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学数学课中问题教学的生活情境论文_张世荣

解决小学数学课中问题教学的生活情境论文_张世荣

福建省沙县三官堂小学 365500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不仅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因此,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让生活情境融入数学,在生活中让孩子体验数学的乐趣,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必要的。

一、创设情境要联系实际生活,要具有真实性

联系实际生活,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例如,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的建构,我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教室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一米相比,看看是几个一米;与自己相比,是自己的几倍;用米尺量、用直尺量、用步子进行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所提供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生活到处都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抽象与概念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所知的感性材料

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经过比较﹑分类﹑抽象等思维活动,从中找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最后概括出新的数学概念。使学生切身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1.班级组织去春游,有40名同学参加,需乘车去,一个人7元,250元钱乘车够不够?2.到了河边有17位同学想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几人,要租几条船?你打算怎么安排?学生对这些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的,是他们所关注的事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大大增加,投入思维也就可想而知了。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问题所要求的已不是往常的一个具体“多少”,而是一个平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和思考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帮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服务于生活的真实性,产生对学习的亲近感,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在经历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生活经验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数学学习中,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美丽的校园如诗如画,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中充满着数学知识,我们在学习“千米与公顷”时,同学们在充分的感受和实际调查下,初步感受了生活中数学的奥妙,而后又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测量出1千米到底有多长,同学们的积极性高涨,积极探讨测量方案,体会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整节课,学生们“玩”得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愿望。

四、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要具有适度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越多越好,一节课创设几个或十几个情境,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关注的只是活动的本身,不是学习的内容,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中来,所以,我认为是否要创设情境、是否要用教材上的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考虑,来设计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为一种动态过程,数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涉及素材的选取、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积累和创新的过程。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论文作者:张世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解决小学数学课中问题教学的生活情境论文_张世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