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4420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10311
摘要:基础埋置深度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有决定性的意义,时基础设计的重点。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如何合理设计基础埋深,既能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又能充分结合拟建场地的特点,是值得设计人员深思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基础埋深 稳定 山区地基
一、基础埋深的重要性:
2009年,上海市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项目在建的一栋13层建筑整体倒塌,震惊业界!上海市建筑管理部门、安监局、闵行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立即成立了联合调查小组,对建设的各个环节展开了调查,最终结论是:该建筑北侧在短期内堆土高达10米,而南侧正在开挖4.6米深的地下车库基坑,两侧压力差导致土体产生水平位移,对该栋楼的桩基础产生的剪力超过承载能力,桩被剪断,导致建筑整体倒塌。
事情过去很久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这就是一个基础不满足埋深要求导致的严重后果——南侧开挖4.6米深的地下车库基坑,就是把原来的基础埋深部分挖掉了,使得基础失去了侧限,从而导致建筑物整体倒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很大浪费,令人深感遗憾的同时,也深深认识到基础埋深的重要性。
基础埋深,全称为基础埋置深度,简言之就是基础为满足稳定要求而埋入地基土里的深度。基础埋深对于建筑物的意义在于:
1、增强基础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建筑物整体稳定性,避免建筑物在水平荷载(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出现倾斜、倾覆和滑移现象;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07-2011)》第5.2.4条公式5.2.4 可知,基础埋深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基础截面,节约工程造价。
二、规范关于基础埋深的规定:
基础埋深如此重要,在基础设计时必须重视,但是也不是说埋得越深越好,必须要综合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高度体型、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埋深。规范对基础埋深的要求也比较明确,列举如下:
《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07-2011)》第5.1章对基础埋深规定如下:
⑴多层建筑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米;
⑵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低级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埋置深度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⑶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与第2条基本一致,增加内容为:
“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及规范12.1.7条(零应力区)规定的前提下,基础埋深可比(第2条)规定适当放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设计人员经常会忽略地震作用对基础埋深的影响,其实,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效应与基础埋深关系比较大,软弱土层时尤其明显,因此,高层建筑的基础应有一定的埋深;当抗震设防烈度高、场地差时,宜采用较大埋置深度,以抗倾覆和滑移,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同样的,如果抗震设防烈度较低、场地情况好的时候,基础埋深要求可略放松。
三、基础埋深的计算:
基础埋深的计算主要有如下情况:
1、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当建筑物周边室外地坪标高不一致时,选取最低的室外地坪标高计算,下同;
2、筏板基础,包括桩筏基础:梁板式筏基从室外地坪算至梁底面,平板式筏基从室外地坪算至筏板底面;
3、桩基础:从室外地坪算至梁底。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高层建筑的基础和与其相连的裙房的基础,设置沉降缝时,应考虑高层主楼基础有可靠的侧向约束及有效埋深。”当主楼与裙房间设缝分开时,在缝的那侧,基础底板板面标高以上对基础和建筑物无侧限,基础埋深起算点只能是基础底板板面标高。有很多设计人员对缝采取了措施,比如回填砂石等,都无法有效实现侧限。
特别注意:《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07-2011)》第5.2.4条中也涉及到一个基础埋置深度的规定:在填方平整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此处基础埋置深度跟我们通常所说的基础埋置深度是不一样的,这种方法计算的基础埋置深度,仅用于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四、山区地基的基础埋深:
山区地基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地基,有的岩石直接出露地表,有的是峭壁,有的是土岩结合地基,比平原地区地质状况复杂得多,所以对于基础埋深也有很特殊的情况。
1、可放松埋深要求的情况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湖北省地标)》第11.7章规定:⑴岩石出露地表,地形平坦的建筑场地,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及防冻等要求情况下,基础可不考虑埋置深度;⑵当岩石地基稳定,地基承载力较高,柱子截面和地基承载力能满足上部荷载和基础稳定要求时,可采用不扩展的柱基础。不扩展的柱基础埋深不应小于柱子截面最大边长。
2、持力层坡度较大时的基础埋深
上述规范规定是针对地势平坦、持力层没有坡度的情况,在山区,更多的是持力层坡度较大的情况。对于岩石出露地表、持力层坡度较大的情况,相邻基础如何处理呢?根据上述第⑴条的规定,不考虑基础埋深的要求,势必会造成相邻基础底高差很大,无法控制基础滑移,同时较浅的基础荷载传递至较深的基础,改变原设计的基础受力状况,存在安全隐患。此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埋深,相邻基础底标高差可控制为不超过净距的0.5倍,必要时可采取支挡措施解决基底高差问题。
3、爬山楼的基础埋深
在设计中经常碰到爬山楼,就是接近于附山建筑,山坡下有一层几跨,到山坡上一阶再增加几跨,再上一层再增加几跨,就这样爬山增加。这种建筑,如果是多层,比较好处理,单个基础的埋深、相邻基础的埋深、分阶处的挡土墙等处理好,建筑物的稳定性就能得到保证。如果是高层建筑,那就比较麻烦一些,首先,高层主楼部分基础必须全部在最底层满足基础埋深要求,裙楼基础满足到达持力层、局部基础埋深、相邻基础埋深等要求即可。
4、岩石地基的基础埋深
在山区,岩石地基很常见,如果岩石较完整且基岩面较平坦,基础埋深可以考虑减少。
2007年,我设计了2栋26层的高层住宅,高宽比小于4,体型较规则,地处6度设防区,地勘报告显示地表就是岩石而且岩石很完整坚硬平坦,项目未设地下室,如果按照埋深要求需要埋5米左右,经与湖北省地质专家和结构请教沟通,最终确定采用扩展基础,基础埋深取1.5米,不设置底板。项目实施后一直定期做水平位移监测,至今状况很好,称得上是一个比较成功减少基础埋深的项目。
这表明,如果现场地质状况好,岩石地基条件下确实可以适当减少基础埋深。
结语:
基础埋深是基础设计的重点问题,确定基础埋深需要结合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合理谨慎取值。
论文作者:王春林,李欣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基础论文; 地基论文; 建筑物论文; 岩石论文; 标高论文; 地坪论文; 深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