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探讨论文_陈安收

高层建筑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探讨论文_陈安收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技术要点

一、序言

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技术是建筑物较为密集的施工中经常使用的施工技术,由于建筑物之间的间隔较小,使用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在施工的时候是不能使用锚杆支护技术的,锚杆支护技术对空间的要求比较大。针对这一现象有很多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技术,这种技术的使用是比较成功的,现在在南方地区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沿海地区。某工程建筑总面积达96000平方米,地下室面积为12000平方米,地下室共三层,局部位置设有夹层。该工程的地下室大部分时间用作车库使用。该工程基坑呈矩形,平面尺寸为111.5×44.5m,设二道钢筋砼支撑,相对标高分别为-6m和-10.5m,设计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垂直支护档土,桩顶设圈梁一道,基坑内设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腰梁两道,梁顶标高分别为-5.55m及-10.05m,每道支撑由腰梁、角撑、对撑和支顶柱组成。腰梁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四角各设二条斜角撑,基坑中部均匀布设三根对撑。对撑和角撑下共设10个钢格构支柱。腰梁截面尺寸1000×900mm,配筋40Φ25+8Φ20。

二、工程地质情况分析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相关研究人对该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发现该工程位于城市南部位置,该部位建筑物相对比较密集,工程周围环境呈现明显的复杂性。相关地质勘测报告显示,该工程场地土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含有人工填土和冲洪基层,并且还伴有残积层和白垩统砂层。通过对该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和测量可知,该工程地质层的最上面两部分为人工填土层合冲洪基层,中间部分为风化残积土,该土质特点主要为紫红色粉质粘土,从总体态势来看,下部要比上不坚硬许多。最下层为上白垩统砂岩,主要由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以及砂砾岩等组成,且分为混合风化岩带和微风化岩带。岩层的平均厚度约在六米左右,岩石呈厚层状,状态比较坚硬,从总体情况来看岩层状态比较完整。该工程施工现场场地的地下水相对比较贫瘠,一定会层度上加大了工程的施工难度。

三、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

(1)工艺流程

第一层土方开挖→人工修底→安装第一道腰梁、内支撑梁底模板→绑扎第一道腰梁、支撑梁钢筋→安装梁侧模→浇筑混凝土→养护→第二层土方开挖→人工修底→安装第二道支撑、腰梁底模板→绑扎支撑、腰梁钢筋→安装支撑、腰梁侧模→凝土浇筑→砼养护→开挖第三层基坑土方→人工修底平整、做坑底排水明沟。

(2)技术要点

1)模板工程技术要点。梁模板使用18mm厚的胶合板,用80×80mm的枋木龙骨直接铺设在硬地面上拉线垫平,间距为500mm一根。梁模板安装前,先按图示尺寸放出梁位线,先安装好梁底模板,绑扎好梁的钢筋后再安装梁侧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梁模板按梁的截面尺寸先加工成形现场拼装,为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模板变形,梁侧板每隔400mm安装一根80×80mm枋木钉在侧板上加强模板的刚度,梁下口钉上20mm厚的木压脚板固定,上口安装80×80mm的枋木梆加斜支撑固定。粱模板的上口要拉线调直固定,并要将侧板安装垂直(用平水尺或用线锤吊垂直均可)。

2)钢筋工程技术要点。①拉梁钢筋埋设。a.腰梁的构造:设计利用腰梁的箍筋与支护桩的纵向钢筋焊接固定。为了确保腰梁自身的稳定性,克服腰梁的自身下挠,在浇注桩芯混凝土前在腰梁的水平方向沿支护桩每隔一支桩增加预埋2Φ25 的拉梁筋(上下各1根),其长度埋人桩内600mm,为了便于施工,锚入粱的筋长可采用焊接法驳接。腰梁的拉梁钢筋在浇注桩芯混凝土前预埋。b.预埋方法:在安装好桩钢筋笼后用冲击钻在桩护壁(腰梁标高位置)钻一圆孔(孔深不小干250mm>,再将Φ25钢筋插进孔内出露250mm,并与桩钢筋笼绑扎固定,防止在浇筑桩芯混凝土时脱落,然后浇筑桩芯混凝土。但必须注意,埋人桩身的钢筋锚固长不短于600mm,伸出桩外不短于250mm。②梁钢筋加工与绑扎。钢筋进行加工和绑扎的时候,要用绝缘胶带将钢筋包裹住,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设备不与混凝土接触。绑扎完的钢筋可以用主筋串联,这样不只是能让钢筋连在一起,还能预留出需要焊接的位置。支护桩上的钢筋计应保证同一高程上的两个钢筋计连线在钢筋笼放入基坑时与基坑边线垂直。按钢筋直径选配同直径的钢筋计,将仪器两端的连接杆分别与钢筋焊接在一起,焊接强度不低于钢筋强度。焊接过程中应用毛巾或其他布料盖住钢筋计,并不断向毛巾或其他布料浇凉水,避免温度过高而损伤仪器。钢筋计焊接时应对电缆进行覆盖保护,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焊渣飞溅损坏电缆,各钢筋计及电缆编号后将电缆集束绑扎后呈“S”形向上引出电缆直到桩顶位置,绑扎距离宜为0.5m。仔细检查钢筋计焊接位置和电缆编号无误后,方可后续施工,浇捣混凝土时导管应远离仪器0.5m以上,防止损坏。③钢格构柱的安装。格构柱在安装前,先在基础底部放出柱位线,并用20mm厚的木板沿柱外边线钉出柱底框线作临时固定作用,防止柱脚移位。利用8吨汽车吊吊装,格构柱吊人井下后,先校正柱脚加以固定,然后用吊锤吊垂直柱身,并加以固定。固定方法:四边均用1Φ20 钢筋或角钢顶到两边桩护壁与格构柱连接在一起焊牢固,每2m高度固定一道。

(3)混凝土的浇筑。一直以来,深基坑的内支撑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而且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混凝土施工变得简单,无论是在设计方面还是在施工上,都能让简化流程,让施工人员省去很多的工作,还能为工程节省施工资金。本工程混凝土使用泵送方法浇筑施工,人工配合使用插人式振动器振动密实。混凝土的浇筑需有顺序进行,按照现场施工情况应从南向北推进浇筑。为了争取时间,本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计划分做五个区段浇筑,每一道支撑与另一道支撑之间做一个浇筑施工段,当钢筋与模板安装工程完成到该区段时紧跟着浇筑该段的混凝土。施工缝垂直留置,支模封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浇筑混凝土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及混凝土的硬化条件、气温情况定。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淋水养护,安排专人淋水,淋水次数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为准,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4)对内支撑支护的施工监测。通过检测可以知道基坑支撑支护的施工时间以及周围的变化。而且在建立完支撑结构之后,要对其进行检测,这是必要的。在各个施工点上都设立一个检测点,观察监测点的位移情况。本工程通过检测发现,很多的检测点都出现了很小的位移。在基坑挖掘到设计的高度时,位移曲线变得平稳,支护结构也相对稳定。

四、结束语

总之,为了避免高层建筑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情况、施工温度、基坑周围的环境状况等原因综合进行考量,选取最合理经济的支护方式进行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同时还要做好基坑检测,从而保障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防止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本工程由于各方面措施得当,保证了基坑的支护质量,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景阳.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的工程应用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

[2]何建军.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5).

论文作者:陈安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探讨论文_陈安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