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中学 250300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是一个教师成功的标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一、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怎样让学生爱学生物呢?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投入到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教学《植物的蒸腾作用》,我做了一个实验:把托盘天平调平衡,然后在两个托盘上放两株盆栽天竺葵, 左侧叶全去掉,右侧叶全,把天平调到平衡状态,把两株天竺葵放在强烈的阳光下,半小时过后,提问: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说左侧托盘下沉。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学生回答说右侧失水多。水是怎样释放出来的?水从植物体散失的过程属于植物的什么生理现象?这样就引入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节的学习。好奇心激发起来后,精心组织教学,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寓教于乐,游戏增强兴趣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可把游戏和知识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做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自然知识。
在学习《运动的实现》时,学生对运动的实现感到太抽象,不易理解,老师设计了一个模型:两根细木条用钉子钉住,木条两端用橡皮筋拴住,木条代指骨,钉子代指关节,橡皮条代指骨骼肌。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变短,产生拉力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我要求每个学生会操作,并在操作的同时描述运动产生的过程。模型形象地展示了骨骼肌、关节、骨三者在运动中的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轻松地学习了生物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
可开展“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如采集标本,参观自然博物馆、动物园、苗圃,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进一步探求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栽花种菜,给植物挂上铭牌,孩子们为了种好、介绍好这些植物,主动地去请教老师、询问园丁、翻阅书刊、查找生物辞典,从而学到了大量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植物的兴趣。这种求知的积极性,单凭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调动不起来的。孩子们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容易理解和记住有关知识,还能为自己发现许多大自然中的奥秘而欣喜,这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植物的崇高美德。我在教学中把生物知识与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如:冬季苹果为何要套塑料袋?树木移栽为何去叶?为何带土并包住根移栽?
四、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求知欲,主动去探究知识。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电视、VCD、因特网、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肾单位的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原理,若只用语言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做出一个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一看就明白,既节省了教学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巧用诗词、成语、俗语提高兴趣
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转递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学生熟悉的俗语,再对学生说:水是往“高处”流的,让学生产生了疑惑,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老师引入蒸腾作用的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像水泵,促进水由低处通过导管向高处运输,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又增强了趣味性。设疑要有趣方为巧问,设疑要有度方为善问。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最能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论文作者:王圣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兴趣论文; 植物论文; 生物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作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