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世界形势 促进中国发展——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1996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史学论文,中国国际论文,中国论文,形势论文,学术讨论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1996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1月1日至6日在广州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0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新疆、吉林、陕西、 河北、湖北、湖南、山东、广东等地的高校、党校、社科院所和理论宣传部门。会议以“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战略”为主要议题,展开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
会议研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近几年以来,北京的一些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根据党中央领导人关于中国要研究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的指示,组成了国外社会主义跟踪研究联络组织,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流派,越南、朝鲜等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状况等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会议上,有的研究者介绍了他们近年来跟踪研究的成果。
苏东剧变以后,西欧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在对苏东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严厉批判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化”等概念进行了“理论反思”,力图从自己的理论信条中剔除一切似乎已被苏东社会主义模式证明为不合时宜的东西,以便于彻底划清自己同共产党人的界限。例如,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主张将表示自己理论和政策的概念由“民主社会主义”改为“社会民主主义”,以利于显示自己同“社会主义”的区别。法国社会党放弃了过去国有化的做法,英国工党则取消了党章中关于公有制的条文。与会代表在指出这些事实的基础上,强调必须划清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但认为应该承认社会民主党、社会党的理论与实践即“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潮,认为不如此便不足以说明对它们进行跟踪研究的必要性。
当前,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白领工人的比重不断上升,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人口不断上升,出现了所谓“金领人员”,出现了一部分工人拥有企业股票的现象等等。与会者在指出这些事实的同时提出,在西方国家,工人作为“生产和增值资本的雇佣工人”的事实没有改变,他们仍然是不占有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仍然未摆脱相对贫困化的状况。与会者指出,当前西方国家的工人运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工人运动的要求多元化,即工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由工会提出的经济要求,而要求保证自己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权。二是斗争方式的多样化,即不限于罢工、示威等传统的斗争手段,越来越多地采取谈判的方式解决劳资之间的矛盾。
当前,法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断升温。1992年以来,法国相继出版了《马克思的哲学》、《马克思:研究可能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幽灵》等重要学术理论著作,强调马克思的思想不仅是一座历史丰碑,而且具有现实的价值。1995年9月27日至30日, 在巴黎第十大学举行了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得到了世界上21个国家的100多个学术刊物和学术研究机构的支持,有500多名来自各国的学者出席了会议。1996年5月24日, 在巴黎又举办了“马克思的春天”专题学术研讨会。上述事实说明,法国的以及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正处于不断进展的过程中。与会者指出,当前法国的以及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更多地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研究马克思对人类知识宝库留下的珍贵遗产,二是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思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本身的不足,三是研究人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兴趣的多样化以及研究领域的多角度化。
在俄罗斯,重建后的俄共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政党。他们主张利用议会内外的各种形式进行斗争,包括罢工、全民公决、选举、抵制现政权反人民的行为等等,达到建立“民族救亡政府”的目的。1995年1 月举行的俄共三大通过的党纲提出,社会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按劳动数量、质量和成果分配生活资料的无阶级的社会,是在科学计划和管理的基础上达到的具有高度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的社会。据此,与会者指出,俄共的社会主义观点既区别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但是他们要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尚需进行长期的、艰巨的斗争。
与会者认为,从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出发,我国应该继续贯彻邓小平提出的“不当头”、“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方针,加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努力实现“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与会者认真学习和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策略的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发展“分三步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个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裕。与会者认为,邓小平的这一发展战略理论,克服了长期以来我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急于求成的思想偏向,符合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实际,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进展,是当前我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邓小平在提出上述发展战略理论的同时,形成和提出了系统的策略措施的理论。在改革之初,他主张实行责任制,推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1982年,他提出抓三项重点工作,即抓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后,他相继提出要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力,实行“台阶式”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且达到共同富裕,稳定政治局势和稳定政策等等,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与会者认为,上述邓小平提出的种种改革措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策略措施系统,足以说明邓小平在实现战略目标的策略措施上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理论。
与会者探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未来发展的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人民,使人民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永远前进在社会主义轨道上。与会者认为,做到了这一点,就是竖起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精神支柱。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培育一代新人,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青年一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与会者认为,做到了这一点,就是产生和成长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主体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发展高科技,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会者认为,做到了这一点,就是获得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与会者一致认为,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它的指导下,我国在世纪之交必将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与会者研讨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在广东的某些地方,产生了一种新的财产所有制形式,即“共有制”。有的与会者提出,所谓共有制,指以公有财产为主体、多种非公有财产与之并存的所有制关系。例如,原来的某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大部分股份由集体占有,一部分股份由外资占有,一部分股份由企业的工人私人占有,这样的财产关系就是“共有制”。与会者提出,成长中的我国“共有制”有三个特点:一是财产由国家、集体、个人、外资等多元主体分散占有,但公有财产始终占主体地位;二是在财产管理上建立了一套按市场原则运行的富有效率的宏观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三是在分配制度上按劳动效能分配和按资产收益分配并存,但以前者为主。有的与会者认为,“共有制”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选择,是通往未来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有的与会者就坚持共同富裕的问题发表了意见。他们提出,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入差距、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不同所有制职工的收入差距、不同行业职工收入的差距,均有拉大的趋势。克服分配不公,坚持共同富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二是调整产业政策,反对行业不正之风,消除垄断性不合理收入;三是加强反腐败力度,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惩治,加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及其监控机制;四是加大扶贫力度,加速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公民的公平意识和守法意识。
与会者研讨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问题。有的与会者认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当前我们的奋斗目标之一。可是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求我们首先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从而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物质基础,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逐步地实现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有的与会者认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依法治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他们提出,依法治国的根本标志是:任何政党、个人、无论它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无论他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百姓,都要服从代表全国人民意志的法律,违反法律都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大多数与会者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与民主政治的建设一样,也应当有一个逐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会议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共运史学科所走过的道路,认为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本学科的同志逐步地明确了学科定位:即把研究历史问题与研究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研究社会主义与研究资本主义结合起来,把研究世界社会主义与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把研究领域不仅扩展到与社会主义有关的思想流派、政党组织和社会运动,而且扩展到与研究世界社会主义有联系的当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从而使这个学科更贴近世界和中国的现实,更贴近当代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更贴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使研究工作更能够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会议要求本学科的全体同志再接再厉,创造新的研究成果,为繁荣我国的社会科学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