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历史方位、现实镜像与主体指向论文

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历史方位、现实镜像与主体指向论文

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历史方位、现实镜像与主体指向*

蔡中华1,代玉启2

(1.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2.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仅仅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青年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它为青年文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自信底色。在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面临着全球化和网络化带来多重影响的现实镜像,为此需要新时代青年进行自我审视,明确主体指向,坚定文化自信,做到守本心、立长志、储势能、做贡献。

[关键词] 新时代;青年文化;历史方位;现实镜像;主体指向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一新的历史发展定位中,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发展将迎来伟大的飞跃,而实现这一伟大飞跃,当代青年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新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使命”[1]。作为当代青年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心理特征、精神风貌和行为取向的集中体现,青年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新时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着力研究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现实镜像与主体指向,无论是对时代新人的培育,还是对民族复兴梦想的实现,都极具重要的价值。

一、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

“辨方位而正则。”作为当代中国发展变革阶段性特征的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仅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青年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与青年文化密切相连。这里所谈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其他主义的新时代,也不是某种制度时代或技术时代。这里所讲的青年文化并不是每个历史阶段的青年文化,而仅仅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青年文化,即笔者强调的新时代青年文化。当然,新时代青年文化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有着历史基础的,它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时期的基础上。新时代是限定,规制了时空范围;青年文化是主题,明确了基本内容。一言以蔽之,新时代标注着青年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

(一)新时代为青年文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则是经济的反映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反作用。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指出的那样:“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2]青年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生成发展受经济的制约,并体现经济发展的状况。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发展质量,“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3],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供给侧机构改革、农业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进步很大。新时代取得这些巨大成就为青年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深刻改变了青年文化的内在结构,由以前的重物质逐渐转向重精神。

(二)新时代为青年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青年文化发展,为青年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种新思想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党的十九大概括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其核心内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青年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价值取向、责任担当、社会实践、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论述颇为丰富,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直接影响着青年文化发展的方向,决定着青年文化发展的深度与厚度,塑造着青年文化的精神内核。

(三)新时代为青年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时代树立新目标。新时代我们的目标主要是“两个一百年”。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这些循序渐进的战略目标,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我国文化体系,合力生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力。目标催生动力。新时代新目标,青年文化的发展受新时代奋斗目标的深刻影响。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作为不是空喊出来的,而是实干出来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全面深化改革,这能够为新时代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包括文化在内的一系列的全方位改革,另一方面要在既有改革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文化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势必涉及青年文化,这必然为青年文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四)新时代为青年文化发展增添了自信底色

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当今世界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当今时代的全球化,主导者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处于有利地位,拥有制定规则及强大的话语权,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受制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全球面临以强硬保护主义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为特征的“逆全球化”挑战,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不会改变,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国作为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对外开放,倡导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深入参与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青年积极参与全球化,由此形成的青年文化深受全球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机遇与挑战两个方面。

二、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的现实镜像

总而言之,将运动护理程序应用到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的护理当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与价值。

(一)全球化与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

青年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联,特别是与国家发展的综合国力关系更加密切。综合国力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国家地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新时代展现新气象。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走过了极为不平凡的征途,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也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一系列重大变化,增强了新时代青年作为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有助于青年逐渐树立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尊心,也为青年文化增添了鲜活的时代元素,增添了坚实的自信底色。

全球化给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第一,全球化给新时代青年文化交流互鉴创造了机会,提供了便利。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开放。全球化要求不同国家、地区或组织秉承开放的态度,相互交流沟通,彼此加深了解,进而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发展。青年作为国家、民族的未来,担当着民族复兴的大任。为此,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成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会见青年,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青年的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寄予了厚望。其中,从全球化的视角提出要加强青年等领域在世界上的交流互鉴,鼓励青年走出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在此过程中,新时代青年文化通过青年群体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青年文化实现了交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4月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加强中国青年与各国青年人文交流,学习、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提升文化自信。”[4]第二,全球化给新时代青年文化注入了新的精神元素。新时代青年参与全球化的过程,是不断拓展文化视野的过程。全球化为新时代青年文化首先注入了包容精神。不同国家、地区的青年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全球化让不同地域的青年有机会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彼此的价值取向。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不同国家间也没有相同的青年文化。有的青年文化价值取向偏重个人主义,有的偏重集体主义;有的侧重追求物质性的东西;有的侧重追求精神性的东西;有的内蕴消极颓废,有的彰显积极进取。无论哪种类型的青年文化,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对此我们的青年文化应具有包容性的精神,积极吸收其他青年文化的积极元素,规避其消极影响。其次,全球化促使新时代青年文化更加强化创新精神。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所在。青年文化发展是一个在积累中不断创新和在创新中不断积累的过程。唯有创新,才能发展;唯有创新,才能引领。全球化进程中的青年文化,将更加强化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文化,势必影响着青年群体,引领青年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为新时代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增添青春的力量。再者,全球化强化了新时代青年文化的独立精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青年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的具体体现。从现实逻辑看,全球化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凭借自身优势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制裁,文化渗透,这些矛盾和冲突刺激了新时代青年的独立意识,这种意识也必然体现在青年文化中。

问题都有两面性。全球化在给新时代青年文化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给新时代青年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这主要体现在:文化意识方面,全球化加深了新时代青年文化意识的世俗化。其表现主要为价值内核由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价值取向由重理想信念向重现实利益转变,还体现在价值表现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这种文化意识的嬗变,使青年文化注重个人利益,跟着流行文化走。这是因为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竞争无处不在,社会浮躁严重,青年也不能逃离,其在文化上追求快餐文化、感性文化和个性文化,体现了强烈的世俗性;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凭借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影响青年,由此造成了西方高势能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剧烈碰撞与交融,极易造成青年文化意识和文化价值取向的世俗化。文化环境方面,全球化使新时代青年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化。全球化的进程也是不同文化的传播过程,这个过程本是双向度的,可由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因此,文化传播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这当然也包括我国。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在扩大青年文化视野、拓展知识素养、丰富娱乐趣味方式等方面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诸如暴力、淫秽、色情等消极腐朽的文化,致使青年文化出现品格低劣、精神品质弱化、文化审美低俗等现象。以我国近些年进口的影片来看,我国2014—2017年分别进口电影67部、62部、90部、98部。“2017年3月我国首部《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国产片和进口片播放占比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在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票房占比上,进口片的单片票房是国产片的3.7倍。2017年98部进口片中,64部批片贡献了26%的票房,单片平均票房过亿元。”[5]这一方面说明,国外的影片质量要高于国内影片,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长此以往,青年作为观影的主力军其文化价值观该如何维护?文化认同方面,全球化加剧了青年文化的认同弱化。从理论逻辑看,全球化促进了青年文化的海外传播,使青年更加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但现实逻辑表明,青年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表现出了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或置之不理,或知之甚少,或持否定态度,而更多的青年对西方文化热爱有加,大加赞扬。节日是文化的载体。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像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母亲节等西方的节日传入中国,并得到很多青年的热爱,反观我国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青年群体中受众有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青年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弱化。当然,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对此应全面审视,理性分析,科学引导。文化评判上,全球化造成青年文化评判的西方化。青年文化评判应由实践来进行,当然也离不开国家的正确引导。一般意义上讲,凡是顺应时代潮流、讴歌社会进步、赞扬人民生活、凸显民族繁荣等表现积极向上、传播真善美的文化形态都是优秀的,青年文化也是如此。但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中心论占主导地位,凡是不符合西方文化的,都是需要改造的。这种所谓的文化国际标准,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价值的反映。这对新时代我国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疑具有强烈的消解作用,甚至使青年文化的价值评判沦为西方文化评判的演练场,进而造成我国青年文化的价值失序和灵魂丢失。

对于创新速度较低的企业,要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尽快提高创新速度。对于创新速度较高的企业,要鼓励企业提高创新质量,不能一味提高创新速度。要注重对重大创新、基础创新与原始创新的投入,做好创新自身的转型升级,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企业创新目标从创新速度为主逐渐向创新质量为主过渡。

(二)网络化与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

新时代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应有强烈的主体精神,坚定的主体指向。作为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青年既要守本心,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慢与快、多与少的关系,又要立长志而非常立志,立志做大事不是做大官;既要储备势能,以学造就时代势能、理论势能、实践势能与心理势能,又要做贡献、敢担当,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与国家责任有机融合,做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的时代新人。

堤坝的基础部位渗水也是堤坝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的渗水情况,并且堤坝的基础部位如果出现渗水的情况,对于堤坝的使用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而且二次治理的难度也较大,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引起堤坝基础部位渗水的主要原因是在堤坝的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对基础土壤的处理,导致基础部分使用的土壤防水性较差,水流极易渗进其中,经过长期的透水,就会引起堤坝的渗水。

我国木质坐具的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在今年上半年还是保持着持续的增幅,其他家具的出口数量尽管有增长,但出口金额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对我国家具出口金额的下降有一定的影响。

网络化在给新时代青年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年文化的去中心化。在新时代,主流的青年文化是整个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青年中的体现。但伴随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与社会主流文化体系不同的群体文化,有些学者概括为网络青年亚文化。一般说来,主流文化是党和国家极力倡导的,突出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承担着社会的教育功能,这主要是党报党刊、央视等主流媒体大力做的。但以“个性”“颠覆”等为主要特征,有着自己特殊的语言体系、表现形态的青年群体,对主流媒体的严肃性、权威性望而却步,嫌其亲和力不够,于是他们走向更加偏向娱乐性、大众性的网络亚文化,如“屌丝文化”“哥姐文化”“低俗文化”“弹幕文化”“鬼畜文化”“二次元文化”等等。这些非主流的青年亚文化都与青年的网络化生活有密切关系。在互联网这个新的场景和空间内,不同的青年形成不同的小生态圈,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全球和本土、个人与他人更容易相遇交流,如同现实中的一个个社区,并形成圈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青年文化的世俗化和低俗化倾向。人都是一种世俗的存在。青年文化的世俗化,本无可厚非,这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过程中,网络加速了这种转型。网络是社会现实的延伸。现实中,物质生活飞速提高,个别媒体倡导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受此影响,部分青年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得以刺激,更多地关注自我利益、明星轶事、市井杂谈和琐碎新闻,这催生了青年文化世俗化的形成。这种世俗化不是那种低俗、低级,表现的是一种青年倾向,主要不考虑伟大的理想和目标,不去追求高大上的精神境界,在一定意义上产生了对国家倡导的理想精神的消解。这种世俗化发展到极端情况就表现为低俗化,包括青年在内的一部分人逐渐把自己投射到网络虚拟空间之中。他们追求娱乐、规避崇高;追求刺激、表现自我;乐于表达、不担责任;娱乐至上、消费主义盛行;寻求出名、毫无底线;暴力色情、低级无趣;关注自我、违法违规……这种世俗化、低俗化是对人的本能的恣意放纵,是追求感官刺激的极端表现。对于青年来说,若无节制、没有科学的引导,势必导致青年文化的主体精神丧失、责任伦理沦丧,也就谈不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了。此外,网络化的青年生活,还存在着远离崇高、莫谈责任,过度调侃、故意嘲讽的倾向,这是青年文化的灵魂即价值观扭曲的表现,是对主流文化的疏离。

全球化和网络化是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也给青年文化带来了多重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是积极与消极、正面与反面、机遇与挑战的统一体。

网络化给新时代青年文化带来的良好机遇。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本无好坏之分。不过,作为使用主体之人,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利用网络的目的不尽相同。网络化作为一种客观现实,为青年文化的丰富发展注入了强烈的驱动力。青年网络化的生存催生了青年文化的表现形态。其一,青年社交文化的新表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微信成为青年常用的社交工具。通过微信,青年可以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搜索号码、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可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或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发送到微信群,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得到点赞;可以通过语音对讲、视频通话、文字等形式与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联系,免费通话,不受限制。这种便捷式的青年社交文化,不仅体现了青年求快心理的“快餐文化”,而且表现了青年乐于在朋友圈分享照片、秀自身生活状态的直观鲜明生动的“图像文化”,更显示了青年人随时随地敢于和善于表达自我的自媒体文化。其二,青年娱乐文化的新展示。这里主要以网络流行语为例进行简要阐释。网络流行语(也称网络热词)作为一种在网络聊天平台上被网民们普遍使用的聊天语言,是一种网络亚文化。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网络娱乐文化的盛行。“神马”“压力山大”“元芳,你怎么看”“走你”“高富帅”“奇葩”“女汉子”“蓝瘦香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套路”“扎心了,老铁”“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些网络流行语传递表征着青年对社会的关注,反映着青年人的娱乐精神,勾勒出青年文化的时代表征。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的网络流行语存在着过度娱乐、调侃嘲讽、故意恶搞的倾向。其三,青年表达文化的新图景。青年的网络化生存,给自身的表达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相对于传统的书面表达、口头表达等方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表达方式已经成为青年人的首选。其中,网络表情应运而生,并一跃成为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进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语言符号,“表情包”以其惊人的传播速度迅速成为网络世界中一种新型的网络语言。新时代青年借用“表情包”在网络空间中抒发情感、沟通交流、展示自我,这体现着青年人的网络心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一种网络流行文化的体现。总而言之,网络化给青年文化带来的机遇,反映了青年网络交流、网络对话或学习生活等日趋简单化和快速化的趋势,契合了新时代青年人追求省时、有效、简便的信息处理模式的特点,是互联网文化的重要形态,本质上是一种网络微文化。

三、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的主体指向

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必需品。上网已经深度融入包括青年在内的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诞生,青年可谓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事不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 968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7年的97.5%提升至98.3%;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8.2%、24.7%,与2017年底基本持平;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4.8%[6]。由此可以看出,青年成为网络的主力军。在此影响下,青年文化必然深受网络的深度影响。

(一)守本心

面对变动不居的时代更替,面对波涛澎湃的复杂环境,青年必须守住本心,追求自我心灵的建设,增强以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自我的自觉性。青年守住本心,须增强主体意识。面对智能化趋势和移动场景化,面对多元多样思潮对时代主题的冲击,面对自由个性张扬的新时代,青年既要提升自主自觉性,注重线上线下的相互协作、真诚平等沟通交流,又要在人格塑造与生命情景设计中培养自我专注、自我管理、自我决断能力,克服无我意识。这样,思想才不会被外物奴役,心理才不会受外界影响,行为才不会受外力裹挟,最终才能成为真正的自我。青年守住本心,须把握大与小、远与近、慢与快、多与少之间的关系。面对个性化特质与共同的价值观、面对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青年要主动融入时代大潮和社会进步,胸怀大局观念、放眼长远未来、克服小我意识;要在大与小、远与近、多与少、得与失这道选择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形成正念的家国情怀。

本研究显示我院慢阻肺首次确诊重度及以上比例约为50%,慢阻肺平均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中位数为3年。慢阻肺患者年龄、错失早期诊断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年龄越大,错失早期诊断时间越长,疾病越严重。

(二)立长志

立志,即立下志向,树立目标,这是一切工作开始的前提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7]新时代青年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志向。作为时代弄潮儿,青年既要有志向,更要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青年树立的远大志向,必须与新时代“分两步走”的新目标相一致、相协调,必须以中国梦的远大目标激荡个人梦,实现国家生命周期与个人生命周期的同频共振;不应该仅仅囿于舒适安逸的“小我”目标,不应该保持“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的心态,更不应该用“佛系青年”的姿态回避自我本该肩负的历史重任。新时代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大事还是做大官,既是立志的分野,又决定人生的格局与结局。做大事,既能够拓展自我心胸与视野,又能够为自我发展迎来更为广阔的舞台。新时代青年必须勇敢突破自我舒适区,将做大事的目标与自我职业发展规划有机融合,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三)储势能

新时代青年需要储备的势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造就时代势能。时代催促和引领青年不断进步。广大青年要自觉学习新时代的知识,明晰何为新时代、新时代的意义和要求,客观看待和评价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把握新使命是什么、新思想新在哪里、如何走好新征程、如何干好新部署以及如何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二是造就理论势能。要引导青年自觉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而增强理论素养与政治能力,筑牢思想防线,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与冲击。在此基础上,要引导青年通过自觉而广泛的非功利阅读,在生活、学习的“热运行”中进行“冷思考”,把学习经典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自觉。三是造就实践势能。青年要增强实践意识与树立实践导向,注重平衡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避免脱离实际、眼高手低;要俯下身、弯下腰,向基层建设挺进,关心关注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与真正呼声;向创新创业潮流迈进,通过创意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四是储备心理势能。青年不应该以消极、颓废、焦虑、无所适从等心态面对新时代的新景象,必须积极引导青年一代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深入挖掘、积极培育和大力宣传青年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故事,并引导青年寻找身边的榜样,向先进典型看齐,形成先进带动后进、少数带动全体的共同进步局面。

(四)做贡献

幸福不会从天降,人间万事出艰辛。当代青年应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生活责任、家庭责任到职业责任、社会责任,乐于吃苦,甘于奉献,扎实干事,用实践点燃青春奋斗的梦想。第一,青年要担当起生活责任与家庭责任。青年必须从小事、细事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家庭是青年成长的港湾,青年必须承担起自我生活责任,增强自理与独立能力,照顾家庭,关心体贴父母,营造温馨和睦、充满爱心的家庭氛围。第二,青年要担当起职业责任。青年刚走上工作岗位,必须热爱工作,将工作视为珍视的领域和表达自我价值的场所,投入真正的体力与智力,主动承担所在岗位的基本职责,担当起该担当的职责,而不是避之不及、麻木不仁,产生躲避、懈怠的念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具有一股闯劲,争取干出新的事业。第三,青年要担当其社会责任。青年本是社会成员的一分子,在从社会汲取养分的同时,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新时代青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积极培育公益慈善精神,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N].光明日报,2017-04-14(10).

[5]毕嘉琪,刘长欣.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高位收官 市场进入理性稳健期[N].南方日报,2018-01-01(7).

[6]中国网信网.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8-20)[2018-09-25].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19)01-0079-06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9.01.014

[收稿日期] 2018-10-25

*[基金项目]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青年文化景观及引导研究”(18FKS018)

[作者简介] 蔡中华(1978— ),男,安徽亳州人,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代玉启(1984— ),男,安徽阜阳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引用格式] 蔡中华,代玉启.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历史方位、现实镜像与主体指向[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79-84.

[责任编辑 杨 军]

标签:;  ;  ;  ;  ;  ;  ;  

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历史方位、现实镜像与主体指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