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理论、统计工作改革与统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统计学论文

统计理论、统计工作改革与统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统计学论文

关于统计学理论、统计工作改革和统计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统计工作论文,若干问题论文,学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统计学基本理论

我国在解放前,统计学主要是传播数理统计学派的观点,解放后,又学习前苏联,引进了前苏联的统计学即社会经济统计学,从统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完全苏化。实践证明,这一套统计理论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统计理论建设有积极的一面,这种影响也延续至今,但是,排斥数理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批判方法论的观点,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这一消极影响一直延续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成为我国新时期的基本国策。统计学术活动也空前活跃,中心议题有两个:一是我国到底存在着几门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学还是社会经济统计学,还是二者同时存在;二是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科学还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争论的绝大多数人认为统计学在我国是二门并存,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然而这种争论至今还没完全结束。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经济体制变革时期,面对这种变革,显然中国统计学需要调整自己的位置。如何调整,如何重新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国统计学的主流学派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围绕着上述这些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统计理论工作者和统计实践工作者都提出了构建“大统计”的设想。

所谓“大统计”,我个人的理解这只是一个过渡名词,统计学就是统计学,今后不要再分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派了,“大统计”是二者的融合、渗透。当然这种融合、渗透不是简单的合二而一。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统计学会第五十届大会上, 我国许多统计学者和政界权威人士多次提出:“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这种提法很有道理。在构建“大统计”的今天,统计学的定义应该是:一门研究如何对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科技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与决策的方法论的科学。

二、关于统计工作改革

我国的政府统计工作解放以来,也一直沿用前苏联模式。应当肯定地说,这种模式曾经对建立与发展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发挥过重要作用。我国自“八五”期间开始,特别是1993年以后,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家加大了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力度。从1993年实施的新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也称“一套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统计制度方面、在标准化、规范化上迈出了关键的步骤,在调查方式方法上打破了全面报表的一统天下的旧格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普查和重要的调查频率过高,框架不衔接,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基层单位难以负重。

第二,统计报表制度管理权威性不够。

一是国家统计局内部管理责任不明。各种普查、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的评估方案,数据库建设等都是由不同渠道向下制发的,省一级统计局无法实现报表制度的集中统一管理;二是外部管理职能退化,当前统计调查管理工作放松,部门各行其是,任意制发报表造成基层部门负担过重。

第三,报表制度设计不协调现象仍然存在。

一是报表制度与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衔接得不够。二是全面统计报表不但没减少,反而又增加了普查和抽样调查。三是统计标准不统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1996年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上,很多代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统计设计管理的权威性。首先是国家统计制度方法要坚持一个口对下。下决心把各种报表制度、评估标准、调查方案协调统一起来。

二是进一步加强统计设计管理的法制建设,制止滥发报表。

三是对统计调查体系方案作适当修改。

四是国家出台新的改革举措,贯彻“先减后增”的原则,在减字上下功夫。

关于我国企业和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改革也应该适应两个转变和十五大提出的公有制的多种形式的要求。企业和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就其服务职能来看,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为政府统计工作提供统计资料,企业或基层单位向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统计资料数据是企业或基层单位的义务,但是也应当指出这些资料数据是有法定范围的,是间接的,是通过企业这个法人实体才能提供的。绝不能以企业或基层单位提供的统计资料为数据,作为政府对企业或基层单位考核评价的依据,也就是说必须做到企业或基层单位上报的资料数据与其利益不挂钩。如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必然保证了微观统计数字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或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就是为本企业或本单位服务。主要表现在为企业决策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控制服务,也可以说就是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企业需要什么就统计什么。由于企业不同、单位不同、利益主体不同、投资者和债权人不同,以及时间、空间的不同,这就必然产生对统计信息的不同要求,因此也就必然形成企业或基层单位的统计方法、内容的多样化,原来实施的统一报告制度对于实现上述企业统计目的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这就要求广大企业或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者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企业或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成为真正的管理统计。

三、关于统计学术研究

1997年10月在大连召开的中国统计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新当选的中国统计学会会长刘洪同志讲,积极开展统计学术研究活动是统计学会的中心工作。党的十五大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面对这种新的形势统计工作如何改革,首先要有统计研究,从政府统计的制度方法如何改,企业内部统计工作如何建立、健全,在混合经济所有制的情况下,如何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也需要研究。刘洪同志也谈到要改革思路,大胆创新,勇于探索。首先观念要更新,也就是说统计工作的转变,统计研究思想的转变应该是根本性的转变,绝不是对过去的一套修修补补,不能搞局部完善,而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套完整的统计制度,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从全国和全省来看,虽然统计研究成果不少,但是,在新形势下看整体科研水平还不高,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有重大影响的成果还不多。为此,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积极开展统计研究学术活动,以便适应新形势下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国外、国内统计研究的动向,即统计研究的现状、统计研究的方向、统计研究的热点和统计研究的难点。

(一)从国际上看

1、国外统计研究的特点

①从事统计科研人员和机构不断增加。

从研究机构看既有国际性组织,又有地区性组织,绝大多数国家都成立了自己的统计学会(我国有中国统计学会、数理统计学会和现场统计学会);国际统计学会会员1990年为1560人,1995年增加到1867人,平均每年递增60多人。

②统计科研内容丰富,领域深广,成果显著,影响极大。

由于概率论基础不断深化,概率论、统计学、数学的交叉不断加强,统计学的内容体系越来越丰富,许多科学包括核物理学、生态学、经济学、语言学都应用现代统计技术进行定量分析且成果显著。从统计研究的影响来看,尽管各国各地区统计水平各异,但是为企业、政府及研究部门需要而进行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发布等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及组织统计活动的关键部分。统计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绝不是偶然的,而是长久的,必然的。

③统计研究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统计学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统计研究在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加强。另一方面,统计科研课题呈全球化发展。如:国际统计分类、国际统计标准、SNA的研究、世界环境统计、 世界统计信息网的建立等等。

2、目前国外统计科研的内容与范围

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

按国际统计学会(ISI)的分类包括16大类,296个中类,362 个小类。其中16个大类为:数学方法、概率论、概率分布、抽样分布、估计、假设检验、关联性与相依性、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抽样、试验设计、随机过程理论、随机过程推断、运筹学、应用专题、一般特点。

②经济统计学

③社会统计学

④物理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环境统计及其它领域的统计学

⑤统计活动理论。包括组织理论、数据搜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尤其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有关方法、信息出版、发布系统、统计活动效率的理论等。

⑥统计学史

此外,还有比较统计、统计成本、统计计算效率等。

3、国外统计研究发展趋势

①统计学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②统计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发展。

③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与统计学的结合对统计研究思想、手段、方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从国内来看

1、统计科研的十大热点

①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分析

②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

③资源配置的均衡性问题

④国民经济的宏观预警系统研究

⑤生活质量(小康、贫困线)与国力研究

⑥通货膨胀统计问题

⑦企业经济决策支持系统

⑧投资决策的优化与评估

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分析

⑩宏观与微观统计核算的统一与兼并问题

2、统计科研的十大难点

①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

②中国特色的统计指标体系与国际比较的问题与矛盾

③抽样调查中无回答的解决

④各类评价问题中如何使主观权数客观化问题

⑤经济模型中变量平滑与突变的矛盾问题(即如何处理模型的线性与非线性问题)

⑥各类统计方法与经济现象的接口问题(即方法与经济假设的矛盾)

⑦统计研究方法与统计对象交替产生、发展的矛盾问题

⑧随机因素对统计研究结果的干扰问题

⑨企业统计系统主体的多样化处理问题

⑩统计软件的通用化、统一化兼容性问题

标签:;  ;  ;  

统计理论、统计工作改革与统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统计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