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长6878,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小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6878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育成的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抗旱节水、优质高产、稳产适应范围广。2002年8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2009。
1 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1992年用抗冻、抗条锈性强,分蘖力强、白粒、硬质的临旱5175做母本,以当时已经开始推广的抗旱、抗病、灌浆快、落黄好、大穗大粒、秆强抗倒、配合力高的晋麦63做父本进行杂交组配。F1表现灌浆落黄好、穗层整齐、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田间总评为1级。F2按育种目标和农艺性状选择了5个优良单株,经室内籽粒淘汰,有3个株系入选。以上F1~F2是在水地条件下选育,F3~F5在水、旱地两种环境条件下选育。于1997年F5稳定出圃,1998年参加旱地鉴定试验,1999~2000年参加所内品种比较试验,2000~2002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旱地品种区域试验,2001~2002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品种生产试验;2001~2002年参加全国北部旱地小麦区试,2002年参加全国北部旱地小麦生产试验。
2 农艺特性冬性、中早熟。幼苗半匍匐,起身后直立,生长稳健,叶片淡绿色、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茎叶挺秀,穗层整齐,叶功能期较长。根系发达,旗叶功能期长,灌浆快,落黄黄亮。株高适中(80~90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长芒、白壳,穗纺锤型,穗码排列适中,结实性好,每穗粒数28~30粒。白粒、全角质,卵圆形,千粒重36~41g。籽粒大小均匀,饱满度好,容重高。
3 产量表现2000~2002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区试,折合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830.5kg、4230.0kg、4306.5kg,分别比对照晋麦53增产6.4%、16.9%、22.0%,均达极显著,增产点次平均达89.5%。2001~2002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旱地生产试验,折合每公顷产量分别为3870.0kg、5202.0kg,分别比对照晋麦53增产13.7%、21.6%,均达极显著,均居第1位,增产点次达100%。2001~2002年参加全国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试,折合每公顷产量分别为3561.0kg、4875.0kg,分别比对照西峰20增产6.5%、23.4%,均达极显著。2002年参加全国北部冬麦区旱地生产试验,折合产量4617.0kg/hm2,比对照西峰20增产29.6%,达极显著。
4 抗性据国家小麦抗旱鉴定单位河南省洛阳农科所2001~2002年鉴定,抗旱性明显好于对照,抗旱指数分别为1.0627和1.2292。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抗旱性鉴定,抗旱指数1.788,居供试品种首位,显著好于对照。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鉴定结果,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该品系对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28号、29号、30号、31号均表现免疫或中抗。
5 优质专用据国家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哈尔滨)测定结果,容重792g/L,蛋白质14.14%/15.18%,湿面筋32.4%/32.9%,沉降值32.2ml/30.2ml,吸水率
64.2%/65.6%,形成时间3.0min/2.3min,稳定时间4.4min/3.0min,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标准。加工后面白,出粉率高,商品性好,非常适宜做面条、馒头和挂面。
6 生态适应性从1997~2002年,该品种先后参加了所内的旱地鉴定和品比试验,山西省中部旱地区试、生产试验,全国北部旱地区试、生产试验。横跨4个省区,试点间气候和生产特点差异很大,但据全国北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统计分析,长6878的适应度最大(77.778%),品种离优度Pi值最小,说明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高产稳产性。适应于全国北部冬麦区(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北京、天津等)广大旱地种植。
联系电话:010-6218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