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何福玉

地质勘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何福玉

江苏连云港地质工程勘察院 222000

摘要:地质勘察的施工质量管理要做到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以便从根本上保证地质勘察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制定和实施标准是完成以上两项保证的基础。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检查标准和修改标准的过程,以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使勘察质量得以保证并不断提高。本文介绍了、地质勘察工作的特点,探讨了地质勘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地质勘察;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我国地质勘探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设计中,特别是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但是在我国因为应用地质勘察技术和设计建筑工程基础的时间不长,因此在勘察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危害工程的建设。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地质勘察报告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在建筑工程中如果地质勘察报告科学,那么就能够建设工程工作量,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成本。

一、地质勘察工作的特点

(一)地质勘察工作对象的客观性和复杂性

地质勘察对象与工厂加工的产品不同,它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由于地质体形成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千差万别和不断变化,致使其成分、结构、形态、规模复杂多样。可以说,自然界中,决不存在任何两个完全相同的地质体。除了一小部分由现代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体之外,绝大部分地质体的产出过程或形成机制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而只能根据“将今论古”的原则或某些模拟试验进行推理而形成认识。

(二)产品(成果)形成的过程独特

地质成果的形成过程与工业产品形成过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主要是脑力劳动的“思维型”过程,后者在产品设计完成之后,主要是体力劳动(包括机械操作或自动化仪表操作)的“操作型”过程。人们对地质体的调查研究不可能单凭自己的感觉器官来完成,而必须借助于多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如物探、化探、遥感、探矿工程、岩矿测试、测量等等来获集资料,用这些手段、方法取得的各项资料,仍然需要通过地质的综合分析,才能转化为地质信息从而完成其调查研究任务。

(三)地质成果的“信息”特性

地质体的客观属性及地质成果的形成过程方式决定了地质成果的特性,即地质成果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而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可称之为“信息产品”。因为产品的通常概念是指通过加工制造形成的具有特定物质形态和使用价值的物体。而地质成果虽然具有使用价值,但这种使用价值只限于“信息”的提供,不是通过加工制造过程生产出来的,而是通过观察、研究的思维认识过程,以文、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具有明显的“信息”特性。由于地勘成果与工业产品之间存在着上述显著的差别,因而,地勘单位,特别是地质勘察工作不能全盘照搬工业企业普遍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而应该结合地勘工作特点和地勘单位的现状来灵活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二、地质勘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认识到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地质构成的揭示、土体力学指标这两个方面共同组成了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方案会受到地质构成的影响。然而工程造价却会受到力学指标的严重影响。众所周知,在地质勘察施工中,由于外界环境是黑暗的,通常仅仅能够借助钻探勘察。在选择勘察单位时,要尽可能选择操作规范严谨、专业技术较强的单位,这些勘察单位可以客观的评估成果,从而可以保证整个施工工程的顺利完工。

(二)错误的勘探方法

地质勘察部门为了能够确定承载力,其往往会将静载荷的试验压裂的探坑两侧的土层作为标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并且也是不合理的。试想一下假如压裂较浅与较深的相关两侧的土层所需要的压力是不同的,此时无法判定出地基的承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工程地质勘察的监管力度较低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往往是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的勘察单位来完成。由于建设单位缺乏地质勘察的专业知识,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他们会降低对勘察单位的要求。地质勘探这一过程其实是土工试验、野外作业以及整理资料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往往是由勘察单位独自完成的,在他们施工期间是没有任何部门监管的。另外,虽然施工部门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到项目整体工程进程。

三、地质勘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一)地质勘察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地质勘察开工之前,相关的勘察部门要制定完整的勘察纲要,还要指导勘察人员对勘察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总结勘察区域的资料,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更多的分析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工程施工之前,地质勘察师往往要了解项目位置的地质条件、项目位置的水文条件,当了解完这些情况之后,这就能够顺利确定勘察过程中所用到的勘察设备、勘察方法以及勘察技术等。除此之外,勘察纲要要明确指明对勘察人员的要求以及勘察过程中应该用到的设备。

(二)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

一般情况下,钻探勘察、取样勘察、实验勘察是最常用的三种勘察方法,这三种方法具有共性,即较强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地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避免由于方法不得当来浪费施工时间以及相关的费用。对于勘察人员,其应该认真分析当前的地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这样做可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在选择勘察方法时,往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对当前所拥有的地质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还要详细分析未知区域的地质情况,这样做便于施工人员确定施工方法,尽可能减少地质勘察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地质勘察往往会被分成多个不同的步骤,然而每一个步骤要选用不同的勘察方法。如果勘察方法选择得不恰当,这会导致地质勘察工作无法顺利完工,并且有时候会带来无法估量的资金损失。

(三)地质勘察施工的质量控制

为了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这就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勘察失误、勘察资料缺乏真实性都会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当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被扩大之后,这既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还会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地质勘察部门要制定完整的勘察质量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等,并且要求勘察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来开展工作。在相关的制度中要指明勘察方法以及勘察过程中所用到的勘察设备,以此来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地质勘察施工周期的控制

在地质勘察工作开始之前,如果缺乏科学的、完整的勘察纲要,那么勘察人员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对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且会合理的安排勘察任务,这不仅会增加工程的成本,还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在确定勘察施工周期的控制方法时,既要考虑到工程规划,还要考虑到施工技术等,同时还要对比分析技术方案,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这样做既可以将建设成本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又可以真正做到经济效益与技术效益融为一体。

总结

地质勘察的施工质量管理要做到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以便从根本上保证地质勘察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制定和实施标准是完成以上两项保证的基础。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检查标准和修改标准的过程,以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使勘察质量得以保证并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丽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15):53-53.

[2]张洪信,杨秀华,丁俊,等.规范岩金矿地质勘察钻探工程质量指标的研究[J].山西科技,2014,29(3):54-56.

[3]雷帅平.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No.528(19):226-227.

论文作者:何福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地质勘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何福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