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铁柱
湖南省衡东县第六中学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新课程改革后,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但由于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加之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激情。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改进古诗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笔者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转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一、精讲点拨质疑
对于古诗文教学,教师既不必做到字字讲解,又不必做到句句清楚,只要根据学生的古诗文基础,做到有重点地讲解与点拨,学生基本上便能够达到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教师要找到重、难点内容,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促使知识类化,从而让学生触类旁通。在讲解、点拨时,教师要引入电化教学手段。古诗文反映的时代距今久远,要置身语境,就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思想。而现代化教学媒体正好能够将晦涩难懂的古文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鼓励学生反对"专家"和"权威",要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各抒己见。教师"一言堂"和优等生"一锤定音"的现象都是古诗文课堂教学的弊端,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学生问教师、问同学、问教材、问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问的机会、问的时间、问的地点和问的内容,让学生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收获成就感。
二、教有思想的学生
初中古诗文教学虽然学无定法,但是却有法可依。"授之以渔"的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是一劳永逸的做法,而学会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则受益匪浅。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和"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的是知识,习的是尝试知识,体验挫折,是一种文化。教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感,并积极、主动地学习起来,让学生自己摘抄、总结每篇文言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主动翻词典、查资料,学懂词句的古今异意,必要时大声诵读古诗文,做到身临其境,口脑并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特别注重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困难,保证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重视朗读、背诵
古诗文大都讲究音韵和谐、意蕴悠远,读起来抑扬顿挫。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学生体会诗文韵味、激发兴趣、积累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诵读古诗文大都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进行:(1)感知性读--扫除字、词障碍,初步了解古诗文内容;(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区分古诗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节奏、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差别;(3)理解性读--理解字、词、句意,思考古诗文内容,理解古诗文主题;(4)美读--品味性诵读,达到鉴赏的境界;(5)背诵--熟读成诵,积累经典。特别是背诵,在古诗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运用有效策略,指导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古诗文,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积累,提升学生的素养
古诗文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文言语感,加强语言和文化的积累。语文学习离不开背诵,古人云:"读之不足,则诵之;诵之不足,则唱之;唱之不足,则手舞足蹈之。"背诵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背诵经典文章、段落是语文学习的实效性之一。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背诵对学生而言应是十分轻松的事,但教学中学生往往看到课后"背诵"两字就顿生反感,很难静下心来背诵,更别提让其自主背诵古诗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积累,可以通过诗歌朗诵大赛、成语接龙、小组间互相背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古诗文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大量积累古诗词对学生写作是十分有益的,学生把积累古诗文作为写作的素材,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语言匮乏、表达不优美的问题。只有经过"厚积"才能"薄发",但课堂上学习时间和教材上的内容都是有限的,所以紧靠语文课堂上的学习难以达到广泛积累的效果。教师要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高度着眼,在教学中不仅要把经典的诗文留作学生的背诵,还要把古诗文教学中的积累内容延伸到课外。
五、训练迁移能力
迁移学习,即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在古诗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应该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1)向现代汉语迁移。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照古今词汇,找出古今语言的联系,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古诗文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根据词义找出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
(2)向课外古诗文迁移。
教师有引导学生多诵读课外古诗文的权利和责任,让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与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3)向旧知识迁移。
教师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在已有的知识网络中找到联结点,让新、旧知识产生联系,建立新、旧知识的网络体系,这也应该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4)向日常生活迁移。
古诗文也可以与现代汉语一样,出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习作等都可以用到所学的古诗文,让学生在生活中活用古诗文,把古人的灵气变成自己的感受,进而促进古诗文的学习与理解,这样的良性循环,应该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效率的提高难度最大。这需要教师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去寻找必要的理论支持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学策略的总结提炼与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格桑央珍.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20):50.
[2]夏红娟.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4):137+139.
论文作者:康铁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古诗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素养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