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芝1 马 祎2
1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31100;2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731100
摘要:目的 婴儿麻疹发病主要原因分析,总结经验,进行免疫策略。方法 2015年3-4月期间发病婴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论 婴儿麻疹发病主要原因与原发性免疫失败、胎传抗体过早消失、婴儿初免月龄内发病、接种不及时和接种技术不规范等因素有关,免疫对策: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提高人群免疫覆盖率阻断麻疹野病毒循环,提高大年龄组儿童的接种率来保证<8月龄婴儿不至暴露于麻疹感染中;将育龄期妇女的麻疹疫苗接种纳入控制婴儿麻疹的措施。
关键词:婴儿麻疹;发病原因;免疫策略
1 调查资料
2015年3-4月期间发病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96人。年龄最大43岁,最小2月。其中6岁以上22人,占22.9%;3—5岁11人,占11.4%;1一2岁25人,占29.8%;<8月龄38人,占39.6%;发病最高。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情况控制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消除麻疹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对8月龄内婴儿麻疹的发病原因及免疫策略进行分析。
2 婴儿麻疹发病原因
2.1 疫苗免疫原性下降,稳定性差 麻疹疫苗(MV)最大的特点是不耐热,温度及其有关的反复冻融是影响MV稳定性的外界因素。因此,冷链的推广应用对保证MV稳定性至关重要。尽管冷链装备监测合格率较高,但实际应用中,尤其条件恶劣的山区,冷链系统不能保证,MV滴度也很难保证。
2.2 初免月龄内发病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MV初免月龄为8月龄,这一程序制定的基础是,过早接种MV由于胎传抗体的干扰致使免疫失败。大量监测资料表明,MV免疫后的母体胎传抗体仅能维持到6月龄或更早即消失[1]。
2.3 胎传抗体过早消失 具有麻疹免疫力的产妇所生的婴儿可获得来自母体的胎传抗体,这种被动获得的抗体可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对婴儿提供保护。致使婴儿母传抗体水平较低,保护力度和时间不足,造成≤4月龄的婴儿发病占周岁内患儿的7.72%,最小发病年龄只有45d[2]。
2.4 接种技术不规范 由于接种器材不统一,注射器型号过大,或吸稀释液后带有水分,或刻度掌握不准等造成接种剂量不足,以及由于注射部位掌握不准。另外,由于使用碘酒消毒,或使用酒精消毒皮肤后未干就行注射,或用酒精棉球擦试针头,用热注射器吸取MV进行接种,或打开的MV在室温及光线下暴露时间过长,而影响MV效价,都将影响其免疫效果
2.5 接种不及时 未及时给适龄儿童进行MV接种,增加了儿童暴露机会。尤其是农村地区计划免疫冷链运转,使一批婴儿要到10月龄左右才能初种MV,致使9月龄婴儿的麻疹发病占周岁内患儿的9.55%-30.77%[3]。
2.6 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了难度,使得计划免疫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出现免疫空白。城市暂住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由于查漏补种不能有效落实,外来流动儿童的MV初免和复种不及时或缺乏,使得易感人群大量积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7 其它方面 还与机体营养状况、发育状况及免疫系统成熟等因素有关。机体由于患感冒或正在面临暴露某种传染病之危险,于近期注射过丙种球蛋白,或服用某种抗病毒药物等,与灭活疫苗接种间隔不足半个月或与活疫苗种间隔<1个月,也将影响MV的免疫效果。
3 当前控制婴儿麻疹的免疫策略
3.1 提高疫苗质量,加速新疫苗的研制 研制出8月龄前乃至出生后在存有母体抗体情况下即可使用的疫苗,已成为消除麻疹必须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这在疫苗时代母亲极少自然感染麻疹,人工免疫后母体抗体消失早;在这种的情况下,研制新疫苗尢为必要。
3.2 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接种质量 广泛推行乡级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实行按月开诊,让每一个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种MV,必须健全冷链系统,加强冷链系统的监测和管理。疫苗直接从冰箱中取出后立即使用,以保证疫苗效价。
3.3 育龄期妇女婚前MV复种 自然感染麻疹获得免疫力的母亲,所生婴儿的麻疹胎传抗体侍续时间长,而接种MV获得抗体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就会过早地失去麻疹胎传抗体,而对麻疹易感。如果能够在申请结婚的育龄期妇女中进行MV复种,将会有效提高母传麻疹杭体的水平,进而降低婴儿麻疹的发病率。
3.4 调整免疫起始月龄 MV的初免月龄取决于婴儿体内母传麻疹抗体的维持时间和水平,由于低月龄婴儿发病的增加,对于8月龄的初免程序是否就该提前引起较广泛的讨论。有学者认为,在6-8月龄婴儿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麻疹病例,但仍无须提前初免月龄,应该通过提高≥8月龄儿童的MV接种率来保护<8月龄婴儿不暴露于麻疹[4]。
3.5 开展群众性免疫活动,阻断麻疹野病毒循环 儿童接种第2剂MV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有效接种率。再免疫不仅对漏种者能起到补种效果,而且对原发性免疫失败者和免疫后抗体水平偏低者也能起到一定比例的免疫加强和提高抗体水平。通过群众性免疫活动,不仅能提高接种率,填补免疫空白,而且能提高并维持人群较高抗体水平,阻断野病毒循环,从而间接减少婴儿麻疹发病。
3.6 加强对流动人口儿童的管理 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外来散居儿童的管理,实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不能提供明确免疫史的儿童应补种1剂MV,有些地区可能需要开展MV强化免疫活动。同时对于免疫服务的提供方,要改善免疫服务,加强卫生宣传,提高流动人口防病意识。
小结
在麻疹控制的不同阶段采取的策略可能有所区别,但无论采取什么策略,均应建立在充分的调查论证和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控制婴儿麻疹的最终措施是要提高疫苗质量,研制出不受胎传抗体干扰的、免疫原性好的新型MV,这也许是控制婴儿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姚惠铭,沈明飞,何金观,等.奉贤县产妇与婴儿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及当前麻疹控制对策.中国计划免疫,1999,5(2)
[2]吴霆,王绍良,凌罗亚.控制麻疹的策略.中国计划免疫,1998,4(1)
[3]李平,司源,武继守,等.西安市婴儿麻疹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的探讨.中国计划免疫,2001,7(2)
[4]Alan R Himan.中国麻疹控制策略的建议.中国计划免疫,2002,8(2)
论文作者:马晓芝1,马祎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麻疹论文; 月龄论文; 免疫论文; 婴儿论文; 抗体论文; 疫苗论文; 儿童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