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闽南俚语粗注论文_蓝太和

部分闽南俚语粗注论文_蓝太和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 363200 

《辞海》对“俚语”的注解:粗俗或通行面极窄的方言词,如北京话的“撇丫子”是放开步子跑,“开瓢儿”是打破头。

北京话,在流行的普通话中作为标准的语音也好,语法也好,几乎成了“范儿”,却都存在“俚语”现象,有其“粗俗”和“流行面极窄”的特点。更不用说,除标准的普通话外,诸多汉语语系所存在的特性,也自然存在繁多的“俚语”,正因为这些俚语的“粗俗”,它更能够体现一小部分人对生活的概括、沟通、交流的鲜明、通俗、易懂。其中的“粗”应该指无须接受任何教育的人都能运用,甚至可以娴熟地运用。然而也正因为这些“俚语”的粗,它才未能登上“大雅之堂”。比如,在报刊、文章、或大量出版的刊物出现,假若偶尔出现都须烦加注解,不然,自然有多数人看不懂,故而“俚语”仅仅是在口头语当中,流行面极窄的存在。

一、闽南俚语简介

闽南语在运用数量上约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四,“闽南俚语”这种流行面极窄的现象即可想而知。可是,纵观世界、国际上,从印第安人到非洲沙漠地带的黑人,从印度到苏门答腊……无论是哪一种人种,叽里咕噜的声音都有其具体内涵,这里就让历史学家或地理学家去研究、去探讨吧!

本文就“闽南俚语”存在的个别条目,笔者粗浅鄙陋之见做一番粗浅的注解。或许有些因为地域的差别、年代的悬殊,说法有些不一,那也是没关紧要的。因为“俚语”本来就是流行面极窄的,窄到你我认识理解有区别,那就相互补充吧!

二、为何要对通行面如此之窄的方言进行粗注

既然流行面极窄,研究它有什么作用呢?愚以为,语言是历史的一个很具体的标志,因为生活发展到什么程度,语言自然而然就如影随形。闽南人和客家人、徽商、川客……没有什么区别,我们的祖先都是勤劳、勇敢、质朴、聪慧的,一点儿也不比其他的族群差。我们的祖先从东渡台湾,南下南洋,西至湖南广西,诚然,大多数台湾人的祖籍是闽南的,他们都会使用闽南语,更远一点的如美国的唐人街,阿根廷的各港口,还有新加坡的许多人中,至今也都在通行闽南语。也许平时我们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祖先都用什么形式说话, 他们说话呈现出什么特点。看客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视、电影等媒体认识并且体验的,这些俚语随意地让某些导演随意摆弄,尤其是一些大作、名著,少有人去计较,而更有甚者,都振振有词地声称:某某电视、电影就是这么演的。因为随着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40年,生活已经出现新的、需要理解运用的词语,比如:GDP,共享单车,网络,支付宝……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对于祖先如何运用语言,民众哪有闲暇的时间去考虑?忘记祖先其实就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

更何况随着社会的变迁,本来“通行面极窄”的而今要变“阔”了,因为城乡相互结合,父辈因为儿女到城内就业,还因为有一部分人生活富裕了,到城内买房,享受城市生活的文明,在城乡交织居住的小区,在热闹不减的超市,在悠闲惬意的凉亭,他们不分天南地北,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职业贵贱,不分言语种类,这些人快乐、忙碌且不失规律,饶有节奏地相互认识、打招呼。生活当中认识久了,因为交流的需要,偶尔便用一两个生硬的俚语也就不足为怪了。虽然无法达到“蓝瘦”、“香菇”一般,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网红对象,却也能通过如此来扩展和传播。如果有关部门对这些俚语进行必要的注释、讲解,也许就能让多一个人走进俚语,走进这古老又不陌生的世界,他还会皱着眉头、挠着头皮、瞪大着双眼说:“啊,原来这句话说的是这个意思啊!”

更主要的是闽南俚语和其他俚语一样,有对生活的总结,有充满哲理的妙语,有正能量的传播,有立德树人的规范,有诚信为人的要求,有信仰笃实的词条,有自身严格要求的妙言,尽管也有一些表面上和现代文明相去甚远的声音,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体现“俚语”的意象。

三、下面就部分闽南俚语做粗略注解

1.“后歹田望后冬,歹丈夫一世人。”

指有些事做错了,还有希望纠正,补充,而有些事一旦做错了就永远错了,再也不能改变,劝诫当你做选择时候必须小心谨慎。

2.“横柴塞入灶。”

指做事情粗鲁,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之前人们生火做饭,家家户户都有灶,烧火的时候横着的木柴是塞不进灶口的。

3.“尪大身,锣大面。”

指生活中很多事是互相搭配的,而且互相成比例,不能失调。“尪”闽南语指的是:用木头或泥或塑成的神明的身躯。“大身”除了大个子外还有信众的多寡,活用时还有如普通话的“夫贵妻荣”的意思。

4.“菜瓜贡(打)狗双头了。”

指得不偿失。菜瓜即丝瓜,用丝瓜打狗,因为硬度不够,对狗而言,一点儿也不疼,而丝瓜固然截成两段也是白白断了,因为徒劳无功。

5.“地主假开荒,田头田尾焖肉饭。”

指善于巧妙地用假象。“地主”在特定年代,指自家本来就有很多田产还去开荒,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肉饭就是很好的食物,已经够得上是奢侈了,不敢公开吃用只能够利用开荒时享用。

6.“不怕火烧瘄,只怕掉落溪。”

因为穷到家里没有任何财产,即使瘄被火烧了也无所惧怕了,可是掉下溪水就无衣裤可换了,这是特定年代对贫穷都不羞愧的变态心理。实际上,火烧瘄也好,掉下溪也好,对什么人都还是会构成一定影响的。

7.“狗咬铁钉尾不甘放。”

指对某事或某物执着不放之意,也有汉语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意,还有做事情不果断不截决,对该丢了却不丢去之态度的批评,就是现在话谈的不懂得“断舍离”之意,有贬义的感情色彩。

8.“脚踩水鸡筑湿湿。”

指做事情或为人低调,自己心中有数却不喜欢张扬。在水里摸鱼脚踩着田鸡却装作无事人的样子。“筑湿湿”就是装作无事的样子。

9.“三锄头,两畚箕。”

指说话或者做事粗简、鲁莽,欠缺细心,有贬义的色彩。

10.“三茵柴塞进灶空。”

和上面第9条有相同所在,都有着同样的做事情缺乏细致,过于简单,经常从事多的民间的农妇中出现。

11.“乡下苍蝇吮县内的猪血。”

指沾别人的便宜。话很粗但是这个比喻却很恰当,苍蝇比较喜欢血腥味也特别明显,此俚语可能更有限。

12.“好心被雷打死。”

指对生活中的一种埋怨心态,表现出对生活不公平的无奈,其中应该是省略掉一个转折连词“却”,原句应该是“好心却被雷打死”对现实中反差的抗争,正能量的应该是好心有好报,推崇爱,播种“好心”收成善果。

13.“驼背(隐龟)练拳头,出力兼歹看。”

指不具备做某事的能力,却勉强把此事做了,结果并不好,哪怕尽力了还是被人否定,劝人做事要切合实际,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从另外一个方面对一件事要转换角度思考问题,体味做事的人的艰辛。

14.“外甥吃母舅,好像猪母吃豆腐;母舅食外甥,好像猪母吃铁钉。”

吃豆腐显得很简单容易,吃铁钉就截然相反了,本俚语可以从母舅对外甥的疼爱,什么都可以给,在所不惜,而等外甥的年纪大了,有能力孝敬母舅却已经晚了 ,母舅也自然有自己的子女孝敬,无须外甥孝敬,也有一种对有恩不报的埋怨。

15.“王公的火油也敢倒。”

“王公”闽南语中,供奉庙里的神且是勇猛无比的神,之前庙里的庙火都是花生油制作而成的火油点燃的,连王公的火油都敢倒,直接影响到庙里的庙火,即影响了王公的利益,“王公的火油也敢倒”,常指那些无头脑、妄作为、不考虑后果、无知无畏的人,不指勇敢的人。

16.“含慢(笨)查媒看无初三月。”

指古时家里的事务都由家里的主妇完成,当时家庭人口也较多,晚饭后,饲养好家里的牲口,猪、牛、鸡、鸭,喂养好了小孩,等完事之后,初三这天的月牙都已经下山了。这是一句嫌弃女人做事效率低,还有她们事务多的俚语,还有指天文现象,初三月亮随升随逝的概括。

17.“你莫嫌我吃黑烟,我莫嫌你穿破裙。”

吃黑烟就是吸鸦片,穿破裙指的是生活拮据,本俚语有一种在男女婚姻中莫相互嫌弃外,还有一种朴素的相互包容的内容,要相互包容对方的缺陷。

18.“前坎金后坎银,坎额查媒做夫人。”

“坎额”指人的前额高又突出,生为女人,人人都喜欢靓丽,端庄,也常常有些人一出生外貌形象不怎么样,为了给这些已造成的事实的无可改变,(之前没什么整容),女孩增强自信,自古至今自然有个别的“丑”女人嫁给有爵位的丈夫,因而当了“夫人”,故而本俚语不失为一种鼓励,增添自信。

19.“三分钱贡(打)死一只狗。”

对抠门人的一种指责,狗的生命力、反抗力虽然不是最强的,出三分钱要打死一条狗,确实也太抠门了。本俚语提倡凡事要大方点、慷慨点。

20.“番仔穿裤子,唐人走无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本条俚语牵涉到气候常识,闽南人很早之前为了生计,漂洋过海到南洋讨生活,就是现在东南亚一带,成为“番客”,东南亚的气候特别闷热,一年四季温度都很高,本地人少有人穿长裤,偶尔有气温特别冷的年头,连“番仔”都穿了裤子,到那边成为“番客”的唐人,可就冷得不行了,所以走投无路。

21.“过稳卡赢吃补。”

“过稳”,指让自己的喜好得到满足,“吃补”指物质上的满足,应是指精神上的享受远比物质上的享受强,强调精神第一性而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2.“臭头无剩剃头雷(钱)。”

臭头不用剃头,但是臭头要买药治理臭头,所以表面剩下来的剃头钱是不能被省下的,况且,剃头钱就那么一点点,鼓励人在花钱方面当花即花,别抠门。

23.“自己背金斗,替人看风水。”

指不切实际,相互矛盾。“金斗”相当于如今的骨灰盒,背上后背的骨灰盒,指无处安葬,自己的祖先的骨灰盒都找不到墓地安葬,却替人找风水墓地,简直是矛盾到家了。

24.“做媒婆的儿子没妻。”

本俚语有两个含义:一是媒婆专门替别人考虑,唯独没有想到给自己的儿子娶老婆。二是指媒婆儿子条件差或者要求高,本应该是具备“近水楼台先得月”却因近水楼台没有月。

25.“做贼无空手。”

和顺手牵羊的意思相近,“盗贼”目的就是偷得财物,只要是财物,偷什么都是偷,揭示出“贼”的本性。

26.“没肉怨人大脚腿。”

指有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总找别人的不是,就是今天所说的“羡慕、嫉妒、恨”,是一种狭隘的心理现象。

27.“树头竖得正,不怕树尾地摇风。”

指外界的因素不能影响实际的情况,自身做好正事,做到心中有数,就不能动摇自己坚定的信心。谣言,假语对有正能量的人都是无可奈何的。

28.“做事闪西风,吃饭拿大碗公。”

指讽刺那种见利舍命、遇事逃命的人。做事情躲躲闪闪见到利益就要寻求最大的人。

29.“致大笠不惊西北雨。”

在闽南,西北雨常指夏季的暴雨,它来势汹汹、骤雨狂风。“大笠”指较一般斗笠大两三倍,有荫庇,所以不怕事的意思。

30.“猪母曲馆住久,也会踏步(有节奏感)。”

指一种习惯就了就会有惯性,形成常例,潜移默化的作用。母猪被认为是最笨的,都会有此功效,其他就不用说了。

31.“平平路摔倒笨猪母。”

指因为路好走,故而走路的人常大意,摔倒也就在所难免,常指一件事因大意粗心而把事情搞糟。

32.“隔壁吹等灯火。”

常指多管与自己无关的事,也有人认为是做不到的事。

33.“一粒田螺泡九碗汤。”

常指做某事,主要的成分极少,而次要成分占大多数。

34.“站高山看马相蹄。”

指专心看热闹,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远远地观望。

35.“豆酱无虫,天下无人。”

“豆酱”之前是农家主要的家庭必备的小菜,其做法是,用麦粉碎后和豆粒经过发腐放在瓮中一定时间后,自然会生出许多小虫,这是一种规律。

36.“想死不想想奋社。”

“奋社”就是侵占、拼合,同化之意只对某人的理想完全不能实现的贬义说法,之前宗族观念强,凭个人的力量想把不同的宗族或居住的村落给拼合了,根本是不可能的。

37.“有样看样,无样自己想。”

指做某事,要学会从旁边得到启发,不然只好自己动脑筋。

38.“买鸭假督龟(打盹)。”

指心中有数,却装出一种麻痹别人的壮志。

39.“鸡啼虎跑。”

指时间段,一般指寅时之后,也就是下半夜三点之后。鸡鸣,早前野里动物听到鸡鸣也该回家了。

40.“世事混透透,无锅也无灶。”

指对复杂繁多的人情世故的一种无奈的评价,常指为了顾面子而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

41.“金收楼拆。”

常指一种诚信的现象,卖楼的人把楼卖了,买楼的人就有权利把楼拆了。

42.“屋檐水滴墙脚跟。”

一种生活现象,很自然地教诲人们,一代人做事,下一代直接受影响,也就是一种传承,有什么上辈人自然就有什么样的下代人,劝告人们要做好。

43.“水滚狗走。”

指做事情没有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或做事情没把事情的前后顺序处理好。想杀狗,未把狗先抓住,而先去烧水,狗走了,不能达到目的。

44.“空卡多米筛。”

常指做事找许多借口应付。“空”洞穴之意,米筛的洞特别多。

45.“吃半夜饭。”

指习武之人。之前习武的人都得半夜三更练武要稍微吃一点点东西才可以开始训练。

46.“懂礼后没女婿可做。”

之前结婚时不能彩排额,并且做女婿的礼节很多。本俚语是指机会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47.“你看我仆仆,我看你雾雾。”

是说人要互相尊重,一旦你看不起我,我也没有必要看得起你,劝你要自我修养,学会尊重。

48.“鼻管望天。”

常用来讽刺那些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人,头抬得高高的,连鼻孔都朝天了。

49.“三岁所走到老。”

指自小养成的习惯到老都改不了。

50.“三岁偷摘瓠,大了偷牵牛。”

小时候犯小恶,大了自然就作大恶。

51.“吃鱼吃肉也要吃芥菜甲。”

现在的养生之道讲究营养合理搭配,之前的人还有一种持家之道。

52.“死猪不怕开水烫。”

指一种事习以为常、见怪不怪,都无法改变了。且猪已死没知觉,开水再热也无可奈何,常一种指不以为然、自甘堕落的情况。

53.“大的除大孙,小的除母(妻)本,中间的都没有份。”

指以前分财产,兄弟都有好几个,在分家产时候,必须照顾长孙和幼子,至于中间的可以考虑少分。

54.“有某(妻)有某命,没某天注定。”

指对自己的命运做出的一种无奈的解释。认为有妻子和没有妻子都是上天注定的,这是一种宿命论调,带有消极的色彩。

55.“嫁给杀猪夫,无油炒菜也会香。”

指杀猪的满身油垢,包括家里的,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56.“生鸡蛋的没有,拉鸡屎的有。”

指没有任何好事,而尽是麻烦事或者坏事,常用在和别人交往,对方给自己的感觉。

57.“隐龟(驼背)出力兼歹看。”

指因为驼背,行动本来就比正常人艰难,出力时候更是力不从心。这是一种对残疾人的歧视。除此之外,还有表示啰嗦,感觉自己的出力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

58.“假死石降,相吃青竹标。”

“石降”是蛙的一种,善于伪装。它会假装死,颜死蝎状。“青竹标”是一种比较小的蛇,常指善于伪装而想达到某个目的。

59.“宠猪拱灶,宠子无孝。”

指对子女不必要太宠,就像宠猪一样,只会有不好的结局。

60.“有那屁股,才敢吃那泻药。”

常指有能力才敢揽活,和今天的“手有金刚钻,方搅切割活一样。”

因为作者的生活限制,生活区域狭小,以上举得例子60条闽南俚语,均是闽南地区常用的熟语,本人可能在理解上与其他地方有所出入,故而只能是“粗注”,如果有不同的注解,欢迎读者指正,本人一定虚心接受。

当然,闽南俚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大家喜欢,虽然俚语僻、偏、流行区域非常有限,当生活中偶尔听到时候,你总会有一种碰到久别故人的亲切感,因而倍感温暖。

论文作者:蓝太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7月总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  ;  ;  ;  ;  ;  ;  ;  

部分闽南俚语粗注论文_蓝太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