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论文_刘学伟,杨春宗泽,刘斌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论文_刘学伟,杨春宗泽,刘斌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作为一种生态景观,海绵城市是一种自然调节的“市政设施”,能防洪涝,净化水质土壤,回补地下水,修复生物栖息地,又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还可让市民休憩游赏。在园林建设设计和技术应用上全面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将海绵城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园林绿化工程;运用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大多数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选择正确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在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完善的海绵体系制度需要通过充分考虑城市的绿地、空间等多种内容进行制度建设。为了能够达到有效的建设目的,促进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对园林绿地进行分层建设、进行园林生态铺装建设、进行屋顶绿化建设等方法达到园林合理绿化目的。

1 海绵城市理念与园林绿化工程之间的联系

构建海绵城市最重要的就是结合优质的给排水系统,要求给排水系统在日常中将自然水储存下来,结合自然力量进行排水,在需要的时候将储存的水量释放,以此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工作注重的是,将自然环境融入到城市建设工作中。现阶段,因为城市注重经济发展,导致水循环系统在不断被损坏,依据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可以设定全面的水循环系统,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工程的另一观点。结合园林绿地和植物等特点,可以将现代化城市建设变成海绵城市,如在森林、湿地等区域降低积水的情况。由于绿地可以像海绵一样自动调整水资源,因此,在实际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实施,促使其拓展海绵城市的功能,增加调节温度、湿度等性能。

2 园林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就是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为“自然”。海绵城市强调对植草沟、雨水园林等方式优先利用,以此对径流雨水进行组织排放,在海绵城市建设其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通过对场地源头设施的有效利用对径流促渗减排,随后调蓄净化、回收利用部分径流雨水,最终达到安全排放的目的。

2.1 规划引领

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必须对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内容加以全面落实,要求必须先实施规划再进行建设,并将规划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充分体现出来,并将规划的控制、引领作用发挥出来。

2.2 生态优先

园林规划中需对自然排水系统、低影响开发设施优先利用,以此达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与可持续水循环的目的,并对水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进行提升,并达到城市生态功能的良好维护。

2.3 因地制宜

按照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等具体条件,对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合理确定,科学规划布局并进行植草沟、雨水湿地等合理选择。

3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

3.1合理规划园林绿地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绿地的建设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对海绵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海绵城市建设观念中,为了能够对城市的雨水特点、环境特点进行分析,确保能够符合城市环境变化需求。在对绿地进行建设时需要具有良好的弹性,绿地应具有吸水、渗水以及蓄水的功能,避免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在园林绿化绿地建设中,需要对绿地进行层次化建设,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①冠层滞留层次。路边树木、草丛等职务都能够起到一定的蓄水作用,当发生暴雨状况时,可以避免出现水土大量流失的情况,还能减轻城市下水管道的压力;②表土疏渗层次。通过改善园林绿化中绿地的表土层,将表土层更改为更利于植被根系生长、吸收雨水能力更强的土层,可提高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③根际滞留层次。园林绿化建设中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利用植被的根系来吸收更多水分,起到吸收雨水、储蓄雨水的作用。

3.2 园林绿化中对绿地的合理建设

绿地地形建设、绿地水体建设以及下沉式绿地建设等内容为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绿地地形建设方面,应当对城市园林绿化植被进行有效保护。植被是城市自然的海绵体,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建设小型的拦水坝来提高城市的雨水排水渗水能力。在绿地水体建设方面,可以在绿地园林建设工作中,根据济南城市的具体情况,以建设地下蓄水池和扩展园林面积的方式提高城市绿地水体的蓄水能力。既能达到城市美观效果,也能起到城市防涝作用。

在下沉式绿地建设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济南城市的适宜生长土壤以及城市植被的整体覆盖率。在进行下沉式绿地建设中,由于绿地的地势比较低,当发生暴雨极端天气后,可能会导致绿地土壤被积聚的雨水冲走。为了确保土壤不会被雨水冲走,可以根据济南城市的气候、环境,选择在下沉式绿地中多种植一些两栖植物,能够起到良好的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

3.3 加入园林生态铺装内容

在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加入园林生态铺装内容,既能够达到园林绿化的目的,还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观念,达到良好的蓄水、渗水功能。在进行园林生态铺装工作时,为了体现园林绿化工作的合理性,需要综合考虑自然铺装、江湖水体以及绿地建设互相的联系,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园林绿化内容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园林生态铺装工作在建设前,规划人员需要根据济南市的道路情况、河流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济南市目前的实际铺装情况,利用人工铺装方式,以种植植被的方式实现园林生态铺装工作内容。

3.4 进行屋顶绿化设计

在济南市中,高层建筑物已经大面积入住城市,采用大面积绿化不符合城市发展现状。为了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可以选择屋顶绿化方式。在建筑物屋顶进行适当绿化,增加济南市绿化面积,进而起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实际屋顶绿化建设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建设:①利用植被层起到截水功能。要求在屋顶进行绿化设计时,种植的植被应当能截留雨水在2~5cm,真正起到截留雨水的作用;②利用土壤层进行截水作用。所准备的土壤层应当能够截留雨水5~10cm。

3.5道路隔离带绿化提升改造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而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在对道路绿化带、隔离带进行提升改造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湿地、渗水砖、下沉式绿地、开口式立缘石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理念,从而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提升改造,要进行高低起伏的地形设计,在地势较低的水洼地带种植荷花、睡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从而形成人工湿地,在雨季可以达到蓄水的目的,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而且由于道路两侧绿化带呈带状分布,绿化面积较大,还能够形成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道路隔离带绿化提升改造,一方面要建设下沉式绿地,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开口式”立缘石。立缘石可将路面上的雨水通过豁口汇聚到旁边的下沉式树穴或隔离带,可以通过滞留、蒸发、净化沉淀后,多余的降雨再排入市政管道。不过在北方地区要考虑冬季融雪后的盐水不用流入绿地。

总之,把“海绵城市”理念合理有效地融入到园林工程中应成为今后园林工程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园林工程建设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松. 浅谈园林绿地中海绵城市的建设[J]. 低碳世界. 2016(10)

[2] 张乔松. 海绵城市的园林解读[J]. 浙江园林. 2016(02)

论文作者:刘学伟,杨春宗泽,刘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论文_刘学伟,杨春宗泽,刘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