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开腹子宫肌瘤剔除和腹腔镜肌瘤剔除临论文_黄要,石筱平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治疗以及传统开腹剔除术(TAM)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治疗思路。方法:随机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80例巨大子宫肌瘤或多发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M组与TAM组),每组纳入40例。LM组予以LM术治疗,TAM组予以TAM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TAM组患者手术时长、出血量相比LM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TAM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相比LM组明显更长(P<0.05);TAM组患者疼痛分级相比LM组明显更高,TAM组患者并发症率相比LM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对越高,该治疗方法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传统开腹剔除术;治疗思路

子宫肌瘤疾病是作为育龄期女性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常见子宫肌瘤类型为浆膜下子宫肌瘤。此类患者临床多无明显症状表现,仅少数患者发生阴道出血,当患者子宫肌瘤发生蒂扭转可引发疼痛症状[1]。临床针对子宫肌瘤疾病常以性激素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存在生育需求患者,传统开腹剔除术(TAM)是一类常用术式。而在近年来,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也是一类受患者欢迎的常用术式,研究以探讨对比分析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进行LM术治疗以及TAM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治疗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随机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80例巨大子宫肌瘤或多发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M组与TAM组),每组纳入40例。研究纳入患者均符合第八版《妇产科学》对子宫肌瘤诊断标准。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细胞学检查,研究排除合并宫颈癌患者。LM组纳入患者年龄范围28~53岁,平均年龄(37.2±3.7)岁,患者单个巨大肌瘤的直径范围8~18cm,平均直径(12.4±2.2)cm,肌瘤数目3~15个,平均(8.2±1.7)个;TAM组纳入患者年龄范围28~55岁,平均年龄(37.5±3.8)岁,患者单个巨大肌瘤的直径范围8~19cm,平均直径(12.6±2.3)cm,肌瘤数目3~16个,平均(8.0±1.8)个。纳入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TAM组患者术中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行仰卧体位,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式治疗,手术操作标准依据糜若然版《实用妇产科手术技巧》提到的手术标准进行,选择下腹正中或选择耻骨联合上打开切口,经B型超声探查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以及肌瘤数目,确定术中子宫切口位置的选择,依据肌瘤不同位置予以手术切除,术毕将腹腔进行分层缝合处理。LM组患者在完成插管后予以全身麻醉,术中行仰卧体位,对术野皮肤进行消毒,予以常规铺巾。配制举宫器,选择脐轮下缘打开1cm长纵切口,经气腹穿刺后形成气腹,控制气腹压力在14mmHg,完成套管穿刺并经腹腔镜对患者肠管、肝、胆以及大网膜进行探查。若探查结果未见异常可改为头低-脚高体位,依据患者宫底高度以及子宫形态,选择两下腹的对应部位置入5mm、15mm的套管作为操作孔,选择左髂前上棘内的2cm穿刺同时置入相关操作器械。针对于带蒂浆膜下肌瘤予以双极电凝对肌瘤蒂部进行电凝后切除,并电凝处理子宫创面,对于创面较大患者进行缝合止血。对于肌壁间肌瘤则在表面的子宫浆肌层处通过注射垂体后叶素12U,当子宫收缩且肌瘤变白后,选择齿抓钳夹持肌瘤为牵引,通过电凝钩切开子宫的浆肌层至表面,通过大抓钳夹住瘤核并缓慢向外牵拉与旋转,蒂部通过电凝切除。对于部分体积小肌瘤可直接选择从左下腹切口处切除并取出。缝合应用1号可吸收线进行分层缝合。术后通过浓度0.9%的氯化钠溶液对腹腔进行冲洗,同时检查创面渗血情况,完成检查后将器械取出,排空腹内CO2气体,缝合切口。术后持续观察7d。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本次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分级等。术后疼痛分级分为采用视觉评分表法,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术后越疼痛。

1.4数据处理

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数据如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疼痛分级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t检验,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对比行x2检验,并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TAM组患者手术时长、出血量相比LM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TAM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相比LM组明显更长(P<0.05,见下表1)。

2.2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TAM组患者疼痛分级(3.7±1.4)分,LM组(6.2±1.6)分,TAM组患者疼痛分级相比LM组明显更高(P<0.05);TAM组患者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率20.00%,LM组患者术后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率5.00%,TAM组患者并发症率相比LM组明显更高(P<0.05)。

3讨论

随着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发生子宫肌瘤患者多数存在保留子宫需求,针对此类疾病临床主要以通过手术治疗。相关研究提示,子宫肌瘤在患者经手术治后的复发率较高[2-3]。针对此类患者选择合适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100例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进行LM术治疗以及TAM术治疗;研究提示,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TAM组患者手术时长、出血量相比LM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TAM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相比LM组明显更长,同时,TAM组患者疼痛分级相比LM组明显更高,TAM组患者并发症率相比LM组明显更高,提示LM虽的手术时间相比于TAM术式更久,但LM术式临床治疗效果相比TAM术式明显更好,即LM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短、术中的出血量较少,且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更低。针对于临床进行LM术式治疗患者,医师更需把握治疗指征,此类患者选择适应症包括子宫肌壁间肌瘤以及浆膜下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否适用腹腔镜下配合完成,还应根据子宫肌瘤类型、位置情况以及大小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对越高,该治疗方法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弦珍,朱小玲,甘跃敏,徐火荣,徐志玲.醋酸亮丙瑞林预处理对行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6):62-63.

[2]王康荣.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3):3804-3805.

[3]郭哲,王喜华.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37例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05):993-994.

论文作者:黄要,石筱平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开腹子宫肌瘤剔除和腹腔镜肌瘤剔除临论文_黄要,石筱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