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小城镇景观建设探讨_小城镇论文

国内旅游小城镇景观建设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小城镇论文,国内旅游论文,景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以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小城镇占我国城镇体系中不小的份额,是旅游目的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旅游业竞争激烈,已进入“处处是潜在旅游目的地,人人是潜在旅游者”的高速发展期①,鲜明、独特、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形象是旅游城市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也是旅游城市保持其自身生命力的关键。而与此同时,旅游城市形象却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窘境——城市面貌雷同、城市景观模式化。小城镇建设在向大城市形象靠拢的过程中,更是损失惨重,城市的个性消失,城市的面孔模糊,失去了小城镇的旅游吸引力。

那么,旅游小城镇景观建设在接受现代文明和现代技术美学冲击的同时,应该关注哪些主要方面的问题?景观建设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支持?不同类型的旅游城镇景观建设应有什么侧重?凡此种种,不仅在小城镇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时应该重视,而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镇发展也至关重要。

二、概念辨析

1.小城镇

小城镇在中国是一个使用率极高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社会变为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的过渡性社区②。小城镇是规模最小的城市聚落,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范畴,是有机联系二者的纽带,既是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一定区域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又是城市辐射的主要区域。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的基本政策,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有关小城镇概念界定目前还不明确,有时将 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称为小城镇,有时又把几千人的农村集镇也称为小城镇。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景观形象问题,因此本文中的小城镇定义较为宽泛,泛指较小的城市、建制镇以及集镇。

2.旅游小城镇

旅游小城镇是以旅游为主要功能,以提供迥异于城市、乡村的旅游产品,并产生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为其主要特征的小城镇。综合相关的研究成果③④⑤,根据形成旅游吸引力的主导因素及其主要的景观特征,旅游小城镇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游览胜地型

此类小城镇自身具有一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继承了特有的文化艺术传统和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从而对游客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也称资源主导型,是典型的旅游目的地型小城镇。例如,历史文化古镇江苏周庄、云南丽江等。

(2)交通区位型

此类小城镇通常远离中心城市,同时又是附近著名旅游胜地的重要门户和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也称接待服务型小城镇。例如,位于黄山南麓的场口镇就以接待大量来黄山的游客为其主要旅游职能。

(3)城郊游憩型

此类小城镇一般分布于大城市周边的环城游憩带内,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生态观光、休闲康体等旅游活动为主。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

3.城镇景观

景观一词的含义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意义。作为一种视觉景象,城镇景观从狭义上说,包括城镇的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体以及城镇的各项功能设施等有形要素,分为人工景观、自然景观两部分⑥。广义上说,景观还包括地方特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文化精神面貌等无形要素,是寄托在物质景观中的文化痕迹,也是小城镇景观焕发生机与活力的灵魂所在。

三、旅游小城镇景观特点

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在规模尺度、功能使用、居住情感等方面都与前者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自身鲜明的景观特征。在最新公布的“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评选中,众多小城镇高居榜首,就是小城镇景观感受的心理写照⑦。

1.自然突出

小城镇具备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接近自然,依山傍水,由于规模小,四周被大片农林所包裹,具有城市难得的田园、山水风光和浓烈的乡土气息,景观表现为自然和人工景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人性至上

小城镇的空间尺度取决于人与自然愉悦的联系。空间环境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具备优越的生活质量和独特的场所意义。人的活动和舒适性是城镇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城镇空间因此而富有人性和充满活力。

3.地方特色鲜明

小城镇布局生动完整,地方差异明显,形态多是自下而上、经年累月有机生长而成。其规划思想,区别于大城市的理性、秩序,是以自然为法度,从生态观出发,讲究因地制宜、因势随机、效法自然、天人合一,追求真正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4.人文传统完整

地域、民族、民俗、乡土文化、人文历史在小城镇里至今还大量保持。浓厚的人文、历史积淀形成了小城镇独有的特色,成为标识,成为个性的独特表达。

四、旅游小城镇景观体系的构建

景观体系是旅游小城镇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以人为本、为旅游服务的原则,因此,本文从人(游客、居民)的视觉感受、心理体验等方面出发,将旅游城镇景观划分为区域环境系统、旅游对象系统、服务支撑系统等3个部分,希望以此明确旅游小城镇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方向,如图1所示。

其中,环境、对象两个层面的景观系统,由于是小城镇固有的旅游吸引物及其存在环境,一直以来就是城镇景观规划设计探讨的热点,而中介层面的服务支撑系统,由于学科的交叉及其辅助的角色定位,则为多数研究所忽视。而后者却是旅游功能得以充分实现的关键。因此,旅游小城镇的景观建设应在“保旧纳新”的基础上,整合3个层面,协调发展。

图1 旅游小城镇景观构成示意图

1.区域环境系统

从区域宏观层面上讲,景观格局是小城镇建设最基本的前提,是小城镇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运作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的区域环境系统更应强调人性化的整体优势以及与自然的契合优势,体现自然的“山林城镇”,而非再造的“城市山林”。其景观建设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山水关系

受古代堪舆风水影响,“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传统小城镇理想的景观格局。以此为原则规划,嵌合于山水之间,与自然共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反映出山、水、城、人协调共生的“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这种关键性的山水关系,构成了城镇战略性的格局,也决定了城镇景观的总体骨架。历史上许多著名城镇均与其所在的地域自然特征密切结合,并通过艺术性的营建,不仅使城镇满足功能要求,而且使得原来的自然山水更趋完善,进而形成小城镇鲜明的景观特色和个性。

(2)布局特征

受传统历史、文化因素影响,一些小城镇布局具有方整的平面形态,“四方之极”、“天圆地方”、“中正无邪”等理念极强。平原型小城镇或某些历史悠久的城镇多属于此类,如山西的平遥、河北的正定、上海附近的泰贤以及西北地区的榆林、户县古城等。同时,另一类是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小城镇,布局自由灵活,讲求因地制宜,依从自然,如山水型、山地型、水乡型小城镇,城镇空间往往呈现格局多变、妙趣横生的景观效果。

2.旅游对象系统

旅游对象系统作为目的地吸引物,是存在于小城镇宏观环境之中的多种旅游资源,是游客出游动机的直接触发因素,也是景观体系规划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空间形态分析方法,将小城镇的旅游对象系统分为景观区、景观带、景观点等 3种类型。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的旅游对象系统应强调小城镇特有的地方性与人情味,这正是日趋国际化的大城市普遍缺失且无法效仿的精神内核。

(1)景观区

景观区是城镇内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区域,有“进入内部”的心理感觉。这就要求区域具有整体统一的景观风貌以及划分合理的布局联系。在旅游小城镇中,需要保护的历史性景观区、体现小城镇风貌的标志性景观区是其建设的主体。

标志性景观区主要是指城镇的出入口、交通转换处和中心区等重要地段。由于其引导和识别的基本特性,是塑造小城镇形象的重中之重。适宜小城镇的做法是,将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强化为标志景观区,例如传统的山水型小城镇的“山峦叠翠”、“小桥流水”等。为了突出这种天然的“可识别性”,古人借助和谐的人工处理,如点景阁塔、大树、广场、水塘、小桥等等,使之更具有明确的意义和突出的形象。这些“标志”物不仅丰富了城镇的景观意象,还深厚了文化氛围,人工与自然相得益彰,构成了小城镇可识别的标志景观。这比大城市常用的大型人造景观来得更加贴切与和谐。

历史性景观区是包含城镇历史的特色、特质和景观意象的地区,是居民的心理归宿,也是旅游小城镇景观建设与保护的重点。小城镇的历史性景观区一般规模小而集中,适宜完整保护,否则传统将被全部颠覆。区域既要妥善保护有价值的建筑,使新建筑的造型、体量、立面及材料与原有建筑协调,又要注意尊重原有的空间尺度和空间肌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维护原有的传统活动形式,谨防不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侵入。提倡以保护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使历史街区在承续传统的基础上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过度商业化的古镇旅游对历史景观将是致命摧毁,对此,游览胜地型旅游小城镇应特别警醒。

(2)景观带

景观带主要指城镇中的道路、滨水地带、绿化带等线形区域。在旅游小城镇中,最重要的景观带是街道。这不仅因为街道是串接景观的主要载体,是景观的观赏地,更重要的是,街道容纳了几乎全部的城镇生活,集中反映了城镇的特色风貌。

以山地型小城镇为例,山地小城镇由于长期处于适应环境容量而发展,受到地形地貌的限制,城镇功能结构形态足以纵向的街道为主体横向展开的⑧。相比其他小城镇而言,城镇规模较小,没有人口带来的用地扩张问题。城镇大多以一条带形街道为主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广场节点空间,街道的起始点和街道的转折、高差变化点往往成为街道的重要结点和城镇的结构中心。而水乡型小城镇的街道则呈现出另一种景观,依水成镇,因水成街,在布局上也随着河道的百转千折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著名学者阮仪三将水乡古镇分为3种:由单河道形成的带形城镇、由“十”字形河流形成的星形城镇和由网状河流形成的团形城镇。水乡街道两旁的建筑临水开门开窗,设水埠、建码头,造型出挑、吊脚、枕流、倚桥,独特的水乡风韵通过街道景观如画卷般在游客眼前展开。

小城镇街道景观建设应注意保持路径走向、连续节奏和活动节点等形态特色,维持街道两侧的建筑“前店后住”、“下店上住”等方式,强化融合原住居民生活与商业活动、手工业生产的街道复合体,使街道既是各种商业、娱乐与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同时也是居民生活、交往的场所,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游览空间。

(3)景观点

景观点主要指小城镇中的重要节点,如街头绿地、公园、游园、广场、雕塑、景观树、古井、单体建筑等,具有连接、汇聚、转换等作用,是游客进入城镇的战略点。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的景观节点更多强调的是生活意义,其作用要远远大于大城市节点所强调的生态意义。因此,节点除了应具有鲜明的标识性和表意性,更重要的是发挥其社会功效,促进居民生活的持续开展以及与游客活动的参与融合,提供一个展示与交往的和谐舞台。

从物质景观上看,不同地理环境的小城镇,典型的节点景观也不同。以传统平原小城镇为例,道路常作十字形或丁字形布置,中心节点是鼓楼、钟楼等景观标志建筑,其他节点则以此为据,讲究对称、对景,充分显示了秩序美以及独具匠心的文化理念,具有很强的人文内涵,比如山西平遥、辽宁兴城等。而山水相依的小城镇,则以水口景观、山体景观以及宗祠、广场等公共建筑的中心景观为主要节点,统领全局,显示因地制宜自然美的景观特色,如云南丽江、江苏同里。

上述分析的景观类型不会孤立存在。景观区由景观点组成,又由景观带限定范围或穿行其间,点、线、面有规律地互相重叠穿插,组成现实中的小城镇旅游对象系统。

3.服务支撑系统

服务支撑系统是城镇旅游发展的中间媒介层次,是游客和旅游对象环境之间的桥梁与媒介,含有宏观和微观两重内容。

(1)宏观方面

宏观上,服务支撑系统应能满足游客在旅程中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需求。从旅游的角度看,服务支撑系统就是旅游接待业所对应的物质景观,包括为服务游客而新建、改建的各种配套设施。

就小城镇而言,除了旅游城市共有的人性化要求外,服务支撑系统应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更多考虑“专、特”两方面的问题,也就是“不求齐全但求精准”。以交通集散型、休闲娱乐型小城镇为例,由于小城镇旅游产品对周边名胜及客源地的依附地位,使城镇在地缘、人缘上与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服务支撑系统应考虑相互呼应的建筑体量、形态、风格、与环境协调等建筑风貌问题;还要根据自身功能定位,针对性地建设“你无我有”的服务支撑体系;与此同时,建设的关键还在于解决季节性使用带来的景观设施闲置问题,应充分考虑村镇居民冬春集中的农闲期以及大城市居民的假期出行规律,大力发挥其“城市之尾、乡村之首”的战略连接作用。

此外,目前小城镇的服务支撑系统普遍存在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建设现象。由于商业利益驱动所引发的城镇用地与景观扩张,使得地产开发商手中控制了大片的城镇景观命脉,由此带来的危机会产生一系列无法恢复的颠覆性恶果。

(2)微观方面

微观上,服务支撑系统是指置身于城镇中某一个景点或空间里,帮助游客理解游览环境的媒介。根据小城镇旅游产品特点,服务支撑系统主要是指作为信息传递手段的旅游解说系统。旅游解说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是游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是辅助游客游览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者管理游客的手段之一。顺畅的沟通媒介是解说效应实施的关键。解说媒介分类繁多,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城镇景观的特点出发,旅游解说系统应主要指自导式解说,包括游客中心、牌示标识、音像品、印刷品 4类载体。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游客中心、牌示标识系统对旅游小城镇景观建设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另外,服务支撑系统应考虑特殊人群的需要,包括残疾人、老人、儿童、国际游客等,这些人群对于景观的要求与公众的要求各不相同。他们需要更加方便、专门化的媒介形式来帮助沟通交流上的障碍,语言、图画、手势等都能有所帮助。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城镇将作为新时期的发展焦点,成为历史与现实、保护与开发、生存与娱乐等矛盾激化的典型。旅游小城镇未来发展路在何方?生态方向,要体现综合环境质量,一是生态环境的建设,二是环境的管理与整治,从根本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环境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本方向,游客与当地居民需求协调发展,既满足原住居民追求现代生活的需求,也满足游客追求原真状态的需求,做到两者利益的统一和兼顾;特色方向,以区域差异为立足点,通过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历史文化、建筑传统、民俗风情、城镇职能和主导产业等多方面体现,抓住城镇的灵魂,树立旅游形象,促进城镇的发展⑨。事实上,旅游小城镇景观的发展过程就是三者不断完善协调的过程。

注释:

①潘建民.中国创建与发展优秀旅游城市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城市规划读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③王金鸿,熊妹.小城镇旅游高级研讨会[J].小城镇建设,2002,(4):6~9.

④赵庆海.小城镇的旅游开发[J].岱宗学刊,2002,(9):86~87.

⑤黄秋昊,赵媛,沈玲玲,小城镇旅游业发展研究初探 [J].小城镇建设,2002,(12):84.

⑥肖敦余等.小城镇规划与景观构成[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⑦www.chinacitygov.net,中国城市网主办的“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网上评选活动,自2004年11月18日启动,截至2005年12月18日活动结束,共有127039人次参与了投票评选。

⑧赵珂.山地小城镇外部空间形态特色发展规划[J].小城镇建设,2005,(1):44~47.

⑨唐秀丽等.生态、特色、人本——小城镇景观规划三位一体论[J].小城镇建设,2002,(12):38~39.

标签:;  ;  ;  ;  

我国旅游小城镇景观建设探讨_小城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