义成为发展观念的主要内涵。至19世纪中期,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增强了人们对进步发展观的认同,同时也纠正了进步主义发展观念的主观主义倾向。虽然,20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得进步主义受到了空前的怀疑和批判,但进化的观念却一直鼓舞着人类发展的信念。因此,进步与进化共同构成现代发展观念的主要内容。可以说,发展的思想古已有之,包含在古希腊贤哲对宇宙及人类存在的思考中,其确立于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和工业文明的迅速堀起的基础上。进步的观念则得益于中世纪的神权学说而形成于近代以来的科学知识的积累,是极具人文精神的范畴。而进化观念则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特别是生物科学的发展,是极具科学精神的概念。但严格说来,无论是发展观念的确立,还是进步观念的形成及进化观念的产生都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它们都与近代以来人类实践的步伐密切相关,与科学和技术的兴起密切相联,与主体性的高扬分不开。但总得来说3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体现了近代以来人类面向未来演变的大趋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步和进化对发展的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并构成发展观念的主要内容、主导因素。人类发展的观念是进步与进化的升华,进步与进化则是人类发展观念的具体表现。
再次发展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何谓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我国学者杜汝楫认为:“所谓事实的认识是关于‘是如何’的认识,而价值的认识则是关于‘应如何’的认识,即关于好与坏、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合理与不合理的评价,通常人们在处理相互关系时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指的就是这两个方面的认识:“摆事实”是事实问题,“讲道理”是价值问题。于是,除了表述事实的“陈述判断”和“实践判断”这两种判断之外,还有表述价值或评价的‘价值判断’,例如,‘太平天国运动是正当的’就是一个价值判断[7]”。一般来说,事实判断是真假、对错问题,判断的根据和标准是客体或客观事实,具有客观性和唯一性。价值判断是善恶、好坏问题,判断的根据和标准是主体即人本身的需要,具有主观性,多维性。本文主张:事实判断注重现在,价值判断面向未来。只有人类才有未来,只有人类的发展才有价值。事实判断着重于物,价值判断着重于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及其关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哲学认识论上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关系问题,事实判断在哲学认识论上可称为真理原则,价值判断在哲学认识论上可称为价值原则。发展的观念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必然包含着两个判断(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两个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人类的发展观念与价值及其价值判断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马俊峰教授都明确指出发展具有价值属性。丰子义教授强调要想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发展的观念,就必须将其与价值联系起来看待。“发展本身就包含着价值选择,因而是一个与价值密切相关的范畴,不能离开价值观来谈论发展和进步。这样讲,绝不意味着发展只是价值观的范畴,而是旨在强调研究发展不能忽略其价值内涵”[8]6-7。马俊峰教授也强调“价值是渗透到人的一切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9]4。“人的活动本质上都包含着创造价值或实现价值的活动,只有为什么样的价值的区别,并没有为不为价值的区别。若没有价值,没有价值方面的考虑,人将不成为人,也不会有人类的发展”[9]4。 “价值是人类独有的现象”[9]4。这也是人类发展与万物发展的又一大区别。什么是价值,价值就是一种关系,一种人与物的关系,即物对人的有用性与否的关系,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就是客体与主体的一种关系,客体对人即主体有用就有价值,无用则无价值。衡量价值的标准只能是人即主体的需要与否。这就表明了,人是价值关系的核心,是主体与客体价值关系的主导因素。没有人,没有人的需要就没有所谓的价值关系。因此,发展是根据人的需要来进行的,发展也必须符合人的需要,否则就不是人类的发展。动物的发展是没有价值属性的。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趋利避害,同样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最基本的行为法则。“但人类在满足需要的创造性活动过程中,遵从了人类向善的意志选择,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内在的尺度——求真、求善、求美改造世界”[10]699。
他继续道:“我可是天葬师!天葬师不会执迷于女性的胴体,在他们眼中,肉体只是承载灵魂的容器,与一截草木、一块顽石无异。他们需要做的,便是将草木……”
发展既是事实判断又是价值判断。人类的发展既是人类存在的事实,是客观的、有规律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又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具有主动性、选择性、目的性、主观“随意性”的一面。“人即是历史剧的剧中人,又是历史剧的剧作者”[11]149。因此,人类的发展观念既是事实判断又是价值判断,是二者的统一。换言之,人类的发展与万物的发展之最大区别在于,人类是有意识的存在,人类有精神生活的需要。这就是说,人类的发展不仅是指身体的物质欲望,而且还包括精神需要,人类发展不仅包括物的发展,还包括精神的发展。实际上,物的发展就是指事实判断,精神的发展就是指价值判断,二者在观念上可以分开,但在现实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密切统一在一起的,不可分割。割裂二者的统一,就要导致各种错误,甚至于灾难性的后果。“发现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差别是人类认识的一种进步,但把二者的差别和矛盾当作是绝然对立的、不能相容的,认为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存在一条鸿沟,则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也是执迷于传统思辨哲学或理论哲学的认识论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的表现”[12]47。近代以来的人类发展就是建立在割裂二者关系基础上的片面性发展,即物本主义的发展,而忽略了人类精神的需要,使得人类的精神世界,杂草丛生,成为荒芜之地。19世纪末,尼采高呼“上帝死了”要“重估一切价值”,实际上指的就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只强调科学的、物质的发展,而丢失了人的精神,从而使人“异化”、“物化”或“单面化”的片面性发展。换言之,发展的事实判断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客观性、规律性、必然性即真理原则,发展的价值判断体现了人类发展的能动性、选择性、偶然性即价值原则,坚持真理原则就是坚持人类发展问题上的唯物论,坚持价值原则就是坚持人类发展问题上的辩证法,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或在人类的发展观念中,只有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统一起来(实际上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才能在人类发展问题上,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统一起来,坚持唯物主义,坚持辩证法,简言之,坚持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实际上,发展既具有规律性,又具有价值性,因而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相应地,发展观也必然是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只有按照这样的观点确立起来的发展理念,才是完整的发展理念”[13]8。马克思的实践发展观念蕴含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实践的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解释所有问题的出发点、立足点、基础,正是革命的实践观点的提出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了新质因素,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对于人类发展问题,也必须从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实践”蕴含着发展,“实践”就是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4]56。发展不仅仅是头脑中的观念,更是现实中的实践。实践是发展的具体表现,“实践”本身就蕴含着“发展”,或曰,实践就是发展,发展就是实践,发展就是在实践中实现的。马克思的革命的实践观作为发展观念的现实体现,蕴含事实批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反思近现代以来的人类发展,无论是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还是理性至上主义、还是科学至上主义、物本主义等等,其共同之处就在于发展的形而上学,即用发展取代了目的,为了发展而发展,将作为发展的目的人丢失了即价值的缺失。一切都是为了更快,而不是为了更好,即是考虑“好”的问题,也是将其放在发展的“快”的后面。由于片面的强调速度、强调物质财富的增长、强调科学与理性的作用,做为人的作用的价值选择、目的设定都失去效力。结果是造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造成人的畸形发展,异化人、物化人、单面人、消费人、符号人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与近现代以来的人类发展中价值理念的缺失是分不开的。“工业社会形成的现代西方发展观的危机是价值观的危机。当代世界之所以会出现人的‘生存危机’,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发展模式只有动力的机制(如追求无限占有、消费物质财富的欲望和自由竞争)而没有自我约束、自我评价和自我规范的机制。它所关注的,只是‘如何发展(得更快)’,而对于‘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和‘为什么而发展’的问题却漠不关心。社会发展的理论被看成只是研究社会‘如何发展(得更快)’的‘科学’,却忽视了社会‘应当怎样发展’和‘为了什么而发展’这个目的论、价值论和伦理学的问题”[15]324。因此,在人类步入21世纪,面临发展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境,人类需要改变过去的一系列观念,如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理性至上主义、科学至上主义等等。而在发展问题上则要树立起事实与价值并重的全面发展理念。
总之,价值判断要以事实为基础,事实判断要以价值为导向。反之,脱离事实基础的价值判断必然导致主观的虚妄,而缺少价值取向的事实判断也必然会走向意义的缺失。“把‘是什么’和‘如何是’统一起来,当成一个问题去思考的时候,就有助于形成一个总体性的、综合性的、动态的,而且和我们自己的行为、选择、实践相联系的新的思维角度和思维状态”[16]。
[ 参 考 文 献 ]
[1] 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 (德)黑格尔, 著. 小逻辑 [M]. 贺麟,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3] 资本论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4]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
[5] 第欧根尼:中文版 [J]. 1990(2).
[6] (英)约翰·伯瑞. 进步的观念 [M]. 范祥涛,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7] 杜汝楫. 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关系 [J]. 学术月刊, 1980(10).
[8] 丰子义. 发展的反思与探索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9] 马俊峰. 价值论的视野 [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8.
[12] 马俊峰.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基本向度及方法论原则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0(6).
[13] 丰子义. 发展的呼唤与回应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2).
[15] 刘福森. 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发展伦理学 [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4.
[16] 李德顺. 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趋势 [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1).
An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Development ”
MA Haishan
(School of Economics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China 010022)
Abstract : In reality, as a special type of existence, human development is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ll other things; Development in modern sense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ategory of progress and evolution . Development is the unity of progress and evolution. Development contains both objective facts and subjective choices. It is the unity of fact judgment and value judgment.
Key words : human development;development of all things;fact judgment; value judgment
[中图分类号] :A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623(2019)03-0078-05
DOI: 10.3969/j.issn.1001-7623.2019.03.011
[收稿日期] 2019-02-20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12AZD004);2013年内蒙古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地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观念研究”(2013B03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麻海山,男,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张晋海】
标签:人类发展论文; 万物发展论文; 事实判断论文; 价值判断论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