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四年级数学;教学研究
国务院、教育部提出教育要均衡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平等教育。要实施平等教育,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适合学生均衡发展的、师生互动的、学生能自主操作的教育均衡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的平等教育教学,与其相应的教学程序为“创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内化——应用拓展”。
(一)创境激疑。
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②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③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
(二)自主探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得到均衡的发展。
(三)明理内化。
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新知,获取新知,并巩固内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四)应用拓展。
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进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了能力。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为案例,简要阐述“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我认为主要包括:活动内容与目标、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手段几个重要方面。
(一)构建“教育均衡发展的数学主题活动课”的内容、目标。
学生在完成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的学习后,教材设计了一堂《图形中的规律》综合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拼摆三角形得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旨在让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具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成功与发展。
(二)构建“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我们注重活动课的组织形式,积极贯彻“以趣导入”、“自主操作”、“感悟交流”的组织原则。
1.强化活动的趣味性,坚持以趣导入,深入浅出。在本堂课的活动中,采用学生颇感兴趣的“数青蛙”作为导入活动。
2.强调操作实践,坚持感悟训练。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小棒,并按活动的程序,循序渐进地开展操作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在活动进行时,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自主感悟,及时组织交流汇报,要求学生把活动中的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在教师的点拨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下,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我们反对形式主义,不搞无谓的合作。我们寄希望于在学生独立自主的研究前提下,进行积极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数学主题活动课成为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个性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积极的均衡发展。
(三)构建“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的重要手段。
在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中,可供选择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服务于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求真务实是我们对教学手段的最大追求。因此,我们把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我们的重要教学手段。
我们认为:“内容要精当,形式要活泼,手段要新颖”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温故入新→探究感悟→拓展研究→活动小结”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总之,在四年级数学中让学生均衡发展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教学、学生自主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
论文作者:高改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