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改善居民生活区的生态环境,当前的很多城市以及乡村开始重视景观园林的建设工作,当前提出的一个发展方向为达到空间设计效果。基于对景观园林空间设计方法研究,本文提出了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空间艺术的实现方案,提高景观园林的立体感。
关键词:景观园林;园林设计;空间艺术
引言:空间艺术相较于传统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意识,可以提高整个园林景观的立体感,并且这种设计方式在应用中,需要栽种更多的绿色植物,提高了景观园林中的绿色植物整体覆盖面积,发挥更加优质全面的绿化效果。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从多个角度表现园林景观的空间艺术。
一、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内容
(一)自然空间
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当前已经开始重视对原有自然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不再通过对原有地势地貌的全面破坏,完成工程施工。
在当前和今后的空间艺术展现中,需要完成对自然空间的高效应用,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常见的自然立体空间包括山坡、湖泊、河流等,虽然一些自然环境与园林景观中能够的地面平齐,甚至一些区域存在凹陷,通过对这类区域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整个区域的立体感[1]。例如在某区域的设计中,发现某区域的地面高度低于周边环境,由于面积过大,所以最终应用的方法为,提高这一区域与周边区域的落差,通过挖掘泥土等方式达成目的,将该区域建设为人工湖,将挖掘出的泥土设置在湖泊中心,高度高于湖泊的沿岸区域,在湖心岛上栽种绿色植物,可以大幅提高景观园林的空间感。
(二)建筑空间
(三)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必然会设置大量建筑,这类建筑除了自身能够展现空间感,在建筑景观园林的空间设计中,也能够为一些攀爬类植物提供攀爬区域,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大幅提高整个景观系统中的绿化面积,既展现了立体设计思想,也进一步优化了景观区域中的自然环境。
另外在当前的一些园林景观中,周边含有丰富的建筑群,对于一些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区域来说,景观园林周边的古建筑数量很多,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应用合理的方法将这类建筑纳入到游客的视野中,尤其是针对高度较大的传统建筑来说,通过合理设定园林景观中的建筑搭配方式以及植物搭配形式,可以为游客营造传统建筑位于景观之内的错局,这一表现形式需要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空间,才能够达到应用的设计效果。
(四)植物空间
在景观园林的空间意识设计中,当前选用的植物按照高度分类,可分析草本植物和小灌木、攀援类植物和乔木,这三种植物的搭配质量会直接决定景观园林的立体空间塑造质量。
对于攀援类植物来说,需要让其依托于景观园林中建成的建筑万成整个生长过程,对于一些特定的建筑来说,可以让这类建筑全面覆盖,同时构建建筑和植物的立体感。对于草本植物与小灌木,由于高度较低,所以多将其用于草坪铺设区域,而对于水生草本植物,如芦苇、香蒲等植物,需要将其在栽种于特定的环境中,提高成活率。对于乔木来说,需要从景观园林的整体角度出发,制定这类植物的栽种区域方案。
二、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实现方法
(一)植物设计方面
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最基础的工作为完成对植物的合理设计,对植物的设计需要从整体方案的角度出发,分析各类植物的设计位置。
在具体的设计中,首先需要勘察景观园林的周边环境,通过对这一内容的研究与分析,制定各类植物的配置方案,该过程中的最重要设计任务为,建成各类植物的高度搭配模式,可以采用的方法为,“近矮远高”的设计思路,同时在该过程中考虑是否将景观园林外部的区域纳入到这一区域的立体结构中,通过这种设计方法,选择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最近点,同时分析园林景观外的最远点,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可以确定实现范围,结合对各类地势条件的应用,合理配置各个区域的植物高度方案[2]。
其次制定植物的配置方案,根据整个区域的地理条件,制定植物的高度方案后,根据制定的这一设计框架,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全面设计工作,例如北京世园会的某设计方案如下:
图1 某景观设计图
从中可以看出,存在石板小径、茅屋等多个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方案意味着在拍摄者站立区域为一个平台,从这一图片中可以看出,进出的植物为草坪和灌木,虽然受限于整体空间,未栽种高大乔木,但是设计人员选用的其余植物的高度逐渐上升,展现了空间感。
最后为植物生长环境设计,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符,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要保证各个区域的土壤和气候环境适合相关植物生长,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例如对于某攀援类植物来说,采用扦插的方式栽种,要求茎段长度不小于10cm,不同茎段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cm,同时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系统向土壤中加入相应的肥料。
(二)建筑设计方面
在建筑的设计中,需要能够起到提高立体感的作用,为了可以达成这一要求,可将建筑分为两种,一种为纯应用型建筑,包括景观区域的周边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等,对于景区的内部环境来说,这类建筑包括凉亭等,对于外部建筑来说,可以将其作为园林景观的立体感烘托设施,在景区内建筑的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建筑的高度,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提高整个景观园林的立体感。
另一种为植物攀爬和应用混合类建筑,在园林景观中,这类建筑最常见的为凉亭,另外对于一些特定植物来说,设计人员会在相关位置设置可供植物攀援的支架,在这类建筑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植物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这类建筑是否可提供植物的攀援效果。其次为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对于很多攀援类植物来说,攀爬混凝土类结构的效果更好,所以在这类植物的选用中,需要选用这类建筑材料。最后为控制栽种间距,防止在植物的成长中,出现抢夺养分的情况,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三)内容搭配方面
在当前的景观园林设计中,立体感塑造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为,在完成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搭配相应的攀援类植物,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无法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满足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容易导致整个立体感环境塑造失调,降低了立体效果。
本文提出的内容搭配设计方案为,根据整个景观园林区域和周边区域的运行与发展情况,分析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尤其是对于植物的高度选择工作来说,需要在该过程中合理确定是否需要在相关区域设置攀援类植物,该过程需要结合对建筑的设计必要性角度分析,当确定在该区域中需要设置休憩使用的建筑时,才可在该区域中布置相关建筑,同时完成周边环境的优化与管理工作。
结论:综上所述,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当前的设计重点为体现景观的立体感,实现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的立体设计、植物的立体设计和建筑的立体设计。为达成应用的设计效果,需要通过合理搭配建筑与植物、制定科学的植物配置方案以及提高建筑设计质量等措施达成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卓君.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初探[J].住宅与房地产,2018(33):45.
[2]孙曼.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97.
论文作者:郑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植物论文; 景观论文; 建筑论文; 区域论文; 园林论文; 这类论文; 立体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