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金融新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问题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基本正常,但贷款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中长期贷款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储蓄存款增长率连续下滑,证券市场在波动中规范和调整。那么
从上半年金融形势来看,货币供应量增长大体正常,货币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创造了条件。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物价水平稳中有降,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但有些情况应引起注意和深入研究。
一、中长期贷款增长缓慢的问题
中长期贷款增加额比重下降,增幅趋缓。一季度已出现这一问题,二季度这一状况继续加剧。经调查,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后,风险意识大为增强,普遍加强了贷款审查,由风险中性者迅速转化为风险厌恶者,对存在逾期贷款和经济效益不太好的企业拒绝贷款。企业对银行贷款由原来的敢借敢用敢不还而变得逐渐审慎。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动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银行和企业的抑制。这些情况的出现有可能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缓,5月份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1.8%,累计增长14%,增幅比1—4月回落1个百分点,更低于1996年全年增长18.2%的水平。若增幅继续减缓,会引起总需求不足,影响经济增长水平。
二、关于储蓄存款增幅下滑的问题
从去年9月份以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逐月回落。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储蓄存款会不会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笔者不敢肯定或者否定,但可以肯定1997年不可能再以一年一万亿元的速度增长。
储蓄的增幅减缓,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降息的影响。事实证明,储蓄存款的利率弹性比起贷款来要大得多,两次降息对储蓄的影响显而易见。二是居民投资意识的增强。去年下半年股市邮市的火爆和国债的走俏都很能说明问题。三是城乡居民名义收入的下降,停产企业和下岗职工的增加,相当程度地影响了整体收入水平。此外,公款私存受到抑制和灰色收入渠道减少也是导致存款下降的因素。诸多因素中,存款利率下降是主要因素,但投资意识增强,个人想方设法寻求高收益的投资渠道正在上升为主要因素,而后者具有刚性。资金一旦流出,便无希望再流回来,因此,从长期来看,储蓄存款的零增长和负增长是完全可能的。储蓄存款增幅减缓或不再增长,对国民经济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商业银行将被迫调整资产结构,以进一步增强其资产流动性,降低对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比重。长期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靠贷款,一旦这一渠道萎缩,固定资产规模也会缩减。因此,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应未雨绸缪,尽早考虑相应的对策。
三、关于外汇储备继续增长的问题
今年以来,外汇储备稳定增长,外汇储备增加与我国外贸长期保持顺差有直接关系。截至5月末,出口增长16.4%,而进口下降1.2%。外汇储备增加无疑是件好事,有利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储备过多导致了可利用资源的闲置,同时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通货膨胀加剧时,通过结汇放出大量基础货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当供需平衡或需求不足时,便会加剧资金结构上的矛盾。如人民银行在吃进外汇放出基础货币时,往往采用“对冲操作”方式,减少或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以保持资金在总量上的平衡。但实际上,资金存在结构上的矛盾,即有的企业资金充裕,有的企业资金紧张,如出口企业往往资金不很紧缺,通过换汇获得资金供给,然后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以存差方式或偿还再贷款方式使资金流回人民银行,换汇资金并未行使支付手段职能便回到原处,此种现象可称之为“资金短路”。进口企业尤其是进口投资品的企业由于国内配套资金不足或到位不及时,往往推迟设备或原料的进口。应该看到,购进外汇,增加外汇储备并非人民银行的主观愿望,而是出于不得已,这就是说,若进口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这种状况仍将会持续下去。
四、关于股市“牛市行情”能否持续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的股票市场,虽出现了两次大的波动,但总起来看属于“牛市”行情,虽然政府出面干预,拼命打压股指,但市场人气不减,大跌之后,股指随之节节攀升。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是股市火爆的主要原因,经济形势好转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股民持续不减的购股热情,使新股的发行异常顺利。上半年发行新股共172个,筹集资金450亿元人民币、48.8亿美元。股票行情看好,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顺利发行股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牛市行情能否持续却不令人乐观。一是大量新股发行和上市,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二是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总体来看比国有企业要好,但净资产收益率却不高,与市价更不可比,一些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三是股民结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机构、大户、散户三分天下,变为散户为主,盲目性增大。新股民缺乏经验,虽高位套牢,也拒不“割肉”,增强了股市的稳定性,但如果股市人气涣散,更新的股民不再介入,供求矛盾出现反转,熊市便告来临。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我国股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快牛慢熊”,去年以来的牛市行情持续是最长的,会不会在牛市之后再来一次逐级下跌的“熊市”呢?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
纵观1997年上半年经济和金融运行情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宏观经济调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货膨胀已得到控制,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悄悄发生变化,结构问题和总量问题同时存在。结构性矛盾是根本性矛盾,但结构调整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供需矛盾正上升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因此,金融货币政策应在此认识基础上有所调整。
一、放松贷款的规模控制,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
调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从二级市场购进一批国债券。
二、制定鼓励进口的措施,尤其鼓励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
建议人民银行对中国进出口银行给予再贷款支持,并要求进出口银行增加设备进口信贷的比重,对设备进口配套人民币资金也要鼓励政策性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给予贷款支持。
三、增加企业债券和投资基金发行规模,分流股市资金。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发行可转换可交易企业债券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此外,共同投资基金尤其是产业投资基金也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式。
四、证券交易所应缓速扩容。
建议近期采取“多发行、缓扩容”的策略,即在一级市场上增加发行规模,改上网发行为在当地组织发行或采取上网发行一年后再考虑上市的做法,将资金锁定较长的时间。
(执笔 肖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