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伪贫困生”;现象成因分析;应对策略研究
一、高校“伪贫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1.生源地民政部门的审核工作不到位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贫困上认定上的依据是学生生源地的乡镇民政部门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这些证明材料大多都是由学生自己所写的,乡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有的因为人情因素把关不严,造成审核工作流于形式。同时,一些乡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不深入,对内容的真实性不去调查,只要看到村委会的章子,大多直接会盖章通过的。所以,这样就造成乡镇民政部门所开具的证明材料可信度不高,作为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重要依据。因为材料信息的不真实性,使得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容易出现虚高,这样就对真正的贫困生是一种不公平,将增加高校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难度。
2.贫困生自身的诚信问题以及失信处罚机制不健全
当前一些高校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认定的依旧是单薄和教条。有的高校只是单一地认定学生能否拿出地方政府出具的贫困证明,有了贫困证明就认定为贫困生。有的学生诚信有问题,明知道自身的条件不符合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要求,但是通常去乡镇、村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在乡镇农村都是属于熟人社会,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通常因为人情因素把关不严、审核不认真。这种因为贫困生诚信问题而容易产生各类伪贫困生。所以,当前对于贫困生认定依据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诚信问题与贫困生评定息息相关的。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是高消费行为,比如买高档电子产品、出入高档场所等,在非学习行为中高消费等,这种情况下还申请贫困生补助,这明显的就是诚信问题。对此,高校辅导员要教育学生提升诚信意识,通过唤醒贫困生的诚信意识,这样来避免高校出现伪贫困生的问题。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学生之间日常接触多,谁是贫困生,相信大多数学生心中都有一杆秤。通过诚信的公开评选的方式通常就能很大程度地上避免出现为贫困生。所以,高校在贫困生评定过程中首先要做到让学生守信,按照信用办事。
3.对贫困生资助后的跟踪反馈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当前高校在贫困生认定之后,对于奖学金或者助学金发放完了后,就大多认为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已经完成了。当前,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后的跟踪反馈工作不到位、不及时的现象比较突出。在贫困生评定过程中,缺乏对上次贫困生评定工作的研究和判断工作,研究如何更好地预防各类人情因素而取得贫困生补助指标,或者获取到的助学金用于奢侈性消费,没能用于改善自身的生活,用于自身的学习上,对于这些需要平定者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这方面的信息了解、收集和评判,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贫困生的发展。要坚决打破高校学生之间因为熟人人情关系对于贫困生认定方面缺乏有举报揭发的意愿和动力。要注意收集学生资助后的行为反应,有的学生在接收自主后就用钱请客吃饭,将钱用在非学习行为上,这样就是资助金最大的浪费。对于这种行为,学校在资助工作中要加大研究力度,采取必要举措避免出现资助后的铺张浪费行为。对于这种现象要坚决打击,及时了解,所以强化贫困生资助后的跟踪反馈十分重要,将极大地提升了资助金的使用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校解决“伪贫困生”想象的具体举措
1.生源地民政部门要做实工作,扎实考察,严格审核
生源地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具有先天性的优势,生源地民政部门对贫困生的情况是最为了解的,各方面的信息也是最全面的,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地方民政部门对此可以专门成立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机构,对申请者实施全方面的综合调查,并积极构建合理化的申诉监督办法,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各类人情贫困证,确保高校贫困生的贫困证明材料真实有效,这样就不能产出高校“伪贫困生”产生的土壤。
2.以信息化和信息共享模式来杜绝伪贫困生的出现
当前,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借助于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实现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精准化。同时,努力要实现义务教育和高校学生资助信息的有效衔接,这样促使高校贫困生资助信息的共享。这种模式下,不仅有助于将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成本降低下来,同时又能很好地发挥监督跟踪作用,为准确地实施贫困生甄别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高校贫困生资助信息系统可以和民政部门的贫困人员资助信息实现信息联网,这样高校就能对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全方位、更准确地掌握,为高校贫困生的精准化资助奠定良好的基础。民政、高校以及学校学生各类消费情况实现在信息上联网,借助大数学云平台技术,来对高校贫困生做好精准识别工作。尤其通过对高校学生基本生活之外的消费情况的监控分析,将为精准识别高校贫困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性条件,将对做好高校贫困生识别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导向。
3.积极探索制定科学化、可操作性强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手段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基础环节,对于贫困生的认定要确保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高校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积极探索构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认定标准和工作程序。同时也要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性,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对不同生源地的高校学生家庭困难情况进行认定和评判,这样在很大程度将失去公平性。在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探索过程中,要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城乡差异等因素考虑其中,确保做到区域的公平性。认定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是对每个家庭经济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对于一些特殊性的因素要认真考虑,比如家庭组成情况(单亲)、家中有危重病人、无劳动能力、遭受重大灾害情况、家庭养老等各种特殊性情况,对此要设置相应的认定指标。在对贫困生认定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表现情况进行考虑,尤其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进行评判,尤其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穿戴、餐饮方面的消费情况。在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只有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家庭和个人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这样才能将贫困生认定工作做扎实,才能赢得各方的信服和认可。在认定的时候,让大学生对自身所提供贫困材料要签订诚信档案,建立贫困生资助诚信档案,让学生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遵纪守规,诚信做人。同时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也要尊重贫困生的隐私权,关照好学生的自尊心,可以使用匿名评审等方式,这样来最大化地推动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可以基本上杜绝“伪贫困生”现象的存在。
当前大学生的资助内容可以更加多元化,更好地适应贫困生的发展。有的学生在资助内容不仅有传统的金钱资助,有的还提供学校的勤工俭学岗位,有的给贫困生资助笔记本电脑,有的是给贫困生饭卡中定期充钱,从多个方面来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性。
三、结语
高校当前“伪贫困生”现象的出现,不仅损害真正贫困生的权益,而且增加学校对于贫困生认定的工作量。将高校“伪贫困生”的现象进行最大化地杜绝,将使得真正贫困生将更好地受到资助,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使得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向着更加精准化的程度发展,将促使确保高校学生不因经济问题出现上不了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邹全,虞怡鸣.浅议高校贫困生与“伪贫困生”问题[J].当代教育论 坛,2010(10):25-27.
[2]丛茂华,谢裕智,刘霞.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时代意义及路径选择[J].江苏科技信息,2011(1):36-37.
[3]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启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子系统的紧急通知.http://www.ahxszz.com/ NewsViewer.aspx?Id=19006.
论文作者:白汝坤 王焰 谭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贫困生论文; 高校论文; 工作论文; 民政部门论文; 学生论文; 情况论文; 诚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