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地区论坛的创建、发展及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前景论文,地区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盟地区论坛(ARF)是冷战后由东盟发起并组织的亚太地区的官方多边安全合作新机制。它自1994年成立以来,通过加强东盟与中、美、日、俄等国,以及这些大国之间的安全对话与交流,为缓解地区紧张局势、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ARF在亚太安全合作的地位仍不可取代,它将继续在地区安全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在经过了长期的持续动荡和军事对抗之后,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安全形势。柬埔寨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印支与东盟两大集团从对抗走向合作;东盟国家内部安全形势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美国与苏联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收缩,为东盟真正主导地区事务提供了契机。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地区安全中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中国海纠纷成为热点;东盟国家间原被冷战掩盖的、历史遗留的领海领土纠纷重新浮现,使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受到威胁。此外,东盟担心正在迅速崛起的中、日、印等周边国家乘机填补地区力量真空,插手东南亚事务,也担心中美、中日、美俄等大国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加该地区的不稳定。
90年代初期,东盟各国都在积极考虑如何在没有美国的军事保障下,建立新的地区安全保障机制问题。菲律宾曾建议仿照北约建立一个亚太安全集团或签订东南亚军事条约,但东盟多数国家认为东盟的军事力量无法与大国抗衡,加强与亚太地区大国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是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最有效途径。因此,东盟于1991年邀请中国、俄罗斯等国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共同讨论地区安全问题。1992年1月东盟第四届首脑会议发表声明,决定积极有效地利用东盟外长会议、外长扩大会议、东盟与西方对话国会议第三条渠道来讨论地区安全问题,并呼吁中、美、日、俄等大国保持合作,以维护地区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与此同时,鉴于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以及东盟与中国的南中国海争端,亚太其他国家也普遍要求设置一个使各国能够消除疑虑、增加相互信任的对话场所。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采取进取性的亚太政策,提出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设想,得到日、韩、澳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为防止美、日主导亚太安全合作,东盟加快了构筑新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步伐。1993年7月,东盟外长会议决定在东盟与西方对话国会议的基础上建立东盟地区论坛,作为亚太地区官方多边安全对话的主要形式,并定于1994年7月东盟外长会议后召开东盟地区论坛首次会议,邀请美、日、韩、加、澳、新、欧盟等原东盟对话国,以及中、俄、老、越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共18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出席会议。
1994年7月,首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在曼谷召开,其主席声明宣布,该论坛争取在建立信任措施和预防性外交方面作出重大贡献,今后论坛成员将在六个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1995年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进一步确定了论坛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机构。论坛的进程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信任措施,第二阶段是开展预防性外交,第三阶段是探讨解决冲突的途径。消除疑虑、增加相互信任,是ARF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开展多边安全合作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将来有可能制定地区行为规则,以制约或约束一些国家的行为,甚至解决地区冲突,达到维持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目的。
东盟成立ARF的目的是要构筑冷战后符合东盟利益的亚太安全新秩序及安全合作的新框架,使东盟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以保障东盟的生存与发展。为此,东盟首先是抓住冷战结束后大国在该地区力量减弱的有利时机,把地区安全问题纳入东盟外长会议的框架之中,主导地区安全合作,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第二,把中、美、日、俄等亚太大国都吸收到这一机制之中,共同讨论地区安全问题,以加强东盟与大国以及大国之间的对话,缓解地区紧张局势。第三,通过安全对话及大国间的相互制约,迫使各大国对地区安全作出承诺。其具体目标是迫使美国继续关注东南亚安全;支持日本在地区政治事务中发挥作用;约束中国的行为,防止中国对南中国海采取军事行动。
西方国家同意成立东盟地区论坛也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美国视ARF为其在亚太地区双边军事同盟的补充,希望通过ARF与亚太地区国家进行广泛的接触和对话,推广其传统价值观;日本想借助ARF实现其政治大国的野心,与美国争夺亚太地区的主导权;澳大利亚希望通过ARF扩大其在亚洲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俄罗斯希望通过参加ARF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和维持大国地位;韩国想通过ARF制约北朝鲜的“冒险行为”,逐步推动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统一。中国则希望ARF成为亚太国家在政治安全方面扩大共识、增加信任的场所,并通过协商对话,增加与东盟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中国威胁论”。
此外,东盟在亚太地区所处的特殊地位也是它能够创建ARF的一个重要因素。东盟在短时期内难以成为亚太一极,不会对任何大国形成威胁;它与中、美、日等大国保持良好关系,各大国均不反对它在亚太安全事务中牵头;东盟在亚太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各大国争取合作的对象,因此各大国都愿意看到由东盟牵头开展安全合作,而避免其他大国主导地区安全合作。
二
ARF成立七年来,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促使亚太主要国家间的安全对话制度化。通过对话,增加了成员国之间在重要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上的相互了解和沟通,缓和地区紧张局势。(2)加强成员国的军事交流,增加军事透明度。(3)加强了在打击走私、贩毒、贩卖武器,以及海上搜救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维护了地区的安全秩序。(4)积极开展对预防性外交问题的讨论,增加了各成员国在这一课题上的共识。
ARF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1995年第二届ARF会议规定,以后ARF会议在每年的东盟外长会议后举行,主席由东盟国家轮流担任,论坛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精神为宗旨,本着“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对话与合作。此外,论坛还设立三个政府间的专题会议和工作小组,在两届会议之间开展工作,以解决ARF会议中提出的具体问题。在官方开展讨论的“第一轨道”之外,还建立了由学者及有关部门组成的非官方多边安全对话机制“第二轨道”,定期开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其中较有影响是“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由东盟和亚太6个国家的学者和官员以个人身份参与。这些会议对促进ARF官方的安全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ARF的组织结构不断扩大。1995年至今,柬埔寨、缅甸、印度、蒙古、朝鲜等国先后加入该论坛,使该论坛由最初的18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增加到23个,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先后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进一步密切了亚太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今年朝鲜的加入,成为该论坛成立以来的一件大事。国际舆论认为,朝鲜加入ARF使论坛对地区安全合作的讨论更具有现实意义,对增加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巩固东盟在ARF中的主导地位,并提高了ARF的信誉和声望。
ARF越来越受到其成员国的重视。论坛成立以来在地区安全合作中的作用多次得到各成员国的肯定,一些国家对该论坛的态度发生明显的转变。最初美国曾担心ARF冲击其亚太双边军事同盟,并认为它是一个“清谈馆”,对ARF若即若离。1996年以后,随着中国在ARF中的影响的扩大,美国担心中国主导地区安全合作的方向,想利用ARF约束中国、柬埔寨、缅甸等国家,推行自己的安全政府和价值观,因此对该论坛由冷转热。今年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提前退出在戴维营的中东和谈,赶来出席ARF会议,并称该组织从1994年成立以来,已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组织”。中国最初由于担心在ARF中受到西方国家围攻,对论坛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随着论坛的深入发展,中国发现ARF在团结东盟和反对西方国家的冷战思维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1997年中国与菲律宾合作,在北京首次举办了“建立信任措施”工作会议,受到许多成员国的好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今年欧盟首次派出4名重要官员出席本届ARF会议,表现欧盟对ARF会议的重视。
三
东盟地区论坛的成立对东盟乃至亚太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提高了东盟在亚太政治安全事务中的地位,增强了东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东盟创建并主导ARF,使东盟主导地区事务的梦想变为现实。随着东盟的扩大及其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东盟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主导东南亚事务,积极谋求在国际事务中增加发言权的愿望。在东盟地区论坛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东盟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进行了斗争。针对美国指责柬埔寨、缅甸等国违反“民主”、“人权”等问题,东盟以“一个声音”说话,反驳美国宣传的西方价值观,证明了东盟已成为亚太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通过主办ARF,东盟的国际影响力也明显提高。由小国把大国组织在一起讨论地区安全问题,这在地区组织发展史上是少有的,因此,当时日本的舆论曾发出“小国领导大国”的抱怨之声。
二是加强了东盟与亚太大国、以及大国之间的安全对话,有利于东盟继续推动“大国平衡政策”。东盟希望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能牵制日、中、印等大国,但反对美国干涉东南亚事务;希望日本加大对地区的投资和开放市场,在地区政治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对日军国主义保持警惕;政治上希望与中国合作,共同反对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但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对中国存有强烈戒心。因此,东盟希望通过加强与亚太大国的安全对话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与各大国的安全合作关系,让大国对地区安全作出承诺;并通过把大国纳入ARF,使它们有进行公开对话的场所,籍以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牵制之势,减少地区冲突。
三是促使亚太国家间的安全对话向更加务实、合作的方向发展。ARF会议中曾出现过的争吵激烈、令人尴尬的局面正在逐渐减少。今年的ARF会议氛围较过去有较大改观,讨论氛围更加坦率、和谐,对一些敏感的话题,如朝鲜半岛局势和美国部署TMD等,也没有发生激烈争吵。西方国家对缅甸的立场虽未转变,但语气已不再咄咄逼人。过去屡次被东盟和西方国家提出的南中国海问题没有被炒作,东盟同意在中国和东盟之间单独协商。这说明目前大多数成员国在地区安全对话中逐渐采取了更加务实、合作的态度。东盟对今年的ARF会议表示满意,轮值主席泰国外长苏林称赞说:“ARF经过6年的严峻考验后,真正起飞了,已自由翱翔在天空。”新加坡外长贾亚库马尔说,“今年的会议比过去有显著进步,说明论坛已经发挥作用,打开了各方面交流的渠道”,此次会议“不仅在深度上,而且在广度上有重大突破,达到前所未有的坦诚、透明开放的程度”。
四
当前东盟地区论坛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东西方国家对论坛的主导权存在争议。论坛成立之初,西方国家就认为ARF的主席只由东盟国家轮流担任不公平,主席职位应对非东盟国家开放,使论坛能够按照西方国家的意图发展。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的经济实力下降;印尼首脑更迭,东盟内部矛盾增多、凝聚力下降。特别是在东帝汶问题上东盟和ARF均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东盟和ARF的声誉造成不利影响。西方以东盟难以在重大问题上协调一致为借口,再次要求东盟让出ARF的主导权。1998年5月的有关会议中,美国建议成立一个专家小组,负责制定ARF会议的议题。在今年的ARF会议上,由于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再次得到肯定,与会代表多数同意东盟在ARF中继续发挥作用,但ARF的主导权之争今后仍将是影响ARF深入发展的一个问题。
目前东盟在推动ARF进展方面仍有困难。主要原因是:(1)经济增长脆弱。目前虽然东盟的经济已开始复苏,但其经济结构调整、金融机构改革等许多问题仍未解决,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仍是问题;(2)东盟的国内问题较多。印尼、菲律宾等国政局不稳,分离主义者活动猖獗,这些国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对ARF的发展无暇顾及;(3)东盟成员国的矛盾继续增多。近年来泰缅、马印(尼)、马菲、泰老等国家间纠纷迭起,东盟成员在是否修改“不干涉内政”原则、如何加强东盟内部协调、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今年的东盟外长会议上,东盟成立了类似欧盟的“三驾马车”的解决冲突机构,由东盟的前任、现任和下任轮值主席担任,但它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因此,西方舆论认为,东盟的精力分散及其国际影响力下降,使其短期内难以继续推动ARF向前发展。
东盟地区论坛在亚太安全中的地位面临挑战。(1)美国强化与日本的军事同盟,计划在东亚地区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宣布将在太平洋的关岛部署巡航导弹,以应付在西太平洋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这些举动大大抵消了ARF几年来在加强区域政治安全合作和相互信任方面的努力,把地区安全对话降到从属的地位,限制了东盟地区论坛作用。(2)东亚国家加强安全合作,如朝韩关系的改善,中日韩安全合作加强,尤其是最近"10+3"合作机制发展迅速,有可能削弱ARF在地区安全合作中的地位。菲律宾等国提议在"10+3"合作机制中开展安全合作,也是因为对ARF进展缓慢不满而准备另辟蹊径。(3)到目前为止,论坛仍缺乏一个全面的可以指导并推动论坛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因而使安全合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难以解决,这也影响ARF的地位和发展。
成员国在推动论坛进入预防性外交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在亚太地区开展预防性外交,是冷战后地区安全合作的新课题。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一直想仿照欧安组织,把ARF建成机制化的地区安全机制,以对地区安全问题有较强的介入能力。因此,西方国家积极推动ARF进入预防性外交阶段,提出了建立地区预防危机中心,制定武器登记制度,成立名人小组等具体建议。东盟一些国家也主张ARF尽快对地区安全问题采取实质性措施。1996年以来,泰、新、菲等东盟国家认为ARF已成立三年,应着手解决地区安全中的一些问题,否则将影响论坛的作用和进展,建议扩大ARF主席的斡旋权,制订地区行为规则等。美国则要求采取卫星监控、进行第三方斡旋等方式,对柬埔寨、南中国海等问题开展预防性外交。中国、越南、缅甸等国认为预防性外交的许多理论问题尚未解决,应继续深化建立信任措施,同时对预防性外交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1997~2000年的ARF年会,都对论坛是否应该进入预防性外交阶段进行了讨论,但至今仍未就这一问题达成协议。
五
展望ARF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特点:
ARF在亚太安全合作中的地位仍难以取代。目前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美国坚持冷战思维,不放弃全球霸权主义的目标,插手中国的台湾问题,使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增多;日本与中国在历史、领海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印巴克什米尔问题未决;美俄矛盾重重,都需要ARF继续提供一个开展安全对话的场所,通过安全对话缓解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缓和地区局势。
东盟将继续利用ARF恢复其国际影响,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目前东盟刚从地区经济危机的噩梦中醒来,内部团结还存在许多问题,国际影响力难以恢复,因此东盟将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ARF这个现有的机制来发挥它的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显示东盟的团结合作。
ARF的机制化趋势不可避免,东盟及西方国家将继续推动预防性外交。今年的会议没有按照去年的计划宣布进入预防性外交阶段,主要是受到朝鲜南北首脑会晤、朝鲜申请加入ARF,以及中国与东盟正在磋商制定南海行为规则等局势的鼓舞,而暂时放松了ARF对地区安全问题进行干预的紧迫感。但多数成员国仍表达了促进ARF向前发展的强烈愿望。东南亚学者们也认为,“今年的会议在彬彬有礼中掩盖了地区重要的安全问题,如台海危机、南中国海问题、朝鲜的导弹威胁等都没有列入议题”;抱怨“预防性外交问题没有取得进展”。因此,在今后的ARF会议中,预防性外交仍是主要的议题之一,ARF的机制化是今后发展的趋势,但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