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拐书记”的幸福梦
——记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党支部书记李保玉
□ 刘 超 张 鲁
“总书记好,我来自山东济宁、孔孟之乡、尼山脚下,农村支部书记李保玉。”5月16日,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党支部书记李保玉在北京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15年前,他毅然放弃百万家业,回到东仲都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求思求变谋发展,硬是将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谱写了一曲“单拐踏出幸福路”的美丽乐章。他个人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十佳自强模范”“山东省乡村之星”“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组织慧眼识英才
1969年,李保玉出生于东仲都村,自幼左腿残疾。初中毕业后,他学习了书画和工艺美术,头脑灵活的他很快在绘画、刻字、牌匾制作方面有了较高的造诣。起初,经营一家小小的代销点,由于擅长经营管理,不到几年的时间,他的小生意越做越大,代销点变成了工艺美术店,店面数量从一家变成十几家,覆盖了县内所有乡(镇)街道。在那个人均收入并不算高的上世纪90年代,他的收入已经过百万元,成为众人羡慕的“百万富翁”。
在自己生意越来越火、日子越过越好的时候,东仲都村却依然是一个穷、散、乱的库区移民村,全村1102人,人均耕地仅0.42亩,到附近一打听,都知道这个村“9年撤换11名书记”。李保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人富算什么?那不是真富!此时他萌生了带大家一起致富的念头,2000年他回村承包荒山种植果树。与此同时,组织上对李保玉早就进行着观察、考察和培养,他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逐步得到认可。2002年7月,经组织批准,李保玉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04年6月,组织上邀请他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面对当时东仲都村的情况,亲戚朋友都站出来反对:这个烂摊子哪有人愿意接?干不好大半辈子的打拼也会搭进去!面对组织的信任,李保玉没有打退堂鼓,他选择了一意孤行: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和政府帮了我这么多,我得为社会和乡亲们做点事儿,这个书记,我干!2004年7月12日,组织上宣布李保玉任东仲都村党支部书记。
新官上任三把火
上任伊始,“察民情、听民意”成为他的头等大事。腿脚不便的他,硬是拄着拐杖,拜访全村村民。收集的问题之多、诉求之广,让他始料未及,压力可想而知。冷静下来的他经过认真分析,决定把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烧”到路上。作为全镇60个行政村中唯一一个没有完成村村通工程的村,老百姓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道路问题反映最强烈。修路就需要钱,除上级配套资金外,还有6.8万元的资金缺口。村里实在拿不出,而他更不愿向老百姓张口。为了修好这条“致富路”,他硬是顶着家人的不解,自掏腰包6.8万元作为配套资金,用了短短30天时间,建成东仲都村第一条柏油路,全长2150米,彻底解决了行路难问题。
紧接着,他拄着拐杖跑镇里、县里,争取省国债资金6万元,加上自己垫付的7万元,为村里兴建水利配套设施1处,建水囤3个,建堰坝十几道,机房配电230米,管道700多米,彻底解决了“靠天吃饭”的农田灌溉问题。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上任第三把火他瞄向了年底“冬干”。2004年冬,东仲都村田间可谓是热火朝天,一季“冬干”整理土地300余亩,为发展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解决了“路、水、地”三大历史难题,一下子聚起了村里群众的心劲儿,在2005年1月村“两委”换届时,李保玉以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与村主任。
教师科学地使用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能够突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难点和重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直面教学的重点,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系统化总结,再科学地设计教学课件,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细致地的讲解,这一教学手段针对性强,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教师利用微课这一工具,能够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重点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的效果[3]。
上级帮扶筑真情
经过100多天的努力,东仲都樱桃、百香果、木耳产业大棚建好了。为了培养技术性人才,李保玉安排6名村民到鱼台学习,花重金聘请了2名木耳种植技术人员入村指导。慢慢地,村民都成了种植管理的行家里手。樱桃、百香果、木耳也构成了东仲都村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2018年,东仲都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7.8万元,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在之后的10年里,泗水县政协、县水务局等部门、单位驻村帮扶东仲都村,村民的美丽家园梦想也慢慢变成现实。“东仲都村越来越好,咱也不能忘了曾经帮助过咱的人。”每逢春节前夕,他都会给关注、帮助过村的领导、企业家、爱心人士写一封感谢信,仅2012年,他就寄出99封。说是感谢信,其实就是一份东仲都村的发展汇报,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一张张红色的信纸见证了东仲都村这些年的变化,也成了东仲都村与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
一是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 “管资本”改革,把生产经营管理权更多放给职业经理人和经营管理层,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环境决策能力和应变调整能力,完善企业管理重大决策程序。同时目前大连很多民营企业正在进入 “企二代”和接班传承阶段,要抓住变革时机,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化公司治理机制,借助培训、行业协会等力量,帮助民营企业管理转型,探索实行专业化团队管理,同时自觉降低民营企业对政府资源依赖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自主能力。
“第一书记”献良策
2017年4月,又一股春风吹到了东仲都村:“第一书记”来了。县委宣传部包村干部来到该村,李保玉与“第一书记”共商借势发展的新路子:以发展产业留住人。说干就干,两人北上沂源、潍坊,考察樱桃和百香果种植,南下鱼台,考察木耳种植。回来后,李保玉协调资金200多万元,开始在村北整地建大棚,“办公室、大棚、家”构成了他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要拄着拐杖多次往返。李保玉付出的真情与努力感动了镇领导,感动了包村干部,更感动了党员群众。
高考结束之后,爸妈决定让我放松一下,先是去北京旅游,后又到内蒙古草原,最后是大连。在大连广场,我光着脚,试了所有的脚印。晚上,住在海边一家宾馆。这天夜里,我回来的时候,突然发现付玉,她和咱们的校长王歪嘴在一起,她还挎着校长的胳膊。校长那个熊样,酒糟鼻子在昏黄的灯光下像一只硕大无比的红色青蛙,他当着校长,却只会喝酒和千方百计扣老师的钱,老师们都背地里骂他。付玉和校长没看见我。他们住在405房间,这个婊子养的校长,竟然把付玉弄得哇哇叫。我真想闯进去宰了这个狗日的。
2006年,李保玉了解到第二批市直部门帮扶工作即将展开,他敏锐地认识到,如果能有市里帮扶,奔小康的进程肯定会加快。拄着拐的他热切盼望着,问镇政府、问残联、问政协、问组织部。终于,市政协帮扶东仲都村的信息传来,他满心欢喜。工作组入村第一天,他就迫不及待地汇报村情、谈计划、谋发展。市工作组也认可他的发展思路,先后协调资金30万元用于硬化道路,41万元用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5万元新建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健身娱乐广场、购置健身器材……东仲都村的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悄悄发生了变化。
同时,为了让更多人才回村助发展,他更是把大学毕业已在外地签约高薪工作的儿子“引回来”。儿子李根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回村后成立了一家种植合作社、一家商贸公司,注册了两个商标,并利用电子商务,借助乡村赋能工程,发展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带动了全村60多人就业。渐渐地,更多的大学生、在外农民工回村干事创业,东仲都村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情景。
大项目落地小山村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犹如一针强心剂注入李保玉的心田。东仲都村位于龙湾湖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与此同时,多年的积累让东仲都村终收硕果:2018年,东仲都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2019年,又被纳入济宁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通过积极争取,东仲都阅湖尚儒研学写生基地项目落户东仲都村,仅一期项目投资就达1600多万元,基地由村史馆、龙湾书房、陶朱工坊体验中心、龙湾学舍等空间和业态单元组成,能同时容纳三百人以上进行研学写生、室外拓展、田园和采摘体验等活动。随着一期项目的逐步建成落地,二期项目的拓展营地、湖边栈桥、田园体验中心、花海菜园等也在规划筹建中。届时,一个融入自然山水,功能齐备,人文、艺术与田园高度融合的文创研学体验基地将完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龙湾湖畔的这个曾经的穷山村也必将实现凤凰涅,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相互结合,能够对资产增量和资产存量进行有效结合,实现资产相关信息的共享。能够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可以对资源进行最佳配置,有效降低资产配置不合理现象,构建鸽鸽合理高效的社会保障。
“不是我干得有多好,而是我赶上了好时代,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李保玉总是低调谦逊,担任东仲都村党支部书记15载,对个人荣誉总觉得微不足道,他常说,老百姓受益才是天大的事儿。他是一名党员,也是266户东仲都村民的“领头雁”。他说:“老百姓的梦就是我的梦,只要我在任一天,我就要为村民做点事,为党做点事,托起百姓的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