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发展策略研究

张 丽

厦门医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3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推广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医养结合;有利于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胜任力提高。建议:构建一套与医学院校相适应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理论知识丰富的师资队伍;培养一个认知水平高、能比赛会活动的群体;成立一个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专业组织。关键词:医学院校 健身气功 发展策略

健身气功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以自身肢体活动、呼吸锻炼、心理调节为主的锻炼方式。它是中国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人类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经过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演变成一种自我健身养生的方法。因为它应用于健身医疗保健中,是我国医学领域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院校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特殊的职业角色给医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在校期间繁重的学业压力、毕业后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工作中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等均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了一定影响和负担。健身气功是一种科学的运动保健方法,在医学院校开展健身气功能充分有效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提高身体免疫机能,促进大学生全面的发展。

1 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开展的时代价值

1.1 国家战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等政策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要求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与普及[1];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2]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要“坚持预防为主, 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推进医养结合”。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粹,西方人曾将气功称为神秘的东方哲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粹,2017年列入了第十三届全运会比赛项目;且很早就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健身气功的推广发展,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因此,健身气功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是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儒、释、道教文化、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医学院校开展健身气功运动,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载体作用,丰富学校教育体系,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识,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1.2 体医融合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健身气功离不开医学理论,特别是很多动作离不了中医学理论学说。医学院校学生在习练健身气功的同时可通过探究健身气功的作用及功效加深巩固拓展专业课中相关医学知识。医学院校学生必须学习医学的基本理论(如生理学、解剖学等),这些专业知识是掌握健身气功核心技术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如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拖天理三焦”,通过两手的上托下落来拉长了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肩部疾患和颈椎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另外还牵动了手少阳三焦经,从而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基于医学生对身体器官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的基础,医学生对健身气功的学习和理解更加便利,也更容易唤起浓厚的健康文化兴趣。

“少年强则中国强”急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西方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理念在强健体魄上对人体有很好的积极作用,但在提高整体生命质量、促进幸福感不如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健身气功具备良好的健身效果和理论基础,它舍去体育运动中身体锻炼“三调”分离的身心状态,趋向于“三调”合一,是一种主动地对形体和精神的自我调节,在健身的同时健心。[4]医学生通过习练健身气功不但可以增进自身健康,提升生活品质,最终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还能将健身气功相关理论和技术动作应用到学习工作中。古人云:“形不正则气不顺, 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应该做到胜不骄、败不累、生活充满阳光的形、气、神协调统一优质的生活工作状态。因此,健身气功能促进医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胜任力。

统一课程设置建立完整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是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发展的基础。“课”是任何项目在学校开展的主要形式,课的形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或练习的人数,因此,课的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体育普修课程。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加以详细说明,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对健身气功方面的了解程度[6];促进健身气功项目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以便更好地在学校开展起来。其次,根据专业特点在相关专业(如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等)开设专业必修课。从健身气功能增强人的脏腑功能、改善慢病病人症状等功能出发,结合经络学、生理学、解剖学、康复学等理论知识,重点讲授技术动作在运动处方及康复手段等方面的应用,促进医学生职业规划,提高医学生职业胜任力和竞争力。再次,定期在全校范围开设健身气功的专题讲座。把健身气功天人合一理论、阴阳理论等融入到课程中,理论实践相结合、联系生活,从养生学角度讲授健身气功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养生健身意识及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当然,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具体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和反馈等,医学院校应根据自身学校发展的需要和特色进行课程设置,让健身气功更好的融入医学院校的发展。

1.3 促进身心健康提升医学生职业胜任力

冬雪皑皑,光阴荏(rěn)苒(rǎn),马上就到年末了。说到“末”这个字,大家都能想到不少词语,比如“末尾”“末代”“期末”,看起来“末”都表示“最后”“结尾”的意思。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运动是良医”理念迅速传播[3],促使了体医融合的快速发展。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未有药物治疗之前的一种原始、本能的全民族自我健身和为他人治病的首要方法。作为体医融合优势项目,医学院开展健身气功项目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推手。首先,健身气功不仅在医学理论上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补充,也是“治未病”“替代疗法”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降低医疗成本,创新社会治理,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一种内在要求。学生通过习练健身气功后, 将医学基础知识和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有效的“体医融合”,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开具合适的运动处方,从而很好地满足医生工作的需要,为人类健康服务。

2 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开展策略研究

2.1 构建一套与医学院校相适应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

国家从2003年大力推广健身气功以来,健身气功以其动作简单方便、不受场地设备天气等限制、健身效果好而广受群众欢迎。然而年轻人习练者较少,了解的也较少,要发扬传统文化,就应吸引年轻一代的力量,特别是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背景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据调查,目前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项目课程普及率总体不高、课程开课率低;部分学校课时不足、活动少、学生参与人数少。[5]

本文选取青海湖北部刚察、西北部天峻、西南部茶卡、南部共和1961~2010年和东部海晏1976~2010年逐月降水量和≥0.1、1.0、5.0、10.0mm的降日数资料(图1)。按12~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生成逐季序列和年序列。

2.2 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理论知识丰富的师资队伍

通过宣传、活动和课内教学等途径,加大宣传,使大部分能重新认识健身气功。第一,进社团。利用社团、俱乐部等促进学生习练兴趣,扩大习练人口。组织真正喜欢的学生在一起,进一步巩固提升技术动作。另外在社团、俱乐部可开设一些健身气功基础理论、养生文化等理论讲座,让医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健身气功运动对个人对社会的帮助,提高参与积极性。第二,进工会,针对教职工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或组织教职工进行锻炼。医学院校教师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致使多数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等慢性疾病。健身气功无特殊场地要求、及缓解疲劳、养生健身的功效适合他们的身体条件,而且医学院校教师理论水平较高,掌握技术动作相对也较快。第三,上舞台。医学院校还可以组织健身气功表演或比赛,师生互动,加强交流,促进健身气功的开展。也可以在田径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开闭幕式进行全校师生健身气功表演,将健身气功特点、美、文化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还能彰显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气势。第四,进校队。组建高水平健身气功训练队,代表学校或地区参加各级各类健身气功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时,扩大了健身气功在学校的影响力。第五,进社区。加大宣传,对外扩大影响力, 组织部分技术水平较好的同学对学校周边进行义务志愿教学活动,或与专业结合在进行义诊的同时教授周边居民进行相关健身气功锻炼,服务社会,提升学校形象。

根据调查,学生对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了解和认识仅限于太极和武术,普遍认为“健身气功缓慢柔和没有对抗性,是老年人的运动”。认知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年轻人特别是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医学生,他们对于健身气功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健身气功在高校乃至社会的发展。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是理论的基础。打造一支理论、技术都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健身气功在高校生根发芽的基石。首先,体育教师是健身气功教师的主力军。体育教师有体育动作技术的基础,但缺乏系统的医学理论做支撑。应利用专家的权威性,将健身气功方面的专家、健身养生方面的学者请到学校为体育教师进行养生理论、中医理论等知识的讲学,正确认知健身气功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进行技术动作教学时应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对健身气功动作对人体的关节、肌肉等有哪些锻炼作用,并自我感觉;还可以讲解相关传统体育养生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其次,还应积极发展医学专业教师,积极配合“走出去”的方法,让医学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级别的健身气功技术培训班学习,加强医学专业教师技术动作的规范和统一。在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配合技术动作的讲解,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健身气功。同时也加强医学专业教师对健身气功的认识,更好的为其医学专业服务。让健身气功回归“治未病”的原始功能,推动其在医学院校的良性发展。

2.3 培养一个认知水平高、能比赛会活动的群体

机械臂要完成相应的抓取工作,必须由步进电机来进行驱动,步进电机的作用是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相应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的设备,它利用电脉冲信号进行控制,当步进电机接收到一个电脉冲控制信号后,就转动一个固定角度或前进一段固定位移。

教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都是影响健身气功推广的核心要素。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都缺乏能承担健身气功教学的专业教师。体育教师缺乏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背景,医学专业老师而又缺乏相关体育知识及未接受专业健身气功技术培训。“半吊子”老师在课程中不能抓住重难点、教学方法未灵活变通,课堂枯燥无味。这也是导致高校发展健身气功项目缓慢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身心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社会的浮躁、快节奏的生活致使一些老年慢性病逐渐年轻化。“三无”体育课、“展演”体育课、独生子女等社会现象造就了90后青少年心肺功能差、心理素质差、抗压抗挫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民族自豪感差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将来从事特殊职业的医学生来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无疑又给他们增添了一份担当和责任。

2.4 成立一个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的专门性机构

据调查,在全国医学院健身气功比赛中,参与赛事的院校数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首先是领导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从而导致主管部门不支持,经费欠投入。因此,应在医学院校应成立专门的健身气功组织机构(如培训基地、推广中心等)进行宣传、推广和管理。

第一,加大宣传、走上媒体,引起领导重视,支持发展。通过举办全校性比赛和交流活动,引起同学注意,激发兴趣,积极参与。发挥健身气功服务人类健康的本质,从学生需求出发,变换各种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第二,开展健身气功推广培训活动,利用组织机构的教学培训功能,为社会及学校培训健身气功基层指导员及教练员,拓宽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面。第三,进行规范化管理。从学生社团、比赛队伍、训练场地、活动资金等方面进行规范的管理,使其丰富校园活动的同时不走偏,正面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第四、开展健身气功相关科学研究活动。鼓励医学院校的师生结合专业和健身气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新世纪以来,健身气功丰富的价值内涵越来越被外界接受和认可,很多专家学者将健身气功应用于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肥胖、慢性肾病、抑郁、失眠等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诸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7]只有加大实证化研究,才能充分挖掘健身气功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促进体医结合,体医融合。

4 结语

在大健康的背景下,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健身气功迎来了全民习练的发展趋势。医学院校发展健身气功不仅是顺应时代的需求,也是满足医学院校培养新时代具有全面素质的医务工作者的需要。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学校优势,“体医结合、医养融合”,将健身气功与医学学科完美结合,设置健身气功特色课程;吸收有医学背景的教师,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重视宣传,开展校内外交流展示活动;领导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做好健身气功与医学领域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上工治未病”,让健身气功回归其医学本质,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阳光、大气、善良、感恩”技术过硬、理论丰富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才。

由此可见,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系灰岩储层的储集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并且由于导水断层的存在,会使得地下水在流动过程改变灰岩孔隙结构,从而出现沿着地下水的流向分形维数增加。

第一象限包括“1”、“2”、“7”、“12”、“13”、“17”、“18.配备第三卫生间”、“24”、“25”、“26”和“27”共11个感知指标。游客对这11个指标的评价同时高于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得分的总体均值,表明在游客心中是十分认可青秀山旅游厕所在这11个方面的表现,特别是主因子“F6管理工作”,说明青秀山在旅游厕所的清洁、保养、标语、应急等方面工作细致和负责。所以,青秀山景区需要继续在标识、环境、特殊人群、厕所管理等方面上进行完善和保持。

参考文献:

[1]体育总局关于印发《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体青字[2016]92号) [EB/OL]. (2016-09-08)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750114/content.html.

[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王正珍,胡扬.第61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8):42-47.

[4]虞定海.开展健身气功竞赛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1):68-71.

[5]项汉平,等.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5):63-67.

[6] 孙洪明.山东省高校体育专业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7] 贾冕,王正珍,李博文.中医运动处方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7(10):65-71,89.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itness Qigong in Medical Colleges

Zhang Li
(Xiamen Medical College, Xiamen Fujian 361023,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itness qigong in medical colleges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tness qigong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duciv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healthy Chinese strategy and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care; It is conduciv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uggestions: Build a set of fitness qigong course system suitable for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ild a skilled and knowledgeable faculty; Cultivate a group with a high level of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compete for activities; to establish a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to serve schools and society.

Keywords: medical college Fitness Qigong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839(2019)9—0082—04

作者简介: 张 丽(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标签:;  ;  ;  ;  

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