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浅析论文_王先丛

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浅析论文_王先丛

南京东山新市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11100

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展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动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小城镇乡村景观的相关基础概念,通过探讨小城镇乡村景观的生态价值,分析了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城镇乡村景观具体可行的绿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

一、引言

我国几十年的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城镇乡村景观也借助这一机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回顾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的辉煌历史,不难发现在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以往对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片面追求也引发了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具有一定价值的乡镇景观要素的流逝。因此,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在人们缺乏对乡村景观的宜居环境和乡村生产生活共生关系的重视的环境下,对将来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小城镇乡村景观的绿化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小城镇乡村景观概述

在我国小城镇是一个总称,包含广义和狭义上的两种概念。从广义上看,小城镇指的是县城、建制镇和集镇。而狭义上的小城镇就单纯的指建制镇。小城镇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包含了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双重内容。而小城镇乡村景观指的就是由建筑物、空间廊道、自然植物、多样性空间等实体物质组成的一个空间整体视觉形象,同时也包含了精神、文化、政治、经济、生态等多重非物质内容。因此乡村景观作为乡村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组合而成的嵌块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同时也要受到人类经营活动和策略的影响。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是相对的,其最大的区别就是地域划分和景观主体的不同。乡村景观的科学分类是进行景观建设的保护的重要基本保障,不同的分类方法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理论,用以解决不同的景观建设问题。一般来说,将乡村景观看做不稳定的实体,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层面,并由此细分为乡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三个类别,同时各个层面都与乡村的各类非物质性因素如经济、文化、政治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小城镇乡村景观的生态价值

(一)对自然生态的价值

小城镇乡村景观对自然生态的价值指的是自然物之间以及自然物对整体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具体就体现在乡村景观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上。通过维护山水格局、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设生态绿道网格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发挥小城镇乡村景观改善景观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对自然生态的价值。

(二)对经济发展的价值

小城镇乡村景观的生态价值也包括对经济发展的价值,同时这种价值的实现不能通过破坏自然环境来实现,而是应该通过保护乡村景观对自然生态的价值来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小城镇乡村景观经济生态价值的实现必须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之内。乡村景观对经济发展的价值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创造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工业、手工业、文化业、旅游业等。通过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开展生态高效的经济产业,有利于小城镇现有生产消费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推进小城镇的经济发展。

(三)对人自身的价值

在“存在论”的关系中,人与其他自然元素相同,也是整体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人类生存需要多种必备的自然要素,而这些自然要素的形成必然离不开自然生态体系,同时自然生态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类。城镇化建设往往会造成自然开放空间的缩小和自然景观的持续减少。在进行小城镇乡村景观建设时,必须要主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才能有效实现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的积极改善。

四、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策略

(一)绿色廊道型景观建设

绿色廊道作为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配套体系,一般是由农田、人工唠叨和自然廊道等组成的。绿色廊道凭借其带状辐射和线性辐射的特点,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条件、营造绿色景观等有益效果。加快推进绿色廊道工程,确保建立的生态网格系统能够有效地促进农田、水系、林地和村镇网的联通。绿色廊道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有效的联系各类乡村环境景观体系,而且还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促进不同景观场所线性作用的有效连接。通过视觉走廊的方式,促进不同背景的景点有效连接的景观格局的全面实现。

(二)山水自然型景观建设

众所周知,园林景观的主要要素是植物、建筑、山、水四类,其中三项都是自然要素。因此在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中,自然生态景观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必须将其纳入景观建设的体系当中。自然景观作为物质与非物质的载体,有着天然过渡补充景点之间空缺的作用。通过重视并充分发挥自然斑块、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区等山水自然型景观的作用,对于不同山水自然景观的特色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空间布局合理安全,全面凸显山水自然景观的特色,使得城乡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处能够有效实现。

(三)观光农业型景观的建设

我国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也要达到塑造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脉的目的,乡村景观中的文化要素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人类长期活动的成果,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相处的状况,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媒介。观光农业型景观可以有效地反映乡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产生过程,因此观光农业型景观的建设也是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观光旅游和农业景观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得景观的观赏性和生产性共同提升。通过合理布局乡村景观的资源和元素,可以有效的增加农业景观的绿化效果。具体来说观光农业型景观的主题可以从环境保护、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入手,通过各种生态园区的构建,不仅能够保持农业景观原有的特色,还可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活休闲的目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城镇化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品位能够得到全面的凸显。

参考文献:

[1]于丽. 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2]唐祖辉. 新农村景观的乡土特色表达策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

[3]丁玮. 中小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规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4]成旺蛰. 传统乡村景观的保存和改造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

论文作者:王先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浅析论文_王先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