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探讨_养老保险论文

幸福之路探讨_养老保险论文

安康之道探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康论文,之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在它从产生以来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全球范围的严重关注。

今日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正演变成为制约或促进中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战略的中心议题之一。一方面,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转轨,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减轻和消除贫困的任务,日益紧迫地需要强化各类保障方式;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保障,又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历史性工程,需要谨慎处理的重大难题之一,搞不好就会陷入目标误区,甚至导致财政危机。

因此,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有没有一种可能,在经济欠发达的今天而不待经济发达的未来,就建成我们的基本社会保障?

在这里,“中国可以说有”。这是笔者在安康——陕西秦巴山区一个贫困地区采访后得到的一个信心。

有一种道理,发展在淘汰每一个人;有一种需要,比富裕还不可缺少。安康社会保险工作证明,社会保险所提供的不光是保险,还有社会公道

采访安康的社会保险,印象最深的,是几位船工。

秦岭巴山之间,夹裹着一条大河,由西而东,直奔长江,这就是中分安康,被誉为“中国莱茵河”的汉水。安康人都知道,汉江上的老船工,在当地生活史上曾扮演过非同寻常的角色。

罗玉成船长介绍说,他们汉江航运公司,原先是个红旗单位。在襄渝铁路修通之前,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上到汉中、下到武汉,人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全靠他们供应。这一带原先不仅没有铁路,就连公路也不通,各种东西当然只有靠船进出。旧中国那种人力船,从安康到武汉这一段,顺水摇橹,逆水拉纤,一去一回要四五个月。新中国实现了机械化,内河航运由木船改为轮船,一船能运两三百吨,一去一回也就一两个月。风里浪里几十年,用他们的话说,是只知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修铁路的时候,他们也是运输主力,水泥、钢材,不知运了多少。但是,铁路一通,坑了船工。首先是客运马上没有了,接下来货运也逐渐转向铁路。安康电站一修,江水又被控制,发电时候才有水,不发电就没有水。往往是,有货没有水,有水没有货。无可奈何,他们就到长江去搞运输。运力既低,货物又少,照样没有什么竞争力,两个拖轮在武汉找货运,很不容易。单位虽然存在,却早已资不抵债。老船工们每月四五十块钱的退休费也发不出来了。

只要不是十足无情的人,听到这里就不能没有一点感慨!按照一般理解,发展尤其是健康的发展总是好事。很少想到任何发展的另一面都意味着淘汰。这就像是在砌墙,今天新砌的砖头注定要把昨天那一层压在下边。这真有点过河拆桥的味道;而我们所做的一切,甚至还有点自掘坟墓的意思。

我们不能对这种残酷的规律无所作为。发展应该记住那些支撑过它的力量,应该保护那些为它奉献过的生命。这是文明社会应有的公道。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靠什么保证这种公道?靠社会保险。

67岁的老轮机长王材栋说,我们单位63个退休老人,现在都到安康养老保险基金办来领退休金了,各项国家规定的待遇,都得到了保障。这多亏单位参加了统筹,要不我们就活不到现在。总的来说,我们感谢共产党的养老保险政策,具体来说,我们感谢地区统筹办的领导。

68岁的老船长罗玉成说,发展给单位带来的困难,现在社会统筹办给我们解决了。从没有保障到获得了保障,使我们感觉社会保险太重要了。对这个问题,只有困难企业才有认识,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就不大愿意交,净给统筹办出难题。他们就不想想,谁能保证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比他们岁数更大的另一个船长郭明典说,单位自己都养不活,我们这些老人就全托统筹办的福了。前三年该上交的统筹金,欠了20几万,到如今还让我们领养老金,真感谢社会主义的这个好处。

从受益于社会保险的这些老人的感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他们来说,有一个最低的要求,那就是基本生存的保险。正因为这种要求是最低的,所以也是不可少的。满足这种需求的,具体说是社会保险,支撑它的是社会公道。

在安康,直接受惠于这种公道的人还有很多。

段家沟煤矿,在职的基本分解了,只剩下217位退休职工。1995 年政府将他们移交社会统筹办承当,统筹办每年为他们拨付的养老金高过90万元,保证了离退休职工的正当待遇。

旬阳县缝纫社是一个集体企业,原来的养老保险养老基金很低。有一对夫妇,每月只能拿到60块钱。 纳入地级社会统筹以后, 每月可拿300多,培养了两个上大学的儿子。 这两个孩子特意从大学里写信给地区社会统筹办,感谢对他们家的再造之恩。

安康地区基金办社会保险改革实践方面的社会效应,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评价:

微观上,10余年来,为全区9960余名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金7400余万元,保障了这部分群体的基本生活。同时,又支付了800 多万元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所需费用,使企业离退休人员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全区40%的企业在改革中受益,缓解了它们原来沉重的养老负担,焕发了发展活力。从中观上来讲,参加社会保险的1461个企业,以此减轻和均衡了沉重的养老负担,为它们创造了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参与竞争的公平的社会环境。对企业在职职工而言,有了基本保障制度,因此实现了后顾无忧的希冀,使其劳动积极性得到发挥,企业也就具备了搞活的内在积极性和决定性因素。从宏观来看,社会保险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机制。因为它解决了原有体制遗留下来未建立保险而又退休了的职工生活保障问题,进入90年代,因此事上访的离退休人员相当少了,地方政府依此实现了“保一方平安”的责任。由此可见,社会保障从形式上讲是对人的保障,其实质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保障。这就是安康地区行署领导对社会保险工作高度重视,每次开会都要对此加以强调的理由。

更公道、更安全,都是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比更富裕还重要的东西。在这方面,安康的社会保险,应该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有一些做法,突破了常理;有一些地方,就应该是特殊的道理。安康在经济欠发达条件下优先强化了社会保险功能,作出了突出成绩,其意义或许已经超出了安康和陕西

社会保障学界有个共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速度与程度,应与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关系。依照这种看法,安康的社会保险改革的步子完全可以走得慢一些。

因为安康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把中国这个地球的第三世界再划成三个世界,陕西省尚且被列为老三,而陕南的安康,在该省还得屈居第三,你说安康该属于第几世界?在这样的地区搞社会保险,步子慢一些,成绩差一些,平常人大概不会以为是什么过错吧?

但是,他们的好多工作,却站到了陕西省的前列;有些项目,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安康养老基金办的同志们回顾了他们走过的路:

1986年,在国有企业实行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改革,当年征集养老保险基金77万元,为全省最高的地区,得到省劳动厅通报表扬。

1987年7月份着手进行国有企业固定职工养老保险调查。

1988年,在国有企业中,对固定工实行了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因在全省起步较早,且搞得较好,受了表彰。

1989年,实行了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县级统筹,安康在省上介绍了经验。

1990年,地区行署以立法角度要求在全区范围实行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

1991年,实行了国有企业临时工养老保险的改革。

1992年,安康地区的养老保险从县级统筹过渡到了地级统筹。同年7月,平稳过渡到省级统筹,过渡得这么快,在全省也是首家。

1993年,开始进行生育保险的调查与方案设计,参照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安康的实际,形成了自己的方案,得到了省上的肯定。

1994年,开始进行职工生育保险试点工作,由于获得了明显成功而受到省劳动厅的表彰,并得到国家劳动部的赞扬。

1995年,统一国有企业固定工和合同工的养老保险基金征集比例合并调济使用,这在陕西省仍然属于率先推行。这一年,在陕西省召开的综合管理表彰会上,安康有三个同志被评为社会保险先进工作者,有两个县被评为先进集体。

1996年,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改革。关于这项工作,国务院提出了两种方案,一为上海模式,一为深圳模式,安康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吸收了两种方案的长处,经过实践运行,成效优异,被各方面认为是比较完备的方式。这一年,陕西对社会保险工作设的三个奖项上,安康地区都是榜上有名。其中有个以县为单位评奖的“创双百奖”,全省123个县中,获奖的有23个,其中安康地区就占5个之多。

1997年,安康地区又被陕西省选择为职工工伤保险的试点地区,从10月份开始起步运行。

对于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前往考察的各级领导赞不绝口,每一步都起步较早,思路对头,走得很稳,工作非常扎实,成绩非常突出,非常难得。

但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社会保险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到底是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的个人偏好、主观操作,还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没有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

写到这个问题,记者想起了在安康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办看过的一段录像。出现在录像上的,正是我们上边介绍过的那几位老船工。为了感谢社会保险给他们的晚年带来的保障,几位老人托人制作了一面锦旗,专程赶到统筹办来表示感谢。锦旗上写的那副对联,已记入记者的笔记本:

养老保险送晚晴

救死扶贫迈大步

这两句话,应该说就包含了挺充足的理由——经济落后地区社会保险不必也落后,反而要赶紧的理由。对联的第一句说的是养老保险给劳动者的晚年送去了一片晴朗的天空,表达了老船工的感谢。第二句则上升到一般,等于对社会统筹办所做的一切作了四个字的概括:“救死扶贫”;还可以看作是对社会保险的企盼和祝愿,希望统筹办这种救死扶贫的事业发展得再快一些,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这就叫:群众的评语,人民的呼声。

我们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这一点人所共知;我们是瞄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这一点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而这后一点恰恰最不应该忽略。它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不可能采用西方原始阶段的方法,以牺牲普遍民众的正当利益换取经济发展;它要求,我们在让部分人富起来的同时,不能让多数人难以过活;它要求,同步富裕虽不可取不可能,但在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也应有所提高。总之一句话,我们的目的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改革开放与安定团结的关系。这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来加以保证,适当优先强化社会保障功能,恐怕就成了一种客观的需求。

实际上,我们有那么多的地区处于贫困状态,好多吃皇粮的单位皇粮难以为继;我们有那么多的企业处于半死不活状态或已经死亡状态,大量职工群众嗷嗷待哺,要等经济发展以后再保障他们,群众恐怕也不会答应。

所以,西方社会保障的一般原理,到中国来恐怕就有点老黄历的味道了。还是得多听中国老百姓的话:救死扶贫迈大步。

这么说来,安康在经济落后地区坚定不移将社会保险向前推进的表现,就不仅具有安康意义和陕西意义了。

不过,安康人的头脑并没有发热,他们只所以能够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把社会保险及时向前推进,正是因为充分考虑了安康的实际。国家劳动部有关领导在考察了安康生育保险以后发表意见说,安康的社会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立法先行,

分步实施。

低标准,

广覆盖。

这正是具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特色的实践。仔细品味这两句话,14个字,就会掂量出这些“特点”的分量。

安康的做法启示人们,在目前中国的条件下,建立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制度都只能是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这就是“低标准、广覆盖”的丰富内涵。它所涵盖的不仅是离退休人员,又包括在职职工,还包括城镇新增劳动力;所牵扯的既有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的保障又有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还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影响的范围既涵盖改革,又涵盖发展,还涵盖稳定。它启示人们,“立法先行,分步实施”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这项重大而艰巨改革的有效方式,照此方式,才能够走得通,走得好。

看来,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东西,经济落后地区不一定就弱于发达地区。因为这方面的创造力不看财富的多寡,而要看谁更实事求是。这是记者在安康采访时得到的一大突出感受。

有一些人担心,先进行社会保险改革会加重企业负担;有一些人则认为,必须先从社会保险改革上突破,才有改革的整体推进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安康的选择或许更有智慧

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优先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及时推进社会保险改革,不少人心存疑惑,那么多方面没有配套,政策也有那么多关系没有理顺,等配套理顺以后,你再搞社会保险改革,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种种疑惑,应该说都是有现实根据的。从一些并不富裕的养老保险贡献大户身上,即可找到不少理由。

安康第一缫丝厂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戴科长介绍说,我们这个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在职职工多,退休人员少。社会养老基金交的多,返还少。具体来说,目前我们企业全部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有2192人,每月交纳统筹费16.5万元, 每年累计198万元;我们的退休工人只有201人,每月在统筹办领养老金5.4万多元,每年有66万左右。上交198万,发回66万元,等于每年为社会贡献130多万,估计在20年内,都是一个贡献单位,由于市场变化,企业去年发生了亏损,仍没有拖欠养老金。为什么?因为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老有所养是非常应该的。但是,对处于困难时期的企业来讲,交纳这么多养老金,的确是个不小的负担。

柴厂长建议说,应该对我们这样的贡献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缫丝行业工作环境差,一年四季,人的双手都浸泡在热水之中,时间一久,皮肤溃烂,手指不灵。还有,他们的双眼总是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年深日久,视力下降。高温的环境,还可以造成多方面劳动能力的下降。最佳劳动状态只能维持10—15年,到40—45岁就干不了什么了。但又达不到国控伤残标准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标准。从实际出发,能否把他们的退休年龄往前提一提?

再比如,企业富余人员按规定可以辞退,企业已交了失业保险金(1.5%),国家也提出,提倡走减员增效,下岗再就业之路, 但在实际执行中,政府又要考虑社会稳定因素,不让把这部分人员推向社会,什么时候我们的失业保险能发挥作用?什么时候企业能按照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劳动力?

就这些实际问题,记者与此类企业的负责人进行过讨论,形成了一些共识:

实事求是地讲,站在企业的立场看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总是困难,总是奉献,它的实际问题又总是不得解决,实在有些于理不顺。

但这并不能证明社会保险就不能在这种企业搞了,也不能说明社会保险就不该在现在搞了。因为社会保险的立场,不在哪个企业而在社会。如果从社会的、广大劳动者的立场看问题,只要你办得起企业,用得起雇工,哪怕你使用一天,也应该为他的未来着想,也必须为他交纳社会保险基金;用市场经济的观点看问题,如果你的企业太困难,如果你没有能力为你的职工交纳养老金,你完全可以关门歇业甚至宣布破产,如果真正建立了基本社会保险体系,因停业破产而失去工作的人们的生存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而企业提出的改革配套和政策调整方面的问题,是合理的,都应该逐步加以解决。但不能因为暂时没有解决,就把社会保险的改革也停下来。改革总有个先后问题。

对于这个先后问题,安康地区党和政府的领导者们有很明确的认识。他们认为,要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一定要站在社会保险全局的高度,确定这样几种思想:

一是长痛不如短痛,应该奋力攻坚的思想。中共中央早就把社会保障列为我国市场经济框架的五大支柱之一。事实上,改革发展到今天,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瓶颈”问题,而社会保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险问题。只有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上打开局面,整体改革才能顺利向纵深推进,我们面临的许多棘手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目前一些地方既想搞这项改革,又怕加重企业困难,其实问题在于长痛还是短痛。不在社会保险上求突破,改革难以深入,痼疾日益加剧,这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长痛,只有忍痛而进,一鼓而上,获得突破,才是明智的选择。

二是欲稳先治,以治求稳的思想。目前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亏损面居高不下,欠发工资问题突出。对这种问题一些地方采取的是消极应付态度。问题不尖锐时不主动想办法,矛盾激化后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矛盾牵着鼻子走,政府成了救护队,求稳怕乱反而适得其反。正确的态度是以积极推进社会保障改革保证社会稳定。必须把社会保险制度这个利益矛盾的减震器,社会保险的安全网建好,才能保证我们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思想。有些效益好的企业认为参加社会统筹吃亏而不愿参加,实属一种可怕的短视,应当明确市场法则是优胜劣汰,企业发展不能一帆风顺。如果你在企业顺境之中及时参与这项改革,曲折之时也能平稳过渡。如果不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一旦出现挫折,那就悔之晚矣。

回想起来,关于改革要突破的议论,恐怕有好几年了。但至今这种主张还不能说过时了,足见突破之难。从哪里突破?社会保险改革,或许是个明确的选择。如果要选择一种东西,既合国家社会宗旨,又合市场经济之理,又合广大干群利益,又合社会安康之道,那么,这个东西恐怕就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从社会保险改革上求突破,就成了顺天应人之举。

有一个可以大观小、以微展宏的领头人,有一支充满活力、同舟共济的队伍,合二而一,铸造了安康社保工作的辉煌

写到这里,才接触到安康社会保险工作的操作者们,叫做养老保险(其实不光养老保险)基金办公室的这一班人。

汪德胜,是他们的带头人,基金办的主任。记者向他提出的问题是:除了地区领导的支持,就你个人来说,为什么能把工作做得这么好,有什么体会?

听汪主任论述他的工作思路,真有高屋建瓴之感。

他说,社会保险,是在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新事物、新工作,它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所以我们从事这项具体工作的同志,就应该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在整个改革大系统中找准、摆正它的位置。具体来说,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工作,有了创造性的思路还需要在落实当中进行再创造。我有个观点,争论一万句,不如做成一件事,做成一件事,胜过争论一万次。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需要: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劳动制度的改革是经济改革的重要部分,劳动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要求社会保险和发展与之完善。应该从这个大体系中来理解社保工作。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体系的五大支柱之一。没有这根支柱,市场经济的大厦就立不起来。

(三)社会稳定的需要。因为社会保险保障的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基本养老保障直接关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个人在年轻时为社会贡献了青春年华,老来应该可以生存、生活。这部分人的保障状况如何,还会影响到在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人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就有利于社会稳定,否则,就存有后顾之忧,就会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

这三条,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胸有全局。

其次,有了全局还必须吃透两头。

一是吃透上边的精神。社会保险是国家立法:政府强制推行的一项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国家立法的精神、目的、意义,及其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是吃透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安康来讲就是我们的区情。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等等,因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必须考虑实际的承受能力,具体的实施步骤及方法也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些东西都弄明白,就是怎样实施的问题。

具体实施起来,社会保险包括的五个方面又有轻重缓急。养老保险覆盖面最广,管理时间最长,所以安康从它最先搞起;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失业现象成了社会问题,所以提出了失业保险的问题。

就养老保险而言,也有个逐步推进的问题,最先搞的是县级统筹,在一县之内使所属企业之间发挥调济功能;然后上升到地区级统筹,并很快过渡到省级统筹。由于充分考虑了我们所面对的事物的基本规律、发展逻辑,所以能够使每一步工作实现顺利平稳过渡。

把握了改革发展全局的客观要求,把握了社会保险事业的客观规律,就等于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比如,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他们早在1993年就考虑了,那一年3月份, 在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告一段落的情况下,基金办就牵头组织了劳动、人事等部门的同志,到深圳、上海、江苏等进行考察。考察归来,编了一本叫《东南风》的书;在吸取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向行署和省里的领导提出了比较完善的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的方案,很快得到了肯定,安康也因此被选为这两项改革的试点地区。

而每一步实践,汪主任说,都必须注重以舆论宣传为先导,以求形成社会共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为此,他们特意创办了一份《社会保障报》。因为这份报纸影响大,效果好,省上提出要收到上边,安康养老基金办积极支持,连报带人一起上交。汪主任认为这样更好:报纸发行范围更大,影响会更大,对我们社保事业的促进也会更大。总而言之,要从全局和整体考虑问题。

安康养老基金办的思路和实践,给人以丰富的感觉,择其最突出者,似可用八个字加以概括:

以大观小:能够从大局看待和推动局部工作;

以微展宏:局部的工作体现了全局的要求,合乎了客观的规律。

汪主任在谈话中,还是以更多的时间用来介绍他所率领的这支队伍。他说到,他最欣赏一位老同志的主张:把同级当上级,把下级当同级,为一个共同的事业,和谐欢畅,同舟共济。要使同志们有劲愿意使,有劲有处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的这个集体,应该说正是他这种理想的展现。

基金办的同志们特别强调汪德胜主任的带头作用。他们介绍说,去年10月汪主任从大连考察私营、个体企业的养老保险,回家后没有休息,省上领导同志来检查工作,他陪同领导一连跑了8个县, 身体实在不行了,领导让他检查,在西安查出了严重的胃病,胃被切除了2/3。人在病床上还关心着家里的工作。12月中旬回到安康,按规定应该休息半年,他只休息不足一个月就上班了。

人生最可贵的在于不断追求和创造。对于以汪主任为首的这支社保队伍,旬阳县劳动局张局长概括了几种精神:

一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安康地区10个县大部分经济比较贫困,把社保制度搞好,以保障大部分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是个艰苦的工作。从无到有,点滴积累,非常不容易,全靠同志们埋头苦干,搞到了今天这个局面。

二是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不是遇见困难犹豫不决,而是迎着困难上,在解决困难中不断把工作推向前进。我们的工作在省里有名次,在部里得肯定,正是这种精神结出的果实。

三是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是公仆式的奉献精神。社保人员上门收钱跟收税不一样,社保基金目前还没有税金那样的强制性,就需要苦口婆心,多做工作,以理服人,以德感人。

安康社会保险部门的同志都记得,1992年基金办刚成立的时候,才7个人,办公用品一个卡车就拉走了,住的房子是从外单位租用的。 短短5年时间,这支家底微薄的队伍已经发展壮大起来, 可以把触角伸到各县、区、各乡镇,成了保障安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支撑他们的,正是那些可贵的精神。

一个明白的带头人,一支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队伍,正是安康社保工作创造辉煌的保证,也是我们一切事业获得成功的保证。

在写完这篇稿子的时候,笔者的思绪尚未打住。

我们想到,安康这个地名,代表了一种理想,关于人生和社会的理想。

关于人,有追求的、称得上人物的人,仅安康历史上涌现出来的,就已群星灿烂。但在记者脑海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位巨人——怀让大师。关于怀让大师的学说,最有名的当属他在启迪马祖时使用的“牛车之喻”:人身等于车,人心好似牛。要走要停之时,应该打牛,还是应该打车?这是追求生命长久安康境界的修行者提出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可向追求社会安定康乐的人们提出。社会好比是车,改革可比作牛,应该先启动哪头牛?

社会保险如果是车,如今管社会保险的众多系统、行业好比是牛。众牛之力是否可以形成合力?中国社会保险这部大车,将被拉向何方?

标签:;  ;  ;  ;  ;  

幸福之路探讨_养老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