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即使教学的语言行为再鲜活也难以将唯美的意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但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精彩的课堂教学效果似乎已经从可期变成了现实,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课堂实践中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需要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去进一步改善。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如何有效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导入环节
多媒体技术由静变动的效果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了课堂学习当中,赋予了课堂鲜活的生命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我们应当注重课堂导入环节,在课堂初始阶段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从而绽放出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时,首先,我对学生说道:“颐和园是北京一个美丽的大公园,处处都有美景。”说着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北京颐和园的景色尽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然后,我通过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逐层为学生介绍了课文的骨架,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具体段落,学习了“长廊”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以及长廊之美。之后,我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令自己久久心向往之的地方,尝试也用以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写一篇短文,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最后,我引导学生归纳了这篇课文中学到的知识点,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导入环节,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当中,使学生逐步抓住了描写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切实绽放出了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重点难点一直是令大部分教师头痛的一件事情。原因有二:一是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将知识尽数传授;二是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空洞的理论极有可能使学生一头雾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知识,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张籍的《秋思》这首诗时,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进行诗词接龙的方式传读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诗的热情,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了解了古代的交通和通讯。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翻译了这首诗,以问题引导的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秋思》的赏析视频,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品味了诗中的语言,体会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最后,我让学生交流了对这首诗的感受,齐读了这首诗。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这首诗的印象,使学生了解了细节表现情感的方式,有效突破了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知识视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世界现象多姿多彩,所以传统教学中课堂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知识视野受限,学到的多是课本以内的东西。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迷人的桂林山水之景,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能读通顺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然后,我播放了课文的录音,帮助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初步了解谈了自己的感受。之后,我将多媒体技术和教材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通过图文对照,与学生一起做了分段讨论,使学生理解了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知道了“总——分——总”的叙述方法。最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我国许多的大好河山,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交流了这篇课文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爱美情操,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之美,祖国大好河山之美。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为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策略,以求能够实现学生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平,韩龚梅.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浅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49-50.
[2]高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思考[J].学周刊,2019(10):151.
论文作者:周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多媒体技术论文; 课文论文; 课堂论文; 小学论文; 这首诗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