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和2008年高考化学物质准备工作评述及对2009年高考准备工作的建议_化学论文

07、08年高考化学物质制备类试题评述及09年备考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物质论文,试题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质制备类试题能涵盖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化学学科基本知识块;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体现学以致用的化学学科思想;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故在近年高考化学中经常出现。笔者收集了2007年、2008年各地高考化学试卷中的物质制备类试题共41题,分析其命题特点,探讨流行趋向,希望能为高效的复习备考做一些工作。

一、07、08年高考化学物质制备类试题特点

1.考核内容在中学化学中的分布重点突出

按所属知识的不同,笔者将其分为金属类物质的制备、非金属类物质的制备、有机物制备三块。

从考核内容看,各块各有其侧重点。金属类物质的制备主要是铁、镁、铝、钠化合物的制备,但不可忽视铜、锰化合物的制备。大多以实际工业生产为背景,以生活、生产中常见的金属化合物为目标,主要从固体物质的制备角度命题。非金属类物质制备则较多地以卤族、氧族、氧族化合物作为试题的主角。因该类物质大多是气体,故较多地涉及气体制备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有机物的制备大多以有机药物、生产生活用高分子材料为目标产物,通过合成流程图,要求学生解答物质结构、反应类型、制备工艺要求、产物分析等问题。

表1 各地高考物质制备类试题考核内容统计表

2.取材于教材,联系典型物质的制备

笔者按制备物质在教材中的出现情况,将其分为典型工业生产制备、研究性学习模拟制备(实验室制备)两类。

在教学中,需对教材中重要物质的制备,尤其是它的工业制备应作透彻的分析。如(出现4次)、(出现3次)、(出现2次)等物质的制备。典型工业生产制备的物质大多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如、铁铜化合物、氮硫化合物等。研究性学习模拟制备主要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实验室进行废物利用、提炼验证、简单合成等实验,此类试题复习中应加以重点关注。

表2 物质制备类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及所涉及的主要物质

3.体现制备过程内在的生产原则

从以上分析可知,试题大多以实际工业生产为背景,模拟或再现生产过程,要求学生能用化学学科的视角分析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试题既衍生于中学化学典型实验,着眼于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又能充分展示学科发展的前沿,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价值,体现了生产过程内在的效益追求和生产特点。

工业生产必须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社会效益平衡点。经济效益主要是原料的选择、物质的循环使用、产率问题分析等。质量控制原则主要是合理处理生产工艺细节问题,如反应条件控制、酸碱性控制、特殊操作(有些制备中需要搅拌、冷却、水洗等特殊操作)、产物检验等。制备过程中必须注意环境保护,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处理相关问题。

表3 试题体现的生产原则及出现次数

二、09年高考物质制备类试题备考建议

1.重视基本实验能力的教学

物质制备试题一般要求对实验过程或具体工业生产过程相关问题做一些分析,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故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认真做好教材实验。对课堂演示实验,可改部分为学生演示实验,重视对学生演示时错误操作的分析。引导学生在实验方案的改进上下工夫。可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对学生实验部分,特别是《实验化学》模块中的实验,可在完成教学目标后,着重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同类实验的挖掘、新型实验器材的使用上做些拓展、延伸。(2)突出实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笔者认为完整的实验过程应包括:①实验背景,实验任务,实验原理的分析;②讨论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过程;③交流评价、同类实验的分析等。在教学中可设置不同的实验情景,积极疏导、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大胆动手,认真、细致地做好实验。注重基本实验方法的使用。如对比实验、空白试验的合理使用等。④随着新教材中实验数目增多,实验方法不断更新,新型实验器材的大量使用,要重视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的更新。如电子天平的使用,纸层析法的运用等。在教学中,讲解“怎样正确完成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要讲清楚“为什么应该这样做”。

2.突出工业制备的教学

重视物质的工业生产制备方法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变化可以更好地展示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化学学科的实用价值。我们要顺应这一变化,以实验室实验为基点,重点掌握典型物质的工业制备方法。笔者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据,列出了中学化学应重点掌握的17种工业制备:氯碱工业、溴碘的提取、钠的制取、纯碱工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电解制铝、钢铁工业、铜的冶炼和铜化合物的制备、硅制备及硅酸盐工业、硫酸工业(包括尾气处理等)、硝酸工业(氮肥工业)、电解电镀工业、石油工业、煤的综合利用、酿酒工业、肥皂的制备(酯化及酯的水解)、高聚物制备。要掌握工业生产中反应原理、原料及反应设备的选择、生产要点、提纯、收集、检验、废弃物处理等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组织小专题复习教学:如以氯化钠的工业用途为题,进行纯碱工业、氯碱工业、钠的制取等复习;以烃的来源为题,进行石油工业(包括烷烃、烯烃;苯及同系物、汽油等资源)及高聚物制备的复习;以污染物的产生及处理为题,组织钢铁工业、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的复习。②组织研究性学习实践。进行适当的研究性学习实验,如废物利用、提炼验证、简单合成实验。在复习中重在以教材实验为基点,将研究性学习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渗透到物质制备情景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一些小课题,如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阿司匹林的合成等。

3.重视物质制备中化学思想的教学

化学思想方法是在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形成的,化学思想对理解、掌握、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起到促进和深化的作用。笔者认为物质制备复习教学中应重点渗透以下思想的教学。

绿色化学思想。绿色化学是设计研究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少的环境副作用,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物品的合成和化学过程,包括原料和试剂在反应中的充分利用,绿色化学强调“原子经济性”和“零污染”。在上面的试题分析中,有关物质循环利用、原子利用率及产率分析、环境保护和原料回收利用等较多地以小题形式出现。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用绿色化学的思想分析化学实验以及生活中涉及的化学问题。

系统化思想。物质的制备的实质是各种原料进行重新拆分组合。所以,我们要完善对各类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深入理解,并在拆分和组合中全面提升知识的深广度。讨论物质制备,关键是抓住基本反应原理这一条纲,特别是有机制备,按照系统化思想,应把握以下内容:①基本思想:断旧键、成新键,把握其反应原理;②思维方法:正向推断、逆向推断、多向推断;③思维结构:反应类型、信息、官能团、性质等知识综合应用。

内外因思想。物质问相互转化能否进行,是由内外因决定的。其中外因又是可人为控制的。工业生产总是要设计一定工序来控制生产的进程和结果。在高考试题中,常常考查学生对制备过程中外因控制的理解,例如:酸碱性控制、反应条件控制(温度和压强)、使用特殊操作等。在复习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将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串联,探索出一些规律,如溶液pH控制,一般酸性条件可抑制某些金属盐的水解,可以增加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适当的酸碱性可以控制氢氧化物的沉淀。又如温度和压强等反应条件的控制,需注意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相结合,复习时可在重点分析温度和压强等反应条件对合成氨、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等生产过程的影响基础上,再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讨论。

总的来说,在引导学生掌握中学化学基本实验知识和提升基本实验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工业制备及其化学思想的教学,解决物质制备类试题才能游刃有余。

标签:;  ;  

2007年和2008年高考化学物质准备工作评述及对2009年高考准备工作的建议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